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172節

九大隊的受災情況也不算小,大量低窪的田地被淹,山坡上的田地甚至出現了滑坡,但比起圓壩公社來說,相對就要小很多。

圓壩公社臨近安溪河,本來地勢就比周圍的公社要平坦,且這次的雨勢比周邊的公社要強,再加上週圍匯入小河渠的雨水,又都彙集到安溪河中,就造成了這次圓壩公社受災情況比周圍的公社嚴重許多。

沿河的農田中的作物,因為洪水的沖刷,基本上就面臨絕收。

九大隊這邊相對來說就好一些,低窪地勢的積水,在十一號的時候就基本上排幹了。

雨後的迅速放晴的天氣,也讓泡水的玉米損失相對降低了些。

至於被淹的紅薯地,及時排水之後,後續的管理隊員們也沒有忽視。

紅薯目前還不到收穫的季節,這段時間要是管理得當,對產量的影響倒也不會太大。

好在一場暴雨過後,天氣似乎恢復了正常,之後的就沒有出現什麼異常。

被水泡過的玉米,很快也到了收穫的時節。

頂著烈日,忍著刺撓的玉米葉,隊員們終於把今年的玉米採收了。

想想之前的冰雹、乾旱、水災,收穫的這一刻,況葉和其他人心裡都相當的複雜。

最後玉米歸倉,具體的產量出來後,所有人也都不怎麼意外。

細算到畝產,今年的玉米減產約五成。也就是說按照往年平均畝產約一百三十多公斤來算,今年的玉米畝產大約只有六十多公斤。

這六十多公斤,還有一些因為被水泡過質量不佳,又得去除一部分。

但能有這樣的產量,隊員們心裡不好受的同時,又有些慶幸。

雖然只有五成的產量,但比起絕收,這已經算是非常好了。

想想今年從開春到九月,這天氣就沒怎麼好過,秋糧的種植更是一波三折。好在九大隊調整了糧食作物的種植種類,今年的玉米麵積種的比往年要多,加起來的總產量倒是和去年齊平。

第184章

當然玉米的產量和去年的差不多, 也不是一件值得多麼高興的事。

今年為了應對乾旱的天氣,九大隊這邊種植的水稻幾乎是沒有。

在四月計劃後續種植作物的時候,大隊長陳慶國等人,其實一開始也沒有完全放棄水稻種植。

畢竟之後的天氣誰也說不準, 萬一春旱結束後, 降雨就正常起來, 田裡有了蓄水也可以種植水稻。

而且一旦有這樣的機會, 隊員們也更願意種植水稻。

玉米在當地人眼中算是雜糧, 水稻畢竟是重要的主糧之一。

九大隊的水稻畝產,按照往年產量正常值來算的話, 畝產一般都在兩百公斤出頭,多的甚至可以到兩百四十公斤左右。

隊員們也更願意種植。

但現實情況卻是,今年九大隊的水田根本沒法種植水稻。

春旱過後的五六月,降水其實也是偏少的,對旱情的緩解不大。這個時候水田中無法蓄水, 隊員們也只能放棄了種植水稻。

玉米的總產量能與去年相當,是因為種植面積擴大。但佔據的田地,一部分是原本種植水稻的。

同樣今年紅薯的種植面積也擴大了許多,佔據了剩餘的水稻種植面積。

紅薯現在還沒有收,不知道具體的產量。

但大家已經對今年的收成有了大致的推斷。

情況不是最糟糕的確有些小慶幸, 但要說高興卻是沒有的,畢竟明年的日子必定不怎麼好過。

隨著玉米的歸倉,九月也一晃而過。

況葉先給衛生院和醫療站送了十月的貨, 趁著還沒開始收紅薯,忙著把下個月需要的藥品製作完成。

也趁著這個時候, 把空間種植的糧食作物收穫了。

因為春旱的關係,為以防萬一, 這一次空間中空出來的那一畝地,全部被他種上兩種主糧,小麥和水稻。

至於蔬菜,則是在其他幾塊田地中找了一小塊地種下去。

如今空間種植的小麥和水稻也到了收穫的時候,它們各有半畝。

忙完空間中的收穫工作,經過稱量,小麥收穫了堪堪兩百斤,水稻收穫了兩百六十斤左右。

兩中主糧,加起來四百六十多斤,但要是頓頓都以它們為主食的話,對況葉來說卻是不夠一年的消耗的。

他的飯量不小,在沒有吃補益丸的情況下,敞開了吃的話,抵得上五個勞壯力的飯量。

就算有補益丸,想要不捱餓,況葉每餐的飯量也比兩個勞壯力加起來要大些。

好在他不止新收的這點糧食,空間每年都有種,如今中也還有幾百斤的存糧。而且他能從大隊上分一份口糧,也不用擔心吃不飽的問題。

只不過,下一次分口糧的場景,他現在也能大致猜到。

這也是他這次在空間中沒有種植紅薯的原因。

蜜薯在空間中的畝產雖然高,但他也實在是不想種太多。

來到這個時代這麼些年,他也總算明白了當年家中長輩的對紅薯的不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