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31未來

魏廣德想到的詔書,是在府學藏書樓裡看到的,洪武十九年六月,太祖朱元璋曾下詔定下的制度:“士卒戰湯,除其籍,賜復三年。”

什麼意思,就是軍戶男丁戰死而無後,親屬即免除軍籍復為民戶,同時享受三年之內不繳納稅租。

只是,現在可不是明初,那年月的軍戶,好多都是孤家寡人,而現在則是不同,家家都有餘丁,至少在崩山堡是這樣。

回頭得問問,看能不能讓蔡大家的那孤兒寡母轉到民籍去。

對於普通人來說,軍籍和民籍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就那小孩以後長大了嫁人,挑選的餘地也寬很多。

魏廣德心裡盤算,腳下卻沒有停留,不緊不慢跟著大哥身後。

在彭澤縣城呆了兩天,因為回了家,所以那兩隊士卒也沒有再拘在軍營裡。

兩隊士卒,一隊來自崩山百戶所,這個時候士卒手裡都有銀子,當初開拔的時候就了二兩,現在又拿到了十兩賞銀,手邊闊綽,加上不少家人都跑到縣城來迎接他們,自然就要趁此機會在縣城裡逛逛,購置年貨。

男人,在外面拼殺一年,好不容易回家來,自然要給家人備上一份禮物。

另一隊士卒的來源就稍微寬點,主力是本地衛所,但也有三十多個是從其他百戶所抽調的,能拼能打的好手。

帶兵的人都明白,不能讓手下軍卒不滿,吳佔魁直接就把人放出軍營,讓他們和家人團聚,採辦貨物,開年正月十六就要回到軍營來。

在外近一年,也算給他們放一個月的假了。

這兩天的彭澤縣城大街上,不時就能看到這些穿著嶄新戰襖的明軍士兵,拖家帶口在街上閒逛,手裡和背上還大包小包。

他們實在是太好辨認了,普通的明軍士卒,有幾個身上還有新戰襖的,都是不知道哪年下來的。

商家看到這些士兵進點,那是立馬就熱情似火的招待,嘴上喊的是“殺倭英雄”,“買東西肯定便宜”之類的話。

好吧,當初他們離開的時候,沒人知道他們是去做什麼的。

但是,到了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了,彭澤縣這邊衛所出兵去了浙江打倭寇,還立有戰功。

幾乎所有人,都在一片喜慶的氣氛中準備迎接新的一年,悲傷的,或許只有那十幾戶戰歿軍卒的家人,雖然手裡從衛所領到十五兩銀子,但是依舊掩飾不住的哀傷。

大明朝對於戰歿軍卒,自洪武時起,都是按律撥給三兩燒埋銀子。

這點錢看似少,其實對於有“鐵飯碗”的人家來說,銀子倒是其次,主要還是這職業。

當然,前提是軍餉能按時放夠,而不是現在這樣被剋扣,甚至不能兌現。

這,或許也是後世人大多認為,明朝軍戶不如民戶的主要原因了。

大哥魏文才和表哥吳棟也都拿到了九江衛指揮衙門籤的任命文書,表哥吳棟為千戶,掌右軍千戶所,大哥魏文才直接就是崩山百戶所百戶。

千戶的任命文書,是前軍都督府籤的,九江衛只是轉交,百戶的任命文書則是九江衛指揮使司直接籤。

加上之前在九江的時候,老爹和舅舅拿到的任命文書,他們所有的期望算是都達成了,也沒什麼遺憾。

距離過年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吳家卻沒有因為新年而清閒下來,反而更加忙碌,那就是為表哥吳棟的婚事了。

本來今年就該辦了的,只是吳佔魁不在,自然只能延期,現在吳棟已經接任千戶所千戶,自然不能耽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