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章 居然有洞

東坡山現場一片熱鬧,各有各的忙碌。

頭期的工作主要是準備,搭建簡易指揮室,對現場進行劃分安排,在劉市長與一眾市裡相關部門領導離開之後,徐教授對專案組的各分組人員進行了統籌安排。

其實說東坡山古城舊址,實際上是在去年底的時候,一個東坡公園的廢舊建築進行拆除,在規劃局施工人員進行拆舊的過程中,挖穿了一個深坑,而坑道中現不少被土埋的瓦片,陶罐。當時的工作人員以為挖到了什麼古墓,便直接上報給了市文化局,當文化局指派人員鑑定時,現此處並非前朝古墓,而是一千年前的古城舊址,對於聊城市扶余古城舊址的傳言,其實早有風聞,近二三十年在東崗巷和桃源村均現過千年前古董文物,聊城本地的考察人員將此事上報給上層機構,得到市裡領導的高度重視,於是這才在年底請了省城來的古東北民族研究學者徐教授,希望他牽頭組織掘工作。

此時的徐老帶著張鐵在東坡山上四處巡視。

東坡山被政府圈起來劃定的舊址掘區域,不過是中心圈的部分範圍,能有幾個山頭。但在這片區域均現了前朝的遺留痕跡。

“最開始掘出來的東西就是在這裡。”徐老指著一塊山坡。

這裡原先是這片區域的管理人員辦公場所,由於年久失修,早已廢棄,當政府拆除此地時,挖通了一塊地下空洞,許多文物都是在這裡現的。

兩人向前走了二三十米,徐老又指向東邊的一處,“在這裡,考察人員第一次勘測的時候現了疑似古城舊址了痕跡。”

張鐵看著正在此處忙碌的一些工作人員,應該是從外省借調的考察隊伍。

此時的東北,剛過完年,山上積雪未消,土石堅硬,根本無法進行掘勘探。

“徐老,您說古時候的人為什麼要將城池建在山上啊?”張鐵不懂就問。

“呵呵,咱們現在看到的山,千年前未必如此,滄海桑田,世事變幻。而實際上,即便此處當年,位處高地也確是易守難攻。”

此時,徐老站在一高坡處,動作靈敏的一點不像個七十來歲的老人,他指著前方遠眺,與張鐵說:“前面就是遼河,視野開闊。”又向身後指了指“那是東坡山,將城池包裹起大部分。”

從這兒往西,可以看到更為廣密的叢林,要知道,在數千年前的古扶余,那時多以遊獵捕魚為生,特別是北方少數民族。

徐老師似乎頗為感興趣,向張鐵詢問道:“我考考你啊,你知道古扶余是什麼民族嗎?”

這張鐵哪裡知曉,他是純純的漢族,雖然東北三省還是有些少數民族,卻不像華夏南方那麼多。

“不知道。”張鐵吶訥的回答。

“這裡原先是即墨族的源地,其實早在公元前,這裡就有即墨族生存的痕跡,而即墨是由即族和墨族兩個民族組成,直到漢代時期,歸化於武帝,才算接受了中原的統治。而到了宋金年間,即墨被扶餘國所滅,所以我們懷疑,此處是扶余古城的舊址。而扶余作為北方古時候能征善戰的少數民族,雖然最終毀於金遼之手,但在當時存在的數百年間,為華夏曆史增添了不少可以追尋的有價值歷史記憶。”

張鐵聽是聽了,但還是一頭霧水,就算是古董,他也見得不多,何況是這些地區民族,又是數千年前的。難免聽的雲裡霧裡。

兩人就這般邊行邊聊,每到一處,徐老便與張鐵介紹一番。可見徐老博學之名不虛。

再向前行,是一塊兒往外凸起的山坡,是的,東坡山以坡多為名,一座大山上突出無數的峰頭,說是峰,有些不準確,實際上就是個大土包,高一些陡峭些的能有數十米,像是七八層的小樓,而矮一些的就像個土堆般,只有一兩米高,兩人此時所站的位置便是此處較為高的一個土包。

一群工作人員正在此處插著紅旗,將一些標註好的名牌懸掛其上。

“這是?”張鐵不懂就問。

徐老呵呵笑道:“他們呢,是在為年後的掘做準備工作,現在土石堅硬,無法施工,所以標註些痕跡,到時候自有各自的勘探範圍,忙活起來也就事半功倍了。”

張鐵恍然,其實在他想來,既然眼下無法施工,為何不等春暖花開再來,或許這就是政府的工作方式吧。張鐵如是想。

在兩人邊走邊聊之際,剛剛走過的那個山包包的一個工作人員突然呼喚周圍。

“看,這是什麼?”

“什麼?什麼?怎麼了?”

在此處工作的能有七八個人,此時都聚攏到了一起,張鐵與徐老聞聲回望,便也過去圍觀,大家都是有些好奇,想知道現了什麼?

當徐教授走進,眾人見是專案的負責人,便七嘴八舌的介紹,眾人讓出一條道,剛剛聲的那人說:“徐老,您看我剛剛在這兒量地的時候,現此處有些奇怪,於是我拿鍬把此處的積雪鏟了鏟,竟然現雪下並非凍土。”

“哦?”聽得那人介紹徐老也來了興趣。“那是什麼?”徐老走上前親自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