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9節

中午吃飯的時候,劉康民看況葉拿筷子都有些彆扭,就猜到他的手掌心的情況。

詢問了一聲要緊不,實在不行的話,下午的幹活的時候慢點也行。

至於不幹活這話他沒說,揮鋤頭翻土這重事情,況葉必須得習慣。

後續手掌心起水泡,再挑破或者磨破,後續結痂。之後的勞作在同樣如此,這樣一來手心逐步會有老繭,到時候揮鋤頭的時候,就不用擔心再有水泡。

這個過程會讓人非常的難受,但劉康民和簡修文兩人,當初也是這麼過來的。

他們這些知青下鄉,因為之前沒怎麼接觸過農活,大多都要經歷這個過程。

至於不幹活,除非不用擔心糧食不夠吃,以及隊員的態度。

這個時候,農村的年底的時候分配口糧,口糧是基本口糧和按勞動公分分配的口糧相結合的。

兩者之間的佔比差不多是7:3。

其中的基礎口糧其實是保證農村的孤寡老幼,這些勞動能力有限的人,能夠有一定的保障。

如若知青不幹活,到時候分糧的時候,是不會少了基礎口糧。

但這樣一來,其他人的心裡自然是不舒服的。

畢竟你一個外來的人,還是年輕力狀的時候,不幹活就要分一隊老小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

是誰心裡都會不舒服,人心裡一旦有了疙瘩,之後自然會找些事情出氣。

外來的知青如果想要在這裡過得比較順暢,活計還是得繼續幹。

如今況葉手上的情況還不至於說幹不了活,兩名同住的關心他收到了,表示自己沒什麼大礙,並把話題轉到另外一個方向。

他打聽起隊上有誰家能做置物架這類的東西,他房間裡面的行李得找個東西放。

對於這個問題,簡修文兩人倒是比較清楚。

他們來的時候,如今住的這個屋子破舊不堪,能收拾成現在這個模樣,兩人請了不少隊員幫忙,其中自然有可以做置物架的人。

如今簡修文和劉康民房中各自都有兩個架子,不過是竹製的。

知道況葉也需要,他們倒是提了些建議。

原本況葉打算要木製的架子,兩人都建議他不弄這個,主要是請人打木製的架子有些不划算。

這需要請木匠幹活,首先工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再加上木料的費用就更多。

九大隊這邊的竹子不少,大多數人家選用的還是竹製的架子。

隊裡會篾匠活的人也不少,到時候也花不了多少費用。

兩人還未他提供了一個人選,那就是小隊長陳繁榮的堂兄,也就是昨天教授他種地知識的陳繁勳。

他的手藝在一小隊是數一數二的,而且人也不錯。

況葉需要的話可以去找他幫忙。

聽到這,況葉心裡有了成算,準備之後抽個時間去找陳繁勳。

午飯後三人趁著間隙休息了一會兒,之後下午繼續上工。

因為手掌的緣故,況葉下午幹活的速度慢了不少,期間不少注意注意力轉到周圍。

他們幹活的地塊,也有其他的隊員,期間他從一個隊員那聽來一件事情。

那就是趕集。

隊員準備去趕集,一聽他說起這個,一些其他的隊員委託他幫忙代買些東西。

聽到趕集的事情,況葉和簡修文他們打聽了一下。

豐水鄉這邊趕集的日子,是每逢2、5、8、10這幾天。

他九月十六號來到九大隊,今天已經是九月十九號,明天二十號,正好是趕集的日子。

隊員們採買東西的話,基本上都會選擇在趕集日。

這一天集市的人不少,有不少老鄉會帶著點東西來淘換些用品。如今雖然是計劃經濟,但農村一些物資的交換互通,還是允許的。

不過每次趕集日,不是所有人都會去,畢竟趕集就意味著會耽誤活計,所以一小隊到時候可能也只有幾人去趕集。

這個時候一些隊員就會拜託這些人,幫忙代買些物品。

對於明天的趕集,況葉有些心動,心下思考一番後,就決定明天也要去。

不過要去的話,他的和小隊長陳繁榮這邊知會一聲,他趕集的時候自然不能上工,通知一聲陳繁榮這邊心裡有個數。

決定趕集,況葉先和同住的兩名知青說一聲,詢問他們要不要去。

得到否定答案後,還問了問他們有需要代辦的事沒有。

倒是得到簡修文的一個委託,就是讓他趕集的時候,到郵局幫忙寄一封信件。

聽到寄信這件事,況葉心下才想起一件事。

原主下鄉的時候,況家父母叮囑過,到了下鄉的地點,記得給他們寫一封信,算是報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