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零三章 我斯文人,真不會的罵人,讓典韋去吧

諸葛亮也不懼,尋常的青年人,被這幾個人盯著,恐怕多會有些緊張,不過他卻一點窘迫感都沒有。

“若是袁術趁機做亂,司空必可攻之,而攻必取,戰必勝,如此可將淮南一部節節敗退也。”

“袁術未曾迎奉天子,不做朝貢之事,麾下多為賊寇,為人輕浮傲慢,雖雄踞江南,卻多內鬥匪,如此兵馬如何敵得過勝利之師,而在他眼中,此時便是最好時機。”

“司空可曾記得,在我等西進豫州之時,他已派遣兵馬向徐州推進了至少數十里,近乎百里之地,其心何其明顯,若是無懼司空,又何須趁我軍不備偷偷而行?”

“嗯,此事我自然知曉。”

曹操笑著點了點頭,袁術的四十萬人,他還真的沒有放在眼裡,因為此時的袁術沒有半點攻伐四周的理由。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

特別是徐州,偷偷摸摸的進軍紮營,依靠河水而食,倒是沒有站出來指責他什麼,可一旦大軍壓境,先攻徐州,立刻就有天子詔書可下。

但現在,卻沒有。

“哈哈,若是如此,就要感謝大將軍的那一封書信了,”諸葛亮直接站起身來,走出了桉牘,和曹操對視了一眼。

讓曹操聞言一愣,倒不是曹操心驚諸葛亮知道書信,畢竟袁術那書信送進來的時候,就是大張旗鼓的進來,恨不得上千份在許都廣為流傳。

其目的還是奚落嘲諷,同時可離間許都之內的君臣之心,讓許都更亂。

此事對袁紹有所好處,他可以放心的與公孫瓚繼續惡戰,收尾幽州之戰,而對於曹操來說,便要耗費數月,乃至一年的心思,去不斷消化此惡果。

甚至還可以激某些矛盾,讓袁紹坐收漁翁之利。

“此書信傳遍各處,袁術必然也可得知,不光是他,許多諸侯或許都在暗中譏笑,認為司空得天子,反而將許都鬧得一團亂麻,自亂陣腳,君不君,臣不臣,卻又不敢如董賊一般,直接駕臨為當朝相父,誅殺朝臣以威懾,是以更加敢於行動。”

“在下認為,袁術必定會以此為據,趁袁紹無暇顧及,劉表守成不出,而司空內患危如累卵之時,趁機舉旗!”

諸葛亮直接下了此論斷,這話是這一路上,徐臻分析之言,但是讓諸葛亮驚為天人,當即順著思維思索了一番大勢。

由此得出此結論。

因為所有的情報都指向了袁術,他雄踞四十萬兵馬豈能沒有雄心,而這就是最好的機會,否則就再也不可能與袁紹爭奪了。

畢竟袁紹已經逐漸要拿下四州,四州休養生息,光是每年出產的戰馬與糧草都要倍數於其餘諸侯,日後拿什麼去與他鬥。

光靠水軍守住城郭,是絕對不可能久持的。

曹操等人對於這分論斷幾乎第一時間就保持了質疑態度,可逐漸想來,卻覺得有可能……

牽一而動全身,何況乃是爭霸中原的這麼多諸侯!

袁紹一封書信,讓許都陷入了內亂,將內部不平之勢幾乎昭告諸侯之間,豈能沒有蠢蠢欲動之人?

曹操想到這,忽然覺得可信了幾分,即便是袁術不會舉大事,也該按捺不住進攻徐州。

而且此刻,曹操再看諸葛亮的時候,居然有點恍忽。

他腦海中出現了數年前,那個在自己帳前隨意一語的徐伯文。

當時他說的是,“可令數千精騎屯兵於封丘”。

然後袁術就來了,才有了後來大敗袁術。

那個時候,徐臻的話也沒有任何根據。

現在也是一樣,怎麼論斷算計的都是袁術呢,為何呢?

是因為袁術好拿捏不成?

不過,孔明所言倒是也對,即便袁術不攻,我也可以露出點破綻來,促成此事,讓他進攻。

想到這,曹操又忍不住笑著問道“袁術,雄踞四十萬兵馬,孔明如何認為我能敵得過他?”

諸葛亮走到曹操面前,當即拱手而下,笑道“夫戰者尋其名,正義之師得道義之勝,精兵良將得將和之勝,新勝之軍得軍勢之勝,累往戰績得士氣之勝,糧道兩棲得軍務之勝。”

“公如今得天子在手,順擊謀逆,而袁術不尊迎奉,棄袁氏聲名於不顧,道義則可勝也,公有勐將無數,袁術不過呂布一人,且也是虎狼之將,心向漢室,此為將和也;公曾大敗袁術,令其丟城失地,倉皇逃竄,軍勢也必勝也,公糧草足備,糧道眾多,遍及水6兩途,而袁術多年盡食河蝦,久戰可勝也。”

“最重要的是,公節儉仁義,麾下將軍善待兵馬,推行律己之風氣,而袁術驕縱蠻橫,貪圖享受,不顧軍民生死,喜鋪張浪費大擺排場,此為德勝也,如此袁術處處不如司空,若有變,公可瞬擊於揚州淮南,令天下除賊。”

諸葛亮康慨之語,讓郭嘉和戲志才兩人都心中一驚,此話無論是他自己所想,還是徐伯文所教。

都已是謀主之臣的範疇。

因為袁術還沒有任何舉動,這只是假設!已為主謀其深遠。

他已有了必戰之心,彷彿定會如此,至於宛城隻字不提,自然明白盡在掌握,只是時日長短,朝堂亦會隨之而平,威勢將起。

一旦如此,便可坐等袁術先行而動,自可手持天子劍,後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