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1節

最終只能讓原身下鄉,原身自己雖然不願意,但也知道家裡如今也沒有能力讓他留下來,只能無奈接受。

雖然接受了下鄉的事實,原身畢竟是隻有17歲的少年,心中對未來憂慮異常。剛啟程沒多久,就有些發熱,加上這幾年生活水平十分欠佳,身體不怎麼好,也就這麼迷迷糊糊的人沒了。

時間逐漸流逝,天邊慢慢升起白光,車廂中逐漸熱鬧起來,況葉也被嘈雜的聲音吵醒。

醒來後還有些呆愣,一覺弄清楚了周身的一切,卻還是讓他十分的不得勁,畢竟他原先的生活環境與現在的差別太大,一時間讓人難以接受。

“況葉你醒了。”此時一名青年男子走到他身邊,打完招呼還伸手貼了貼況葉的額頭:“已經不燒了,不過還是的多喝點熱水。”說完就遞給他一個水杯。

有些愣愣的接過水杯,老式的搪瓷杯,拿到手上還隱隱的有些燙手。

“謝謝。”

勉強擠出一個笑容,對眼前的這名青年道了聲謝,況葉才慢慢的喝一小口杯中的熱水,之後逐漸緩過神來。

青年名叫許建邦,是他們這一隊下鄉知青的負責人之一,此次前往觀市的知青約有百人,都乘坐在這節車廂和臨近的另一個車廂。

看況葉無事,許建邦就離開了,他還有些事要忙,下鄉的絕大多數都是十來二十歲的年輕人,不時刻把人看住,不知道要鬧出什麼事來。

火車哐當哐當的不斷前進,終於在下午一點鐘左右到達了觀市,所有的知青被集合在一起,由負責人領隊,陸陸續續的走出車站。

況葉也背拿著行李,緩緩的跟著隊伍前進。

出了車站,隊伍又分了四組,分別坐上了前往不同縣城的客車,顛簸了近兩個小時,到達了縣城的知青辦,然後繼續分流,在這之後由縣知青辦的工作人員帶著他們前往不同的小鎮。

有些比較遠的小鎮,這時出發已經晚了,這些地方的知青還得在縣城停留一天,其餘人則繼續趕路。

況葉下鄉的地點是離縣城最近的一個小鎮,稍作歇息就被拉上一輛拖拉機,突突的帶走。

出了縣城沒多久,路面就變得十分顛簸,讓剛剛還和他搭話的另一名知青也歇了話語。

近一個小時的顛簸,況葉終於下了拖拉機,他和剛剛和他搭話的另外一名知青,被直接留在鎮上的政府辦公室。

在這等了半個小時,兩人又被轉手,分別由兩個大隊長帶走,前往他們具體的下鄉的村落。

“況知青,這邊就是供銷社,你要不要買點啥子。”帶著況葉的是野貓溝的大隊長,四十多歲的漢子,路過供銷社的時候,看到還沒關門,就開口說了一句。

平時來一趟鎮上,光是走路都要近兩個小時,陳慶國想到這城裡頭來的知青講究,就提了一下。

“陳叔,你等我一會兒,我去買點要用的。”況葉看到還沒關門的供銷社,也不由得慶幸,他行李是帶了不少,但還是有些生活用品不齊。

把大件的行李留下,讓陳慶國幫忙看管一下,他就匆匆的進到供銷社,臨近下班,幾乎沒有什麼人,也不用排隊。

肥皂兩塊、搪瓷面盆一對,就這兩樣東西,花費近7元,還需要肥皂票和工業票。好在這些他都有,都是離開時況家父母準備好的。

買好這兩樣,況葉就出來了。

背上行李,兩人開始趕路,如今已是夏末,走到野貓溝怕是已經天黑。

陳慶國挑著擔子走在前面,擔子兩頭的籮筐不輕,但他的步伐卻不慢,況葉跟在後面,不時還得加快一下腳步。

一路上兩人偶爾聊上兩句,大致的瞭解了一些對方想要知道的東西。

天邊還有一絲亮光的時候,終於到了野貓溝,陳國慶先把自己的東西放到家中,才開始安排況葉的去處。

野貓溝是當地人的稱呼,豐水鎮9大隊才是它比較正式的稱謂。目前大隊上有兩名知青,加上況葉也就是三個。

隊上沒有讓知青住在隊員的家中,而是單獨安排了一棟房屋,讓知青居住,還得走上一段路才能到。

跟著陳慶國繼續走了十來分鐘,天色已經暗下來,況葉才來到這處房屋。這地方算是村尾的位置,與隔壁相鄰有十幾米的距離,但也不算遠離人群。

房屋很老舊,牆面由泥土夯築,屋頂蓋的也是茅草,屋前還有一處寬敞的院壩。

大隊上的房屋差不多也是這樣的,一路看下來,況葉也只看到一兩間磚瓦房。

“簡知青,劉知青。”

陳慶國剛走到院壩外就出聲喊道,隨後屋內就傳來回應的聲音。

“哎~大隊長啊,這是新來的知青?”

有亮光的廚房中走出以為二十出頭的年輕小夥,看到是陳慶國,打了聲招呼,就把目光移到旁邊的況葉身上。

“簡知青,這是今天剛到的況葉,糧食的話我明天再弄,你先安排他住哈。”看到出來的是簡修文,陳慶國交代了兩句就走了。

“況葉是吧,我叫簡修文,走,先把東西放好。”簡修文上前幫忙提起一些行李,直接帶況葉進屋。

“你吃飯沒得,待會兒和我們一起吃?”

短短的幾步路的時間,簡修文就拉拉雜雜的說了不少話,最後還把況葉拉到廚房,和正在燒火的劉康民介紹了一番。

第2章

此時廚房中的劉康民,正在灶臺上忙碌,看見況葉被拉進來,先笑著招呼一聲。

“況葉是吧,我是劉康民,馬上開飯了,只剩鍋裡這道菜了。”

劉康民剛剛在廚房沒出來,但也聽到了大隊長的介紹,不用簡修文開口,就知道了況葉的名字。

拿著鍋鏟的劉康民,也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況葉朝著他露出一個笑容,喊了一聲“劉哥”,然後就跟著簡修文動作。

灶裡明顯已經不需要再添柴火,簡修文先是從一個竹籃中拿出碗筷,然後帶到廚房後門外的洗槽處清洗了一番,況葉也跟著一起過去,順便洗了一下手和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