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98反對

在魏廣德陷入沉思的時候,徐江蘭已經看出魏廣德正在思考事情。

從看到奏疏抄本那一刻起,她就知道這是一件政務,雖然按說丁憂在家的魏廣德不應該插手此事,可自家相公明顯知道這件事兒是不能拒絕的。

能夠動用官驛傳遞公文,還是奏疏形式送來,隨便猜也能知道是誰送過來的。

所以這個時候她並沒有打攪魏廣德思考問題,而是出去端了一杯熱茶進來放在桌子上,自己就退出了屋子。

做為後世來人,魏廣德當然不會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視將來。

就如同明朝宗室祿米般,明初定下的政策,在當時看起來對朝廷財政不夠成多大壓力,可是到現在已經變成朝廷沉重負擔。

而王崇古談成的隆慶和議,說實話,結果並沒有達到魏廣德的心理預期,甚至是大大的不如。

雖然按照王崇古的想法,固定每年的交易額,可魏廣德更知道的是,規矩的設定本來就是為了打破的。

現在每年定下交易幾萬兩,那十年後呢?

撫賞銀可是按照交易額計算的,交易額越大撫賞銀的需求就越多。

雖然大明為此可以得到馬匹和牛羊,但是大明朝的朝貢從來都是薄來厚往,吃虧的生意。

安知韃子胃口不會越來越大,不斷要求提高交易額。

馬匹和牛羊的市價加上撫賞銀,這可就是高價了,根本達不到他想要的,削弱甚至控制韃子經濟的想法。

必須駁了他,給了蒙古撫賞銀,後世所謂皇明三百年,不和親不納貢就會大打折扣了。

魏廣德在很短的時間裡就確定了自己的想法,雖然議和是他當初支援的,可條件太過苛刻,那就不行。

互市,在邊鎮開放自由市場當然沒有關係。

可是讓大明朝憑白給蒙古人送去大把銀子,那就不合適了。

雖然算賬,似乎這樣朝廷歲支也能節省不少,可削弱草原實力的目的沒有達到,那就是個錯誤的決策。

與其簽署這份隆慶和議的內容,還不如等到俺答汗老死,草原實力為了爭奪汗位大打出手的時候,大明再把把漢那吉推出來更佔便宜。

想明白了這些,魏廣德當即拿著東西去了書房。

這裡畢竟是臥房,可沒有筆墨紙硯這些東西。

等他到了書房,自己直接么出清水放進硯臺,拿起墨條開始研磨,同時也在腦海裡組織措詞。

他不想去考慮朝中那些人支援這份奏疏的,這和他沒關係,但做為閣臣,就必須把心中所想報上去,讓皇帝能夠好好思量這個事兒。

此時魏廣德的腦海又開始了散思維,忽然一個名詞跳進腦海裡,“晉商”。

晉商,其實就是指明清五百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

不過在這個時候,晉商的實力還很弱小,即便一些晉商已經躋身大鹽商行列,但他們更多的都會選擇搬離那裡,而是去了蘇杭一代展。

而且,因為明朝對邊貿的嚴格限制,在這個時期晉商裡除了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大鹽商的那些人,其他的商人實力都還很弱小。

即便插手走私生意,規模其實也不算大。

畢竟,在大部分商人眼中,還是鹽業來錢最快。

和福建類似,都是地窄人稠,外出經商成為人們的謀生手段。

不同的是,福建人大多往海外跑,而山西商人則是在大明國內流動。

晉中商人此時已遍及全國各地,雖然生意規模不算大,北京城曾流行這麼一句話:“京師大賈數晉人“。

至於在明末,晉商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以張家口為基地往返關內外,從事販貿活動,為滿族政權輸送物資,甚至傳遞文書情報。

晉商在關內外的貿易活動,對後金政權在物資上給與了極大的支援,後金政權對於晉商也給予禮遇和重視,他們對清統治者加強對蒙古地區的統治起到了配合作用。

這個時候,魏廣德已經意識到,後世晉商會展到那個樣子,未嘗沒有互市的“功勞”。

在明中期利用互市壯大資本,結交大明邊將,到了後期可不就膽大到直接做起漢奸商人,賺那些沾血的銀子。

王崇古,山西商賈之家

魏廣德只知道晉商八大家裡有個喬家,這還是託影視劇的福,才知道這戶奸商。

但八大家裡有沒有姓王的,魏廣德還真就不知道了。

或許,因為王家已經逐漸走進大明朝堂的關係,不會摻和進那些賣國勾當裡,但是其他的晉商終於還是插手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