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三十五章 意外大收穫

……

李衍在湯陰縣待了整整一個月,招了一千七百多名新兵。

一縣之地能招到這麼多新兵,可以說是一個奇蹟,尤其是在李衍等人嚴格把關的情況下。

其實,也是因為年頭太不好了大家都沒有了活路,才有這麼多人投軍的——只要被選上,一家老小就可以跟梁山軍走,全家都能吃飽飯。

後來一統計,單是湯陰縣,跟梁山軍走的家屬就有近萬人。

在湯陰縣招的人中,有幾個是比較突出的,他們分別是徐慶、寇成、李道、嶽亨、趙宏、王萬、郭進、於鵬。

這些人,要麼具有統兵的潛力,要麼能衝殺,要麼就是有一定的謀略。

李衍大手一揮,將他們全都收為自己的親衛,自己親自觀察和調教。

招兵的最後一天。

因為已經招到岳飛、張憲等人。

也因為能招到的人差不多都已經找到了,一上午也就三五個來報名的。

所以,吃過午飯,李衍就回去休息了。

可李衍剛回到住處沒多久,馬靈就來報:“大都督,來了一個猛人,不到二十合就將索超擊敗了。”

李衍聽了,大為差異,心道:“相州還有這等猛人?”

李衍問:“他叫什麼名字?”

馬靈道:“他說自己叫姚叔興。”

李衍默默道:“姚叔興?姚叔興……姚興!”

完顏亮大舉南侵,鐵騎直抵江淮。

江淮制置使劉錡命淮西守將王權迎戰。

貪生怕死的王權遲遲不敢進駐前線,直到完顏亮攻陷軍事重鎮壽春,才不得已入駐廬州。

王權的前鋒正是姚興。

姚興接令後率部飛速向廬州挺進,在定林遇敵五百騎。

姚興沉著指揮擊退了敵軍,生擒了敵將女直鶻殺虎。

其後,金兵強渡淮河,陽奉陰違的王權命令姚興出戰拒敵,自己則慌忙後撤。

姚興與金兵相遇於和州尉子橋。

在號稱十萬金兵的金戈鐵馬面前,姚興所部的三千將士(一說四百騎)毫無懼色,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拼殺。

從早上辰時至下午申時,鏖戰八九個小時,衝殺了數十個回合,光姚興一人便手殺數百人。

注意!

這時的姚興已經年過五十快六十了,早已過了武將的巔峰時期!

那時王權躲避在仙宗山上,嚴兵自衛,置酒取樂,全然沒有援助姚興之意,統領戴皋也帥馬軍引避敵鋒。

姚興雖前有強敵,後無援軍,但卻越戰越勇,金兵無可奈何,便暗裡派人收買了李二。

李二對王權有私恩,能夠出入王權軍營,他乘機偷盜了王權的軍旗交給金人。

金人將軍旗豎立在一座小山上誘騙姚興。

姚興猛見軍旗,誤以為王權領兵來援,便奮不顧身地前往迎合!

衝到山上,姚興才發現中了敵人詭計,可惜為時已晚,姚興憤然砍斷軍旗旗杆,大聲痛罵了敵人一通後,返身復入敵陣廝殺,最後終因敵眾我寡,姚興與其子壯烈犧牲,同時遇難的,還有拱衛大夫、忠州防禦使鄭通等五十人。

姚興死在馬上屍身不倒,雙目圓睜,戰馬狂吼衝出亂圍,直奔姚興另一子的營帳。

當馬跑到一座橋上遇到姚興另一子帶領僅剩的幾十名士兵援父而來。

姚興之子見父已死,下馬哭拜於地說:“孩兒定要收復失地為父報仇!”

話音一落,姚興屍身緩緩從馬上倒下,人們叫這座橋為“遇子橋”,後訛稱“慰子橋”。

事後金人心猶餘悸,相謂曰:“有如姚興者十輩,吾屬敢前乎?”,金陵王完顏亮聞報後命筆《吊姚興》詩一首,詩云:“獨領孤軍將姓姚,一心忠孝為南朝,元戎若假徵兵檄,未必將軍死尉橋。”對姚興的忠義行為予以高度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