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84海瑞辭官

伴著夕陽餘輝,由李春芳打頭,帶著高拱、張居正、魏廣德和殷士譫從乾清宮裡出來。

落在後面的殷士譫拉拉魏廣德的袖子小聲問道:“陛下那態度到底是支援還是.”

“陛下都說了,‘且與做’,應該就是讓大同先行接觸,看俺答汗那邊的反應。

若是俺答汗無此意,陛下自然就不會答應。”

魏廣德小聲答道。

“這麼說,陛下是默許大同行事,只不過”

“都是他們自己的做法,陛下不知道詳情。”

魏廣德笑道,“此事關係到陛下臉面,若是朝廷興高采烈答應下來,結果俺答汗不接招,陛下面子往哪裡擱。”

五人自從進入乾清宮把大同奏疏送上後,隆慶皇帝明顯很是猶豫,始終不願意肯此事,只是不斷追問大同是否和俺答汗已經私自取得聯絡。

沒有朝廷肯,邊臣是不能和外邦聯絡的,這是很嚴重的事兒。

高拱哪裡能說有還是沒有,至少從奏疏看是沒有的。

這樣的態度,讓高拱也是感覺棘手,幾乎是拉著魏廣德和張居正兩人聯手向隆慶皇帝施壓,就是要那一句話。

最後,還是魏廣德猜測出隆慶皇帝猶豫的地方是什麼,隆慶皇帝的經歷讓他對尊嚴看的極重,像高拱這樣逼迫只會適得其反。

皇帝擔心他這邊答應了,結果俺答汗不買賬,讓他憑白丟臉。

於是,魏廣德以大同遠離京城,交通不便為理由,請求皇帝陛下給予宣大總督王崇古臨機專斷之權,全權授權他處置此次因為接手把漢那吉投降引的風波。

只需要根據事態展及時向京城通報即可,朝廷不會因為他的處置降罪云云。

這樣的提議,或許正中隆慶皇帝激點,只是略微思考就點頭答應下來,還說出了讓王崇古“且與做”的話來。

幾個人回到內閣後,只是稍微休息片刻,邊定下幾條策略。

自然,選選擇的就是之前高拱所說的三條,不過魏廣德卻也單獨加上一條,那就是“宜堅持初意,審定計謀,毋為眾言所淆”。

內閣這道文書下去,其實就是朝廷授權宣大總督和北虜進行談判的權利,在朝廷裡必然是會掀起軒然大波的。

“這道公文就由善貸來草擬吧,今日就要出去。”

雖然在隆慶皇帝那裡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但是高拱回到內閣後依舊保持這一貫的強勢態度說道。

“好。”

魏廣德也沒必要和他爭執什麼,當即就答應下來。

人都在這裡,草擬完成後大家都會看,有不妥之處也能及時修改。

等內閣確認好公文後,眾人都紛紛在上面簽字,蓋上各自大印。

需要說明的是,明朝的內閣雖然是實際的掌權機構,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權利機構,至少在《大明會典上就沒有單獨列章目,僅將內閣職權附於翰林院之下。

因為本身內閣就是脫胎自翰林院,而不像六部五寺有固定班底。

雖然透過“票擬”獲得了巨大的權利,可以影響朝政,但畢竟沒有固定的權利。

所以,有明一代內閣都是沒有專門的官印的,所以輔也就是大家口口相傳而已,皇帝會說讓誰來負責內閣,這就是所謂的輔。

李春芳在署名上加蓋了自己建極殿大學士印章,高拱雖貴為次輔,但留下的印章其實和張居正、魏廣德一樣,都是武英殿大學士印章,而殷士譫則是文淵閣大學士印章。

不過所有人都知道,這次大同若是能妥善處理好把漢那吉降明之事,王崇古積攢功勞不說,他們都有可能因此受到封賞。

說起來,總督已經是在外文官能夠達到的頂峰,繼續升遷也只有六部尚書之職。

不過,這得看有無空缺,所以就算大同事了,王崇古短期內也是沒可能獲得升遷的。

反倒是他們這些不在邊境實際操作此事的大學士,殿閣可能都會往上提一提。

建極殿升中極殿,武英殿升建極殿,文淵閣自然升武英殿。

雖然權利地位不變,但殿閣的提升也是一種權勢的象徵,代表著依舊受到皇帝的信任。

而此時草原上俺答汗大營裡,俺答汗此時就垂頭喪氣的坐在那裡,身旁一個老婦正坐在一旁哭泣,不時指著他罵道:“老悖不遄死,信漢叛兒反覆,乃欲侵漢。漢士馬強,安能必得志,是殺我孫也。”

罵人的正是俺答汗大娘子一克哈屯,也就是養育把漢那吉多年的奶奶。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