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60高拱變了

“突襲板升城,你認為多少兵力合適?”

劉漢做為大同總兵官,對手下人馬的數量還是比較清楚的。

大同鎮下轄士卒,紙面數字高達十二萬人,可實際上只有八萬多人。

就算是八萬人,看似兵力也不弱,可是這些人是被分散在東接宣府鎮西陲的西陽河鎮臺口,西至丫角山,綿延六百四十七里的七十二座城堡之中。

大同鎮防務體系既是一條線性城牆防禦體,同時也是一個縱深的梯次式防禦體。

七十二城堡按地理位置分為三個層次:靠近外長城一線的稱為“極衝地方”,如威遠城、右衛城、助馬堡、得勝堡、弘賜堡、新平堡、大同鎮城等;

位置靠南一些的城堡稱為“次衝地方”,如左衛城、陽和城、朔州城等;

接近內長城一帶的城堡稱為“稍緩地方”,如蔚州城、廣昌城、靈丘城、廣靈城、渾源城、應州城、山陰城、懷仁城、馬邑城等等。

史載,自宣府鎮以西,至山西鎮邊緣,“皆峻垣深壕,烽候相接。”凡通車、馬的隘口,都設“百戶”防守,連只能容得下樵夫牧民獨身透過的隘口,也安置邊兵十人戍守。

八萬多人這樣撒出去,剩餘的機動兵力也就不多了。

此次接到宣大總督葛縉的命令,抽調人馬隨時準備支援宣府,從接到命令到走進大同巡撫衙門這一路上,劉漢不是在調兵令集合軍隊就是在思考還能從哪裡擠出一些人手來。

“突襲板升城不需要太多兵力,按照之前收到的訊息,俺答汗帶領全部主力向宣府進軍,這次所圖不小。”

說到這裡,俞大猷不由得想起幾年前那場保安州之戰。

雖然後來和魏廣德見面的時候也說了,那一仗其實是不勝不敗,可是對於此前從無敗績的俺答汗來說,驕傲如他自然把那一仗視為奇恥大辱。

就是因為兵力不足,而明軍的援軍可能正在源源不斷趕到戰場,讓他不得不選擇撤退。

這次集合全部大軍,自然是要洗刷那一次留下的恥辱。

俞大猷想到的就是,正好利用韃子傾巢而出的機會,一把火燒掉板升城,既打擊韃子計程車氣,還可以間接支援宣府,只要能活著從大草原上回來,自己的功勞應該足夠恢復家族傳承的世襲武職了。

“現在板升城兵力空虛,我計算三千人足矣。”

俞大猷繼續說道,看了看李文進,又看看劉漢,這才又說道:“以李大人旗下標兵一千人,請總兵大人再撥給我兩千人馬,我帶隊直接北上掃蕩板升城,至於回程......”

說道這裡,俞大猷略微停頓後才說道:“還請兩位大人各提兵馬若干分駐灰河和黑河,備好搭建浮橋的材料,一旦我軍返回搭好浮橋方便我們快後撤。”

李文進是知道的,一開始俞大猷就對他說過,這次作戰成功機率很大,不過還是需要李巡撫出長城坐鎮,保護出征大軍的退路,接應大軍歸來。

李文進在聽到俞大猷所定計劃是,直覺也感覺勝利的希望很大,自己出長城就近指揮排程,說是接應,其實就是分功勞。

風險是有的,可是並不大。

而且,按照俞大猷的計劃,黑河、灰河都要留駐少量人馬保護搭建浮橋的材料,自己只需要駐留在黑河即可。

此地距離大同邊牆不過幾十里,即便俺答汗親帥大軍截殺,他也有機會“撤”回大同鎮,繼續指揮防禦韃子的進攻。

至於灰河那裡,就看劉漢要不要這個功勞了。

要的話他就去灰河吧,也算是就近指揮俞大猷部的進攻。

雖然李文進的品級比劉漢低,可他並不認為劉漢敢拒絕他的建議,在這大同鎮,雖然按照朝廷的制度是劉漢第一,可實際上劉漢也要聽他的。

劉漢到這個時候,也徹底瞭解了俞大猷這次突襲板升城的作戰計劃細節,留下兩個“關鍵”崗位就是黑河和灰河給他們。

顯然,距離大同最近的黑河肯定是李文進去,自己只能跨過黑河在灰河岸邊。

不過劉漢到是不擔心什麼,大不了多帶夜不收,加大探查範圍就是了,安全上總歸比俞大猷他們好許多。

“你要全部士卒都配上戰馬?”

想到俞大猷說出的重點就是“突襲”二字,要達到自然需要極快的行進度,也只有給步卒配備充足的戰馬才行。

他倒是不擔心輜重,李文進既然支援這個計劃,肯定就會保證物資的充足。

不出所料,俞大猷點頭,他要把隨軍出征的步卒全部變成騎馬步兵,只有不管是進攻還是撤退,活下來的機率都會大很多。

劉漢終於點頭了,“人馬隨便你挑,另外我和李大人各帶一千騎兵掩護你的退路。”

看到劉漢同意了俞大猷的作戰計劃,李文進看向俞大猷問道:‘需要準備哪些物資,你列個清單出來,什麼時候出擊由你決定。’

對於俞大猷的作戰計劃,出擊時間也是很重要的環節。

.......

“有沒有詳細的計劃?”

在魏廣德值房裡,高拱來回走了許久,或許是腿走痛了,或許是頭轉暈了,這會兒他是徹底消停下來,坐回原來的位置上,開口就對魏廣德說道。

“兵部今天應該就會把軍令往延綏、寧夏二鎮,出擊的時點就是在接到俺答部突破邊牆之後。那時,韃子進入長城,必然分兵對周邊軍堡城寨動襲擊,以保證退路的安全。

這時候派人飛馬給那邊傳令出擊會有幾天時間,這段時間裡韃子的兵力應該會逐漸分散開進行劫掠,直到他們探查到宣府大軍動向後才會重新集結。”

魏廣德是按照這時代大軍出征前的準備時間來計算的,宣府軍就算有所準備,在確認訊息和宣府三衛壓上也需要時間調集人馬和糧草輜重。

這個時候向延綏、寧夏下令出擊河套,等河套地區的部族現再向俺答汗求救,又是幾天時間,那時候怕是俺答部已經和宣府大軍對峙了。

然後抽調兵力救援,又是十來天時間,留給明軍肆虐河套的時間也就是二十日不到,但是也足夠他們筆小財了。

“延綏、寧夏二鎮出擊兵馬全部要騎兵,輕裝突襲,以戰養戰.....”

魏廣德繼續說著自己的戰役構想,沒必要準備什麼後勤物資,直接從韃子部落裡面搶來補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