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七十七章 臺灣郡

……

臺灣。

春秋戰國時期稱臺灣為“島夷”;

秦朝稱臺灣為“瀛州”;

三國時期稱臺灣為“夷洲”;

隋朝至今(其實一直到元朝)稱臺灣為“流求”。

夏商時期臺灣屬於九州中的揚州。

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二百三十年。

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一支由一萬餘名軍士、三十多艘船隊到達臺灣,是中國大陸居民利用先進的文化知識開發臺灣的開始。

三國東吳丹陽太守沈瑩的《臨海水土誌》詳細記載了當時臺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是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

隋代大陸和臺灣的接觸開始增多。

隋煬帝曾三次派朱寬、陳稜等人前往臺灣。

九至十世紀的唐末宋初開始有漢族人定居澎湖。

如今,臺灣是繼濟州郡(濟州島)、樂浪郡、真番郡以外水泊梁山的第四郡。

甚麼?

偌大的臺灣說成李衍的就成李衍的了?

說實話,李衍也沒想到會這麼順利。

說起來此事還是源於扈成在去福州販賣玻璃和香皂回來後跟李衍彙報的一件事:“我們回來時,遇到了罕見的大風,有幾隻船被吹到了琉求,還好後來他們自己回來了,要不然會有不小的損失。”

經過扈成等人的描述,李衍一下子就明白了,所謂的流求就是臺灣,進而想到了臺灣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不懂,臺灣有什麼重要的?

臺灣西隔臺灣海峽與內地相望。

如果李衍佔了臺灣,憑水泊梁山強大的水軍,李衍可以隨便攻擊宋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未來南宋的國都臨安府(後世的杭州)。

所以,未來如果李衍跟宋國開戰,臺灣上的駐軍就可以當作一支奇兵,一支直接剜進宋國心臟的奇兵。

到那時,李衍還可以南北夾擊宋國。

金國進攻南宋時,趙構曾跑到海上避難,如果對手是有臺灣的李衍,那也許一下子就能完成斬首捉了趙構。

總之,如果李衍有了臺灣,那跟宋國開戰,梁山軍的戰略迴旋餘地將會大大的增加。

當然,目前,臺灣更大的作用還不是軍事上的,而是經濟上的。

李衍要想發展經濟,必須得搞對外貿易,因為這才是最賺錢的。

可李衍的地盤太偏了,只與高麗和日本挨著,而高麗和日本還不跟李衍大規模貿易。

所以,李衍勢必得跟別人貿易。

但是從李衍的地盤去別的地方太遠了,包括去宋國——一來一回,少說也得一個多月。

而李衍如果有了臺灣就不一樣了,先不說,李衍跟大宋的貿易一下子就近了無數倍,未來李衍甚至可以還跟東南亞諸地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