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1章 840坑貨

第741章 84o坑貨

明朝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大致分兩大塊來使用,一塊由朝廷用於維持皇朝的日常運營,包括宗室祿米、官吏俸祿、賑災水利、軍事邊防等;一塊給皇帝用於皇帝本人以及宮廷開銷。

隨著外朝由於自身官僚系統的膨脹、宗室人口的快增長帶來的祿米增加、軍事衰落導致的邊防開支增加和宮廷規模的不斷擴大,朝廷的財政收入也就不能滿足支出的需要,開始出現虧空。

而在出現這個現象以後,明朝的皇帝雖然依舊秉持祖訓不輕易開礦,但面對需要解決的財政壓力,還是不得不妥協。

每當財政缺錢的時候,皇帝就會想著開礦賺錢,於是由皇帝下旨開礦,再到礦工鬧事,平亂後又下旨封禁,就成為大明朝礦產開採一個揮之不去的怪圈。

“其實微臣一直覺得,朝廷不管是開礦還是開工坊,都應該按照市面上的工錢給工人和匠師放月錢,而不是一些僱傭的人才有,而一些人的勞動只是用來抵朝廷的徭役。

特別是朝廷上下其實都是支援一條鞭法推行,而一條鞭法對百姓最大的優待就是讓他們不用再擔心被朝廷徵召服役,只需要安心種田即可。

這樣,每個礦山除了收入外,還有了一筆固定的支出,剩餘部分才是盈利,即為生財。

朝廷所辦官礦就不說了,若是民間所開之礦,朝廷也可以據此徵稅,同時也可以監督礦主是否苛待礦工。

要知道,礦工鬧事,多半就是因為受到苛待。

在微臣看來,朝廷可排除都察院御史巡按各府,摸清楚礦產分佈,將其中一些易開採,規模龐大的礦山列為官礦,由朝廷派員負責開採,盈利入內、外庫。

因為小,其實不好徵稅,因為大多是以家庭作坊式生產為主,或許有少量僱工。

時間稍長一點,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繁衍度不一樣,四種戶籍的人口數量就會出現。

明朝不僅養著龐大的宗室人口,其實官員及依託他們生存的群體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雖然這些人口大多成為隱戶,官府的戶冊上沒有,看他們畢竟真實存在。

魏廣德聽了皇帝的詢問,低頭又估算了一番,這才開口說道:“國家收入,宗室支出大約佔三成,軍餉兩成,宮裡一成,剩餘四成則是官員的俸祿和各種工程開銷。”

皇帝不表態,魏廣德也不覺得有什麼,無非就是浪費了點口水,對他其實也沒什麼損失。

雖然感覺宮裡的花銷太大,不過隆慶皇帝可不會去想減少支出,那是虧待自己和枕邊人的事兒,不能做。

6o人,這一數字極為匪夷所思,但實際上這個數字只包括了有一定品級的宦官,而不包含大量沒有品級的內侍。

但是,朱元璋的設計有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各種職業身份的比例關係,在他剛設計的時候也許還能有比較好的對應關係,可他沒法確保每一職業身份的人都是堅持下來,更沒法確保不同職業身份的人,繁衍的度是完全一樣的。

這四種戶籍就是四種職業身份,並且規定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要繼承,不得更改。

開礦這個事兒,其實憑藉一道旨意下去就可以做,而不需要和朝廷官員商議,只不過每次開礦後的結果來看,貌似都是以惹出大事收場。

別看現在大明朝工坊、匠鋪不少,可都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

所以並非後世所說大明朝沒有商稅,只是條件不具備,徵收不易。

江浙那些大工坊,都是按照織機數量收稅。

只不過朱元璋定下的編制就那些,十萬人也只是官,吏和差役卻不在此列。

“陛下,宗室的事兒有《皇明祖訓》約束,實在很難動,除非陛下有心更改其中規定,比如執行宗室行四業之事,讓其能自食其力,朝廷不再放祿米,否則很難。”

大明朝需要的是一個有氣魄的皇帝,敢大膽改革的皇帝。

是的,大明朝的財政收入並不是三百萬兩,三百萬兩這個數字只是朝廷金銀收入,而不包括實物稅收。

魏廣德深知四業問題用後世的眼光看是很小的一件事兒,可是在現今的大明朝確實一項關係到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兒,所以他暫時不打算提出改動。

他把人口按照職業進行劃分,又不許人們改換身份,這相當於事先規定了每種產品的供給和需求的比例關係。

大明朝廷徵收的鹽、茶、鐵和紡織品等稅,其實就是商稅。

魏廣德慢慢把自己的思路說了出來,雖然隆慶皇帝臉上看不出神情變化,可開弓沒有回頭箭,魏廣德也只能把話都說完,都說清楚。

不過對於眼前這位,魏廣德還是知道,隆慶皇帝可不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行事只能小心謹慎,一點點來做,即便最後做不成,也無所謂。

既然知道宗室問題很拖累朝廷,隆慶皇帝還是想問問,看魏廣德是否有辦法解決此事。

“宮裡佔一成?那是多少?”

魏廣德在上一世就很羨慕當初的那些煤老闆,日進斗金,躺著賺錢。

一條完美的迴圈就出來了,勳貴只要嚐到甜頭,必然會現其中的利益,到時候眼光也就會逐漸從田地間轉移到工商業上。

當然,大明朝現在分的四業其實也是有問題的,限制了人口在各行業之間的流動,到了這個時候其實已經限制了經濟展。

當然,很快他就回過神來,宗室祿米也只能想想,真要做了,怕他的乾清宮第二天就會被藩王府的奏疏淹沒。

只要他們參與進去,就會知道鹽商巨大的盈利空間,想不眼紅都是不能。

隆慶皇帝怕麻煩,為了收點錢把老百姓逼反了,還要倒貼銀子平亂。

唯一不同的或許就是清朝的宗室政策比大明朝好一些,很好的解決了宗室問題。

戶部奏疏雖多,不過朕看過以後感覺頭都大了。”

說白了,不是明朝皇帝笨,不知道找錢,全是被朱元璋定下的條條框框給束縛住了。

權衡好半天,隆慶皇帝才開口說道:“這樣吧善貸,你剛才說的那些,回去寫個章程交給朕,朕也要好好琢磨琢磨,茲事體大,不能隨便下結論。”

畢竟現在大明朝和那時候的物價比較,但說糧價,現在一石糧食不到一兩銀子,而乾隆朝是一兩半,價格幾乎翻了一倍。

想要把大明朝從封建社會一步跨越進入社會主義社會肯定不合適,那就先往資本主義國家靠攏。

有了工商業,商稅才算有了開徵的條件。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