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三十六章 先正達的種業翻身仗

華夏種業由於過去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不到位,整個行業創新能力不足。

全國有8000多家種子企業,其中最多隻有100傢俱有研發能力,絕大部分都是銷售公司。

而種業的行業集中度也很低,鷹國前3家種子公司佔了70%的市場,華夏前10家種子公司市場規模佔比不到30%,企業規模小,也就無法保證研發投入。

這一年多以來,汪德率領先正達開展了一系列的行動。

研發端,打造了一個玉米,大豆,水稻等農作物的創新中心。

銷售端,打造了一個華夏種業共創平臺。

同時還加強與農科院的產學研合作,採用先進的基因編輯,生物育種等技術來研發更好的產品。

最後,還建立了一座種子博物館,蒐集了豐富的種子資源。

公司的投入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已有數十個玉米和水稻的新品種獲得了審定透過。

然而,這還遠遠不夠,種子培育過程之複雜,遠超人們想象。

過去30年來,全球在育種水平上的突破,年均增產只有幾個百分點。

為了贏得這場種業翻身仗,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些增產幾個百分點的新品種。

他們要的是一個爆款,一個能大幅度提高產量的爆款,才能滿足國家與人民對育種的期待。

當年雜交水稻在國內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時候,比常規水稻增產了足足20%。

所以,培養出一款增產高達10~20%以上的新品,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

為此,汪德團隊將目光轉向了最前沿的生物技術——基因編輯。

國內科研機構在玉米,大豆和水稻的基因組方面,已經做出了很深入的研究。

他們只要繼續鑽研下去,找到控制產量和抗病的基因,就能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開發新的品種。

我國大豆和玉米現在的單產水平還不高,只有鷹國的60%左右,因此在開發高產基因大豆和玉米方面,潛力非常廣闊。

很可惜,先正達在農業方面是專家,但是生物技術就沒有那麼厲害。

在基因編輯技術上,他們頻頻碰壁,不斷遭遇技術上的瓶頸。

汪德看著窗外的遠景,心裡冒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他也看到了沙漠王子不遠萬里前來華夏,重金求購基因藥物的新聞。

再加之三清之前在罕見病基因藥物方面的創新和突破。

三清的基因技術無疑是全球數一數二,那麼,能不能跟它聯手,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到種業上來,開發出全新的爆款種子呢?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就從一點星星之火,迅速成長為熊熊烈焰。

汪德毅然轉身,回到辦公桌前,撥通了一位三清高管的電話。

“喂,是孫總嗎?我是先正達的汪德。”

電話那頭是孫成仁,三清和先正達在農藥方面的合作基本是他談下來的,所以兩人也算熟識了。

雙方都是商場老鳥,稍作寒暄,立即直奔主題。

“是這樣的,聽說三清在基因編輯方面的技術很厲害,所以我想跟三清在基因農作物方面有更進一步的合作。國家目前也在大力支援種業改革和創新,這方面大有可為。”

“哦,聽起來很有吸引力。”孫成仁也有些心動,不過他想了想轉基因食物的惡名,不由有些猶豫:“可是我聽說轉基因食物似乎不太受歡迎。”

“孫總,你聽我解釋。轉基因作物跟基因編輯作物完全不一樣,前者新增了其他異種基因,而後者只是敲除或者表達原本的一些基因,所以其實跟普通的育種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大大提高了效率,並且縮短了時間。”

“農作物的育種已經有數千年的時間,即便是現在,如果採用傳統的育種方式,也需要培養好幾個世代,花費5-8年的時間,才能培養出合適的新作物。”

“但是,如果直接使用基因編輯工具進行基因組操作,那麼,作物育種的時間,往往能縮短到一年以內,從而大大節省了時間。”

“那也太厲害了。”孫成仁被驚到了,連連讚歎。

“我們在農業方面有足夠的優勢,而三清的基因技術又如此出類拔萃,如果我們一起合作,研發新的基因農作物,無疑是雙贏。”汪德想起雙方合作的前景,不由激動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