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章 “奧爾良女巫” 14291435

<blockquote>

法蘭西的惡魔,被人深惡痛絕的母夜叉。

——莎士比亞《亨利六世》

“假冒的女巫”

——一位倫敦編年史作者

</blockquote>

1428年,一名不識字的17歲牧羊女認為自己受到上帝的召喚,要趕走英國人拯救法國。事實上,貞德① 遠遠沒有把英國人趕出法國,只是透過鼓動王太子派計程車氣,阻擋了英軍的攻勢,而法蘭西攝政貝德福德公爵想辦法抵擋住了法軍的反攻。終結英國在法統治的並不是貞德。

劇作家向來喜歡將視線聚焦在貞德的審判和殉道上,很少說貝德福德公爵和英軍的好話。但英軍錯把貞德當作魔鬼派來毀滅他們的女巫,這是情有可原的。在這之前的10年中,上帝明顯是眷顧蘭開斯特王朝的。現在回頭看,貝德福德公爵在1434年寫給御前會議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了“我們遭受的一次重大挫敗”,他把這次失利歸結為英軍行伍中突然散播開的對戰爭正義性的懷疑,而這是“一個被稱為‘少女’的魔鬼的門徒兼代理人使用黑魔法和巫術”造成的。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的第一幕中也附和了這個觀點,說貞德是“兇惡、殘忍的女巫、妖婦”,還描繪了她與魔鬼討價還價的情景。

1428年,王太子派的事業似乎要徹底失敗了。英軍似乎是不可戰勝的,他們的接連勝利證明上帝就站在英國一邊,人們也很難想象勃艮第派和阿馬尼亞克派的裂痕能夠修復。王太子派最壞的運氣就是攤上了一個軟弱的領袖:王太子查理的意志相當不堅定,年過30還沒有一點成熟的表現。佩魯瓦對他的描寫像往常一樣令人信服:“查理身體和精神的發育都有些遲滯,既軟弱又粗野。他先天發育不良、虛弱無力,面容呆滯,雙眼突出,眼神總是昏昏欲睡、躲躲閃閃、一副受驚的樣子,鼻子又大又長,一點兒也沒為他醜陋的相貌增色。”查理還被莫名其妙的恐懼困擾:他不喜歡進入房屋,害怕屋頂會塌下來砸到他(這種恐懼出現在拉羅歇爾發生的一次類似事件之後);他也從不走上一座木橋。被母親詆譭為私生子極大地動搖了他的意志,他甚至一度認真地考慮退位。他放手把王國交給一群貪婪的寵臣來治理,而這群寵臣忙於內鬥,根本沒時間和精力對付英國人。

更糟糕的是,查理的流亡宮廷內還總是發生一些邪惡的事情。查理的第一個寵臣是一名囚犯和殺妻者(還曾是查理六世的王后伊薩博的情人),他被赤身裸體地從新婚妻子的床上拖下來扔到河裡淹死,死前還在苦苦哀求殺手砍下自己的右手,因為這隻手已被許給了魔鬼。第二個寵臣勒加繆被亂棒打死,他的手同樣被砍了下來,以防他召喚魔鬼(與勃艮第公爵約翰在蒙特羅那座橋上的遭遇一樣)。如此看來,法蘭西元帥吉爾·德·萊這樣的撒旦教徒、弒嬰者也是宮廷的一分子也就不足為奇了。查理自己則沉迷於占星、預言等禁術,這令其告解神父非常憂心,也為查理招致了“異端”的罵名。(像查理這樣的人很容易就會相信,擁有預示未來能力的貞德是一名女巫。)不過,其中最邪惡的人或許是查理的首席寵臣、肥胖而危險的拉特雷穆瓦耶,他牢牢地掌控著查理,唯一關心的就是儘可能多地撈錢。

不過,查理周圍也有一些積極因素。查理的岳母、西西里的約蘭達是一位明智的婦人,一直穩定地對查理施加影響,後來查理的情婦阿涅斯·索雷爾也是如此。他身邊還有一些有用的軍人,如波頓·德·桑特雷耶、艾蒂安·德·維尼奧萊(其更為人知的名號是“拉伊爾”),以及“奧爾良的私生子”。其中,最一流的軍人是裡什蒙騎士統帥(也就是未來的布列塔尼公爵亞瑟三世),他在阿金庫爾一戰中容貌嚴重受損,看起來就像一隻蛤蟆。1425年,他開始為查理作戰,後來擊敗了政敵拉特雷穆瓦耶。裡什蒙騎士統帥逐漸成為一名可畏的指揮官,還有一小群忠誠的布列塔尼人追隨左右,包括安德烈·德·拉瓦爾元帥和海軍司令普利讓·德·科埃提維。

王太子控制的這部分法國國土也比蘭開斯特王朝的那一部分富庶得多。貝德福德公爵平均每年收入10萬到20萬里弗爾(<cite>livre</cite> ),查理的潛在收入是他的3倍,有時甚至是5倍。這部分是因為查理控制的區域更大,受到戰爭破壞也相對較小。然而在查理統治初期,稅收工作從未認真進行,錢也往往落入了別人的口袋。查理一度非常困窘,不得不穿帶補丁的衣服。王太子查理既有財力、也有人力打敗英國人,但除非發生奇蹟,他才能真正打敗英國人。

約1412年,貞德出生於香檳東部、默茲河畔一個叫作多姆雷米的小村莊。少女時代的貞德是一個牧牛女,相比同齡人沒什麼特別之處,只不過她非常虔誠,花很多時間待在教區教堂裡。她能看到幻象,從13歲起還能聽到特別的聲音,正是這聲音要她拯救奧爾良。1428年5月,她的叔父帶她來到一個王太子派佔據的要塞,但守城將領不為所動。次年1月,她再次來到這裡,守城將領便帶她去見王太子,於是,貞德2月時在希農見到了查理。當時,查理藏身於廷臣之中,但貞德立馬就認出了他,並告訴查理,上帝命她擊敗英國人,讓查理在蘭斯加冕為王。查理對這位裝扮成男人的農家女孩充滿疑惑——在15世紀,看到女人穿男裝可能比在20世紀初看到男人穿女裝更令人吃驚——但神學家們對貞德進行了細緻的檢查,沒發現她有異端或是發瘋的跡象,他們建議查理讓貞德去奧爾良碰碰運氣。

貞德已給貝德福德公爵及其官員寫了一封特別的信。信以“耶穌瑪麗亞”開頭:“英格蘭國王,自稱為法蘭西攝政的貝德福德公爵,以及自稱為貝德福德的副手的薩福克伯爵威廉·德·拉波爾、塔爾博特男爵約翰、斯凱爾斯男爵托馬斯……向天堂之主上帝派來的少女投降吧,交還你們在法國佔領和蹂躪的美麗城池。”她說:“我是那天堂之主派來將你們趕出法國的。”信的結尾寫道:“看在上帝的分上,回到你們自己的土地上,否則看看這位少女將給你們帶來多大傷害。”沒有一位編年史家記載了貝德福德公爵對這封信的反應。

貞德隨後出發前往奧爾良。她穿著盔甲,年輕的阿朗松公爵帶領4000人馬追隨著她,熱切地相信她所承擔的使命。如前所述,貞德在4月底進入奧爾良,其援軍主力於5月3日抵達。貞德騎著馬行進在軍前,身邊跟隨著吟唱聖歌的神父。她是在向眾人表明:英國人自以為受到上帝的特殊眷顧,但這眷顧現在已歸於她。幾天之內,貞德的軍隊就突襲了英軍的主要工事,佔領了“圖雷爾”,殺掉包括格拉斯戴爾在內的所有守軍。1429年5月8日,歷經90日的圍攻未果,薩福克伯爵終於撤軍了。英軍已經寡不敵眾,他們做了最後一次努力,試圖證明自己仍受到上帝的眷顧。他們組成戰鬥佇列,在城牆對面的開闊地上操演,欲刺激敵軍出城迎戰,但即便在此時,城裡的軍隊仍不敢應戰。隨後,薩福克伯爵率軍極有秩序地退去,帶著一部分兵力前往雅爾若,其餘則在塔爾博特勳爵和斯凱爾斯勳爵的率領下派駐默恩和博讓西。

王太子派計程車氣開始高漲起來,阿朗松公爵立即領兵攻打英軍在盧瓦爾河畔的要塞。6月12日,雅爾若陷落,薩福克伯爵在逃跑途中被捕,其守備軍——那些值高價贖金的除外——一律被處死。3日後,默恩附近一座橫跨盧瓦爾河的橋被法軍佔領,而博讓西的英軍被迫藏身於堡壘之內。

塔爾博特勳爵決心解救博讓西的守備軍。他與約翰·法斯托夫爵士在讓維爾會合,總兵力加起來不過3000人多一點,而王太子派則有8000人。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這也算不上是壓倒性多數,但法斯托夫感到很不安,對手下的巴黎民兵尤其不信任(王太子派把這些巴黎民兵稱為“假冒的法國人”),想要先行撤退等待援軍,而據說援軍不日即到。但好戰的塔爾博特勳爵堅持繼續前進。6月18日星期六,博讓西守軍投降的訊息傳來,英軍開始由帕提村附近的樹林撤退。貞德勸王太子軍的指揮官進攻——“你們有馬刺,好好利用它們!”——並保證他們將贏得一場查理完全無法想象的勝利。王太子軍的偵察兵一直找不到英軍的藏身地,直到一頭牡鹿衝進了英軍的營地,引發英軍一陣喧譁,這才打破了英軍的偽裝。塔爾博特意識到敵人就在附近,命弓箭手在帕提南部的一個下坡路上列隊,法斯托夫則命民兵在塔爾博特身後的高地上列隊。王太子軍的重灌騎士毫無預兆地突然出現在斜坡頂部,向下方的英軍弓箭手側翼發起衝鋒。塔爾博特的弓箭手隊還沒有安好防禦用的木樁,很快就被擊潰了。法斯托夫的部隊隨即亂作一團。塔爾博特和斯凱爾斯勳爵被捕,法斯托夫和一小隊弓箭手擊退了追兵,僥倖逃脫。次日,約翰·法斯托夫爵士精疲力盡地抵達科貝爾,親自向貝德福德公爵彙報戰敗經過。據蒙斯特雷記載,貝德福德非常生氣,甚至剝奪了法斯托夫的嘉德勳章,此後的民間傳說也把這位可憐的騎士塑造為一個懦夫——莎士比亞在戲劇裡以他為原型創造了法爾斯塔夫。不過,法斯托夫一直反對同王太子軍正面交鋒,也盡了全力指揮軍隊,至少還拯救了一小部分兵力,並非毫無貢獻。後來,貝德福德公爵很快就把嘉德勳章還給了他,並任命他為卡昂總督。

此時,貞德的名望達到了頂峰。蒙斯特雷說,在帕提一戰後,整個王太子軍都相信英國人和勃艮第人在她面前是軟弱無力的。但貞德並沒有乘勝向巴黎進軍,而是勸說查理隨她到蘭斯加冕。於是,一支1.2萬人的大軍集結起來,穿過英佔區來到蘭斯,查理便在此處加冕為法國國王。在整個儀式過程中,貞德都站在查理身邊,擎著她的白色旗。儀式結束後,她便第一次以“國王陛下”來稱呼查理。(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查理和負責為他施塗油禮的大主教把貞德看作一個女巫。)查理七世的加冕——現在我們必須這樣稱呼他了——極大地提升了王太子派計程車氣。勃艮第人蒙斯特雷說:“法國人這時候相信,上帝是反對英國人的。”

我們現在已經無法考證貞德的影響力是僅侷限於一小撮宮廷軍人,還是如當今一些小說描寫的,她可以像個農民一樣同普通士兵直接對話。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幾個月內,許多法國人都認為自己在打一場聖戰,英國人也對貞德和她的魔法感到害怕。

王太子派向蘭斯進軍給了貝德福德公爵喘息之機。此後,當查理向巴黎進軍時,貝德福德公爵已經做好了準備,在8月只打了幾場小型阻擊戰就迫使查理撤退。貝德福德公爵想盡辦法刺激查理出戰,給他寄去一封信,稱他為“自封的國王”,與“一個無法無天、聲名敗壞的穿男人衣服的女人”攪在一起。但王太子派始終拒絕應戰。巴黎人仍對貝德福德公爵效忠;毫無疑問,他們擔心阿馬尼亞克派進城後會大肆報復。9月8日下午,貞德帶兵進攻聖沃諾勒門和聖丹尼門之間的城牆。這次進攻並沒有得到查理麾下指揮官們的支援,他們雖跨過了第一道壕溝,卻沒法跨越內側的護城河,只得在混亂中撤退。貞德在一次十字弓交火中大腿受傷,躺在空地上直至深夜。指揮官們並沒有試圖拯救她,也許是希望她能夠就此死去。貞德的不敗神話終於破碎了。查理退回吉昂,解散了軍隊。不過,貝德福德公爵卻對貞德的進攻十分警惕,一度將法國攝政權(諾曼底地區的管理權除外)連同巴黎總督之位交給勃艮第公爵腓力。

10月,貞德再度發起攻勢。她奪取了盧瓦爾河上游的聖皮埃爾-勒穆蒂耶(Saint-Pierre-le-Moutier),卻沒能攻下附近的拉夏裡特鎮。貞德也不是一味地展現仁慈,她至少有一次下令砍掉俘虜的敵軍指揮官的腦袋。1430年5月,貞德轉移到貢比涅。5月24日,貞德在城外的一次遭遇戰中被一名勃艮第士兵從馬背上拖了下來。蒙斯特雷說,英國人和勃艮第人“比俘虜了500名士兵還要興奮,因為他們在戰場上從未像畏懼貞德一樣畏懼一名指揮官”。貞德於11月被移交給英國人。她在魯昂遭到沃裡克伯爵部下的粗魯對待——他們試圖強暴她,斯塔福德男爵還往貞德身上刺了一刀。

在教會法專家們漫長、不擇手段的審訊後,貞德的審判於1431年2月21日開始了。訴訟方(毫無疑問,他們都說過查理七世的那些傳言)指證,這位“假冒的預言家”聲稱自己得到了上帝的直接啟示,做出預言,在其信件中擅自簽上了基督和聖母的名,還聲稱自己一定會被拯救,這一系列行為都是對教會權威的藐視。這些指控也並非毫無道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罪名,例如穿上男子衣服扭曲自己的性別——“上帝厭惡這種行為”——以及堅稱聖徒們說法語而非英語。蘭開斯特王朝對法國王位的權利正當性面臨嚴重挑戰,因而貞德必須被判有罪。透過恐嚇、欺騙和蓄意扭曲,法官們給貞德設下重重陷阱。1431年5月30日,法官判定貞德為屢教不改的異端,沃裡克伯爵的部下將她當眾燒死在魯昂的市場上。貞德很快就死了,行刑者將燒焦的屍體拖出來,讓人們清楚地看到,這只不過是一個女人。貞德死時年僅19歲。

查理七世並沒有嘗試營救貞德。不過,他在20年後下令調查貞德死因,最終讓教宗宣佈:對貞德的判決無效。直到1920年,貞德才被封聖。至少在貞德死後的兩個世紀裡,英國人一直堅信貞德是女巫。貝德福德公爵在給勃艮第公爵的信中就這樣寫道,貞德“讓許多人的心靈遠離真理,轉向欺騙與謊言”。

處決貞德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然而在那之後,這位來自多姆雷米的女巫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比她在世時還要多得多。15世紀60年代,弗朗索瓦·維庸② 認為貞德與其他聞名世界的女性並駕齊驅:

<blockquote>

洛林的好姑娘貞德,

被英國人燒死在魯昂。

</blockquote>

而且從伏爾泰、蕭伯納到現代,許多才華橫溢的作家都對這位天主教聖徒的故事著迷。法國一些傳統主義者始終認為,紀念這位“小少女”(<cite>petite pucelle</cite> )是一位真正愛國者的重要標誌之一。她也以不同的方式激勵了英國和美國人。不過,她最終沒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即把英國人從法國徹底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