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9章 秩序與清洗

朱翊鈞把義軍的所有士兵分成三班,一班訓練、一班值崗、一班負責維持秩序和各種雜務。

鄧元飛和李榮山昨天已經趕到了南漳,李榮山負責練兵、白五帶人值崗、鄧元飛負責維持秩序和各種雜務,三人輪流帶一班士兵執行任務。

鄧元飛此時帶著一百五十名士兵聚集在菜市口,南漳百姓看到這些挎著腰刀計程車兵、不由畏縮地往後縮了縮,但稍作猶豫後還是老老實實地站在原地排隊。

“一個接一個排好了、誰都不許插隊!”

“每個人每天的額度都是定量的,敢有冒領和反覆領取物資的和那邊一個下場!”

義軍士兵提著未出鞘的腰刀在人群中來回穿梭,偶然現了插隊和重複領取的上去就是一刀鞘。

士兵們的行事作風或許粗暴了一些,但他們動用武力的目的是維持秩序,因此就算是捱打的人也沒有太大怨氣,只是陪笑著又站了回去。

鄧元飛看著井然有序的百姓、維持秩序計程車兵,不由心情複雜地嘆了口氣。

打死鄧元飛都沒想到,有一天自己帶兵居然不是來搶老百姓的,而是來放生活物資的。

南漳縣的百姓在家裡躲了幾天後終於受不了了,白七是在趙風子的配合下出其不意地奪取了南漳縣。

南漳縣百姓一夜之間現自己居住的城市變成淪陷區了?還被被理論上最殘暴的起義軍攻陷!

他們第一反應就是封死門窗、死死躲在家裡,但正常人誰會在家裡囤積過多的生活物資?別的東西還好說,鹽和糧食不夠是會死人的。

苦熬幾天下來、很多百姓實在是受不了了,他們這時想起了前幾天黑甲騎兵們的宣講,只好硬著頭皮來菜市口排隊領取物資。

好在這些義軍雖然兇悍殘忍、進城之後殺人就沒停過,但說話還是算數的,大部分物資只要去填個表就能領到。

雖然數量不多、也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但這起碼證明義軍對自己的定位不是什麼燒殺劫掠的土匪。

見最先去領物資的人平安回來了,壯著膽子出來的百姓也愈來愈多,南漳縣城漸漸地有了些人氣,一些膽子大的商家也已經恢復了經營。

百姓在排隊之餘,視線不由自主地飄向菜市口角落裡那一大攤凝固的汙血,義軍每天都會把抓來的富商和豪紳壓到這裡集體處決。

原本覆蓋在地面上的磚石被扒開,手臂粗的木樁上下兩端削尖。

一頭深深地插在土裡,義軍士兵按著砍下來的人頭,串糖葫蘆一樣把三枚人頭側著插在木樁上,尖銳的木樁從人頭的左耳刺進去、從右耳伸出來。

上百根這樣的木樁密密麻麻地插在地上,一層又一層蒼蠅扭曲、糾纏著鋪在乾涸臭的血汙上嗡嗡作響。

蒼蠅的幼蟲從人頭的嘴裡、耳朵、眼眶和一切有孔的地方鑽出來,從視覺和嗅覺上同時對所有路人進行精神汙染。

南漳百姓不敢輕視義軍的原因就在這裡了,這種程度的地獄繪卷別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百姓了,就算是殺人如麻的江洋大盜看上一眼也要猛掉san值。

每根木樁前都有一行小字,一個認字的義軍站在那裡大聲宣揚著處死這些人的理由。

那些頭顱主人的罪名異常豐富,有“官商勾結”、有“囤積居奇”、有“販賣人口”......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這夥賊人編的,但每個死者姑且都有個相應的罪名。

許多人看到那一張張熟悉的臉被串在木樁上,想起他們生前種種的跋扈、囂張,又想起自己在這些人身上吃了多少苦頭,竟有不少人露出快意的笑容。

要我說、這盜匪進城了也好,讓這些狗大戶也死上一死!

換算到後世的話,大概就是韓國一幫黑社會突然宣佈要從韓國獨立出來,還僥倖攻陷了一座防禦薄弱的城市,把城市裡有名有姓的財閥全都抓起來掛了路燈。

老百姓一開始當然會被嚇得半死,但他們稍稍冷靜下來就會現這夥賊人貌似對平民沒有興趣,還會放生活物資和維持秩序。

“雖然註定會死得很難看、而且看上去腦子不太好使,但是幫不錯的人啊”,南漳縣百姓對義軍的觀感大致如此。

義軍對南漳縣大戶的清洗工作持續了整整三天,現在最大、最富的那一批已經全都被插在了木樁上,只有小型的富商和豪紳躲在自己的宅院裡瑟瑟抖。

朱翊鈞無意把這次清洗擴大化,地方上頭部的豪強打掉、名聲好的中型豪紳留下、小地主不碰,做到這種程度就夠了。

現在南漳縣的清理工作已經完成,義軍也蒐集到了足夠的白銀、糧食和各種軍備物資。

這座城市對義軍已經失去了意義,是時候離開了。

“徵兵工作的難度非常大,將軍不讓底下的人拉壯丁,我們就只能靠安家費和餉銀吸引百姓,正常人根本不願意加入義軍。”

趙風子這幾天眉頭就沒有舒緩過,這都過去好幾天了,義軍攏共只從南漳縣周邊的鄉村裡收攏了二百多名新兵。

二百多人......別說跟明末聲勢滔天的流寇們比,就是跟南方的衛所軍比起來人數也處於絕對劣勢。

南漳縣的油水已經被義軍榨乾了,再待下去,等待著義軍的就是明軍的大規模圍剿。

不想被北上鎮壓白蓮教起義的廣西狼兵順手給滅了,義軍就必須儘早離開南漳縣流動起來。

可這麼點人怎麼流動地起來?義軍不可能每次都靠奇襲攻城,總有要打硬仗的時候,這麼點兒人被哪支明軍抓住了都是團滅的下場。

朱翊鈞不以為意地點了點頭,比起徵兵這種小事,他倒是對手裡這本名冊更感興趣。

登記造冊本來是為了防止有人多次領取物資的,但這麼幾天下來,整個南漳縣的戶口倒是被義軍登記了個七七八八。

這倒真算是意外之喜了,現在南漳縣的戶口狀況、原本的縣令可能都沒朱翊鈞清楚。

朱翊鈞隨手把名冊遞給手下,囑託他將名冊藏在縣衙大堂的牌匾後面,而後才笑呵呵地扭頭看向就快被氣急眼了的趙風子。

“我記得你說過,南漳縣附近有一支三千多人的明軍駐紮?”

“三千兩百人。”

“很好,那我們就有了三千兩百人的新兵。”

喜歡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請大家收藏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