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二十二章 李衍大王終於回來了

……

出兵第十三日,劉錡所率領的前軍終於抵達濟州府。

其實,早在四天前,楊再興所率領的第一營已經到了濟州府。

當時,只有三五十衙役在主簿的帶領下維持府中的秩序,濟州府的其他官吏,一部分相應趙構的號召,前去投奔大元帥府,一部分隱遁起來,一部則逃去了南方。

第一營一到,百姓看見梁山軍的大旗,問清楚真是梁山軍,就開啟了城門,然後將濟州府獻給了梁山軍。

自從水泊梁山退出濟州之後,濟州的民眾,一下子就從天堂掉進了地獄。

當年,水泊梁山在濟州時,濟州這裡,無一餓死之人,不管甚麼災年,只要到了梁山泊,就都能活命。

而且,水泊梁山的人一向是公平買賣,水泊梁山在濟州的短短數年之間,濟州府就成為一個繁華的貿易區,左右之民皆洋溢著無盡的幸福。

可自從水泊梁山從濟州撤走了之後,濟州府民眾的生活水平就每況日下。

前幾年,宋國收復燕雲之後,因為要救濟燕雲地區,宋朝廷從濟州府這裡徵集了大量的民財,支援燕雲,勞民傷財。

又趕上連年天災。

不少實在是活不下去的人都逃去膠州半島投奔水泊梁山去了,只有一些不願離開故土的人,如今還住在濟州府。

如今,濟州府已經是十室九空,早已不復當年繁華的樣子。

生活在濟州府的民眾,人人有菜色,路上到處都能看到餓死之人,甚至都有易子而食的現象。

前軍的糧草一到濟州府,趙鼎就找劉錡借了一部分軍糧,然後擺了一百個施粥點救濟民眾,同時,又讓軍醫將醫棚支起來免費幫民眾看病。

看到這些熟悉的施粥點和醫棚,濟州百姓無不喜極而泣,李衍大王終於回來了,梁山軍終於回來了!

很快,這訊息就四散出去,人們奔走相告,無數活不下去的民眾紛紛湧向濟州府。

見到這一幕幕,梁山軍的將士無不以自己是一個梁山人而感到無比自豪!

趙鼎很快就全面接管了濟州的所有政務,大批有經驗的官吏被趙鼎井然有序的派到各個方面。

幾天後,趙鼎以宣撫司的名義下令,以工代賑,將民眾組織起來,修復濟州府的城防,修復濟州府的道路,清理河道,等等……

濟州府開始恢復生機。

水泊梁山向來軍政互不統屬,管民的就別想管軍,管軍的就別想管民。

所以,文武向來是各忙各的。

就在趙鼎恢復濟州的秩序的同時,劉錡已經制定出了出兵的計劃。

這個出兵計劃,並不是針對東京汴梁的,而是針對周邊府城的。

劉錡之所以沒有一頭扎去東京汴梁,原因有很多:

首先,東京現在可是有十幾萬金軍,而且大半是騎兵,百戰而還的精銳騎兵,而劉錡手上目前滿打滿算也才三萬五千多人馬,直撲東京無異於是以卵擊石。

其次,目前河南、河北的形勢非常複雜,不僅有金軍,還有宋軍,而且,宋軍的數量要遠遠大於金軍,因此也是不容小覷的,要知道,宗澤可是以區區一萬多兵馬就十三敗金軍,這數十萬宋軍若是能團結一致,劉錡這三四萬人馬,是真不夠看的。

再次,戰爭永遠都是服務於政治的,雖然梁山軍從不畏懼打仗,但也不能瞎打,總得等到將左右的形勢全都摸透了,制定好了最有利於水泊梁山發展的作戰計劃,才能開戰。

總之,這種傾國一戰是不能盲目瞎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