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二十六章 招兵

……

“湯陰”之名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並逐漸形成部落,據《山海經·西山經》載:“上申之山,湯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漢高祖二年置蕩陰縣,因位於蕩水(後世湯河)之陰而得名。

蕩原為古國名,因蕩水流經古蕩國而得名。

東魏天平二年稱魏德縣。

唐貞觀元年以水微溫,改蕩水為湯水,並蕩原為湯陰縣。

這裡就是岳家軍的發源地。

說這裡是岳家軍的發源地是原因的。

首先,岳飛就是湯陰縣人。

其次,岳家軍的很多主要將領,像:王貴、岳雲、徐慶、姚政、李道、孫革、於鵬等都是湯陰縣人。

其實,真正的岳家軍也可以說是湯陰縣人。

岳家軍的組成很複雜。

嚴格來說,真正的岳家軍就是最初跟隨岳飛從北方來到江南的前東京留守司計程車卒,這部分人大多都是河北人(離湯陰縣不遠),其中以岳飛的同鄉居多。

南宋初社會動盪,政局擾攘,潰兵盜匪遍野。

南宋朝廷無力控制各支軍事武裝,兵將驕悍難制,“諸軍動則潰,潰則盜,盜則招,招則官,反覆迴圈,無有窮已。”。

各武裝集團潰散、火併之事常有發生,分合無定勢。

而岳飛素以治軍紀律嚴明著稱,所以他的軍隊一直比較穩定,許多潰散武裝集團紛紛投靠岳家軍,成為岳家軍中的招降將領,使其隊伍不斷壯大。

而這其中最大的兩夥就是牛皋和董先的隊伍。

吞併土匪、偽軍,吸納散人,趙構又讓各地軍隊歸岳飛節制,數年時間,岳家軍壯大到了三萬人。

爾後,岳飛帶著三萬岳家軍剿滅了楊么軍,吸納了楊么軍的五、六萬人。

再加上此後趙構撥給岳飛的,江南西路安撫司統制祁超、統領高道等部(約八千五百多人),和此後增撥的統領丘贇所部(近一千五百人);

後來,荊湖南路安撫司統制任士安、郝晸、王俊、統領焦元等部(約一萬多人)歸岳飛節制,以及張浚都督府左軍統制杜湛改任岳飛統轄的黃州武將知州帶來的幾千蔡州兵。

岳家軍完成壯大,達到了巔峰的十萬人馬。

從岳家軍的發展過程當中不難看出岳家軍其實就是以岳飛和岳飛起家的那不到兩千人為核心組成的,其他人馬在加入岳家軍之前,不少都是烏合之眾。

能把一群烏合之眾打造成一等一的強軍,不難看出,岳飛絕對是超一流的統帥,也不難看出,岳飛起家的那不到兩千人是多麼精銳。

岳家軍太可惜了,如果不是其靈魂人物岳飛被趙構、秦檜等人所害,如果不是當時的條件不允許岳家軍北伐,岳家軍也許真能直搗黃龍。

每每想到這些,李衍就為岳飛和岳家軍惋惜不已!

因此,李衍準備重建岳家軍。

這裡解釋一下,岳家軍是當時民眾習慣的說法,並非官方名稱。南宋時起義軍蜂擁而起,後來很多都投靠了岳飛(岳飛雖然級別不是最高的,但在民間威望很高,否則就不會直到後世知名度還那麼高了)。然後那些歸順岳飛的農民軍隊就自稱為岳家軍,這個稱呼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的認可。所以岳家軍只是口頭的稱呼,並不是一個編制。在正式的場合是不會出現的。不過當時習慣以統帥的姓氏來稱呼某軍,比如張俊部可稱為“張家軍”,韓世忠部被稱為“韓家軍”等。有人誤以為“岳家軍”名稱具有私軍性質,是導致岳飛後來被殺的原因之一,這其實是一種沒有根據的望文生義。

李衍在河北各地弄了一百個招兵點,準備招募三萬兵卒,如果順利,招五萬也可以,更是親自在湯陰縣主持招兵。

牛皋扯開嗓門大喊道:“大都督求精兵,廣徵世間群英。只要有點本事,文的武的都行。”

有好湊熱鬧的,圍上前道:“誒!漢子,你們這是幹甚麼的?”

牛皋一指招兵大旗,道:“招兵。”

一人問道:“你們是朝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