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入慕之賓 第4節

只有我,因為父親一心想盼著我嫁入宮中,拒絕了所有的媒人,讓我一直待字閨中。

直到有朝一日,天塌了下來。

沒有人想到,齊王以這樣的方式重新出現在了京城。京中的人,無論喜歡他的還是不喜歡他的,不僅要向他跪拜,還要稱呼他為聖上。

更沒人想到,他當上皇帝之後不久,又成了太上皇。

因為景璘回來了。

第九章 上皇(下)

齊王登基之後,天下歸心,迅速恢復元氣。

但北戎並不願見到中原安定。

於是,他們把先帝和景璘放了回來。

先帝在朝中仍有許多舊臣,就算齊王已經登基,在許多人眼裡他也仍舊有那麼些名不正言不順,迎回先帝的呼聲一直沒有斷絕。

現在,先帝回來了,朝中迅速分成了兩派。一派要擁立復辟,一派要維持現狀。

所有人都憂心忡忡,將目光盯著齊王。因為他的任何舉動,都有可能讓天下再度陷入混亂。

但齊王再度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他自願禪位,迎回先帝。

這自然讓擁護齊王的人感到失望,卻讓絕大多數人都鬆了一口氣。因為此舉十分符合禮制,也最大程度避免了亂事,甚至讓許多原來不待見齊王的人,也出來稱讚他是賢王。

不過樂極生悲,在歸途之中,先帝駕崩了。

這一年來,先帝每日都在憂心和悔恨之中度過,以為返回中原無望,積鬱成疾。

而齊王禪位迎他回去的訊息傳來,讓先帝如同一個油盡燈枯之人,突然得了一劑猛藥,精神煥發。見到來迎接自己的舊臣之後,先帝更是高興,與他們抱頭痛哭,飲了一夜的酒。

那之後,先帝一病不起,在離他心心念唸的京城還有百餘里的時候,支撐不住,駕崩了。

扶靈回來的,是一直在北戎陪伴先帝的景璘。臨終之前,先帝親手寫下聖旨,將景璘立為儲君。

齊王沒有食言,以君王之禮安葬先帝,並迎立景璘為新帝。

而景璘則投桃報李,將齊王尊為太上皇。

至此,叔慈侄孝,北戎奸計破產,天下再度迎來大定。

關於景璘為何要將齊王尊為太上皇,說法不少。

大多數人自是稱讚此乃堯舜之德,倫常典範。

不過背後的一切並沒有那麼簡單。

齊王雖然讓出了皇位,卻沒有讓出兵權。朝廷裡,也並不是景璘的天下,各處要職,大多由齊王的人擔任。景璘的任何旨意都能以皇帝名義行使,不過那是在齊王無異議的前提之下。如果齊王不同意,那麼就算只是放個屁也不行。

按景璘的話說,他不過是一隻太上皇豢養在籠子裡的鳥兒,用線操縱的傀儡。

齊王當上太上皇之後,一直住在洛陽的紫微宮裡。

雖然離得遠,雖然看上去,長安的朝廷在皇帝手裡,可兵權卻仍舊在太上皇的手上。,大到朝廷軍機要務,小到地方發牢騷的摺子,都是先經了太上皇的手,才會送到長安的皇宮裡來。

宮裡的每個人都知道,真正的朝廷,不是在長安,而在洛陽。

故而在面上,景璘對太上皇尊敬有加,將他供得高高;在心裡,他則無時無刻不盼著太上皇喝水時噎死,騎馬時摔死。

我雖不至於如此,但於情於理,我和景璘都是一條船的。

就在景璘登基之後,我收到了兄長上官諺託人從遼東輾轉帶回來的信。

那皺巴巴的信紙上,他的筆跡依舊漂亮。

他告訴我,不必為他擔心,他還活著,過得也還好。

收到信之後,我只覺長出一口氣,心中的大石終於落下。

如今,我唯一的心願,是洗刷上官家所有的冤屈,讓自己和兄長脫罪。

第十章 宿敵

景璘是皇帝,他樂意幫忙。

這兩年,兄長寫來的信,紙墨越來越好,可見景璘確實是出了力的。

只是上官家的案子,早已經坐實釘死。景璘繼位之後,數度要重新審理,卻遭遇重重阻撓,動彈不得。當年主張將上官家治罪的人,不會容許上官家再翻身,而太上皇當政之後,他們無一不是牆頭草,早早就拜倒在了太上皇的腳下。

所以,要脫罪,這些人不可不除。

至於太上皇。

景璘的敵人,便也是我的敵人,包括太上皇。

————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