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五十二章 內政與外交(上)

……

“最多三年?”

聽李衍說強大的遼國最多能堅持三年,聞煥章等人全都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

說實話,這要是別人做出的判斷,他們鐵定不信,可李衍數年間算無遺漏,以至於他們不能不信,至少不敢站出來質疑李衍所說的!

過了好一會,孫靜才道:“就算金國能將遼國打敗,想要吞併遼國那龐大的疆土,也非一朝一夕的事,也得以大都督您為盟友。”

李衍問:“如果金國邊吞併遼國的疆土、邊南下吶?”

喬道清道:“金國不會有這麼大的胃口吧?”

李衍道:“世事難料,我們有高麗和泰封兩個大敵在側虎視眈眈,若是再跟虎狼金國接壤,再加上無法快速平定宋國,就有可能深陷那個泥潭之中,屆時將毀了咱們梁山泊五六年之功。”

不想打消這些人的積極性,李衍又道:“攘外必先安內,不滅了高麗和泰封,盲目對外擴張,必有後患。”

孫靜忍不住道:“可一旦宋國平定了田虎、王慶、方臘,大都督您可就沒有機會成為中原之主了。”

李衍微笑道:“有趙佶君臣幫咱們,咱們一定會再有機會的。”

沒了田虎、王慶、方臘,還有高託山、張仙(張先、張萬仙、號“敢熾”)、濟南府的孫列、沂州臨沂的武胡、北京大名府的楊天王、鄆州的李太子、沂州和密州的徐進、水鼓山的劉大郎,有趙佶他們這群昏君奷臣,起義軍將前仆後繼,就是一直在南宋都不會斷,所以機會有都是。

既然如此,李衍又何必著急,當然是一邊穩步發展一邊等最好的機會!

李衍道:“好了,此事就這麼定了,現在說一說高麗和泰封現如今的形勢。”

見李衍意已決,儘管孫靜等人仍有些不甘,可也只能暫時將此事放下。

聞煥章道:“現如今,高麗、泰封兩地,尤其是泰封之地,民不聊生,弓復與其祖弓裔性格相似,依託佛教,愚弄民眾,統治暴虐,他泰封境內的民眾很多不惜九死一生逃到咱們這邊,境內反覆出現暴亂。”

李衍道:“這些逃過來的人好生安置,另外也要甄別是否有細作混入其中……其實也不能全怪弓復,他那政權不穩定,內部勾心鬥角,又要擔心我和高麗吞併他,進而拼命擴軍,一郡之地就要養十四五萬軍隊,不橫徵暴斂,怎麼可能維持?”

聞煥章道:“大都督說的有道理,不過臣下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不是人主,大都督可能不知,這弓復如今的生活無比奢華,穿金帶銀不說,連睡的床都鑲滿金玉,短短兩年之間,納二百多妃嬪,早已不復當年的智勇。”

李衍感嘆道:“權力腐蝕人心之快,超乎想象!”

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與弓復一比,李衍本就高大的形象如今又拔高了許多。

可以說,水泊梁山從一夥小小的山賊走到如今,皆是李衍英謨睿略、豁達大度、知人善任,若非李衍數年之間算無遺策,戰無不勝,不可能創下此大業。

可即便如此,李衍仍不懈怠,致力帶領這個勢力穩步又快速的向前。

其實這也是孫靜等人勸進的原因之一,田虎、王慶、弓復之流都能稱王,而英明神武的李衍卻只是一個大都護,他們這些手下怎麼能甘心?

李衍又道:“我那兩個丈人現如今鬥得怎麼樣了?”

聞煥章道:“李太師如今軍政一起抓,正春風得意,前不久還派人來說,他夫人想女兒了,想要來咱們漢城探望兩位娘子,臣等猜測,李太師可能有與咱們休好之意,此事還請大都督您定奪。”

李衍道:“人倫常情,不能泯滅,答應他吧。”

這當然只是藉口,具體怎麼應對,還得看李資謙的夫人跟李佳人和李瓷炫說什麼,然後再做決定。

聞煥章應道:“是……高麗王雖然失去軍政大權,但也沒有完全坐以待斃,他設養賢庫,儲存獎勵學術的基金,同時廣設學舍,置儒學六十人,武學十七人,起用近臣進行管理,選取名儒作為博士,以求培養人才,他應是想用這些人與李資謙對抗。”

李衍道:“高麗也不是鐵板一塊……那高麗和泰封的關係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