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7章 1016帝師

《帝鑑圖說》,這書魏廣德當然知道,張居正指定馬自強等翰林編撰的書冊,做為萬曆皇帝的課本。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聖哲芳規”講述了歷代帝王的勵精圖治之舉,下篇“狂愚覆轍”剖析了歷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禍。

這書是按照張居正的心思編寫,自然詮釋了張居正心中的帝王之道,或者說這就是他心目中明君需要具備的素質。

為了迎合萬曆小皇帝年齡的問題,全書由一個個小的故事構成,每個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圖。

書中的插圖是明代的木刻版畫,線條簡單,輪廓清晰,樸拙中帶有幾分稚趣,可愛又不失傳神,兼具欣賞性和收藏性。

所以書送到小皇帝朱翊鈞手中後,他就愛不釋手,經常翻看。

《帝鑑圖說》上部題名為《聖哲芳規》,編錄上自堯舜,下止唐宋共23個古代帝王的“其善為可法者”事蹟共81則。

魏廣德說出這話時,陳矩好像面前之人在光似的。

因此,這本書也可以說是明代中葉的儒臣們把文官群體或儒家學說對君主的幻想與要求寫成了一份總宣言,是淋漓盡致地做了一場美夢。

可他看到魏廣德的反應,也是大感奇怪,所以才會如此問出口。

其實,對於古代社會,因為社會經濟、科技展緩慢,治國也就變得很簡單,大多都是尋舊例,很少有突而以前又沒有過的事兒出現。

然而儒臣夢想的卻是在皇帝的權威不減弱的前提下,讓皇帝給自己特殊待遇,君臣相處的日常應當如唐肅宗“燒梨聯句”一樣平等友好、和諧親密。

“書是好書,可卻未必是陛下該讀之書。”

總之,一切佈局都是要讓內閣形成兩派,相互爭鬥,而皇帝則高坐龍椅之上,操控大權就好了。

他從未學習過這些,甚至一直被教育著應該排斥這些想法和手段,因為這些在文臣眼裡都是極端罪惡且“古之賢君”應該極力摒棄的。

帝王身為九五之尊,本身有一系列禮儀制度用於加強其威嚴。

雖說每次生都不太相同,但大抵還是差不多的,照舊例做至少不會犯下大錯。

而他本人大概也想不到,自己死後,讀過《帝鑑圖說》的皇帝會廢除經筵、會二十八年不上朝,會把自己弄到家破人亡的境地。

其宗旨乃取唐太宗以古為鑑之意,“溯唐虞以迄漢、唐、宋理亂興衰、得失可為勸戒者,條其事百餘,各因事繪圖,系之說”,故題名為《帝鑑圖說》。

從萬曆皇帝后來的表現來看,張居正只是做了一場白日夢。

這些故事主要包含三類主題:禮待儒臣、委任放權、徵言納諫。

全書主旨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表達對儒臣群體的尊重,二是表達對儒家行為準則的崇尚。

當小皇帝真正成長起來,真正意識到書中所謂的明君其實就是做文臣的提線木偶後,會做出的應激反應會有多強烈。

其評論文字之深入淺出,言簡意深,由此可略見一斑。

陳矩點點頭,他意識到魏廣德給小皇帝講嘉靖朝舊事,其實就是在向他灌輸嘉靖皇帝在朝中的平衡之道。

而那些所謂的“改革家”,大多也就是對周邊很是敏銳,將入仕前所見所聞和之後相結合,現出現的問題,進而尋找辦法解決。

魏廣德嘆氣說道。

其實小皇帝應該學習的是如何治理國家,是如何駕馭群臣,而不是要他做什麼道德楷模。

這也是明朝內閣大多都是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官員,一樣能治理好國家的原因。

他知道魏廣德口中的“他們”是指的誰。

在翰林院時,他們就已經熟讀前朝舊牘,知道以前生了什麼事兒,又是怎麼處理的。

他看過,自然知道是好書,可是這書的硬傷還是顯而易見的。

不過事實上,小皇帝朱翊鈞雖然曾經對這書極為喜愛,但是在長大了,真正親政以後的所見所聞,卻因為和《帝鑑圖說》差距巨大,不由得產生了懷疑,並由此推翻了以前所有受到的教育。

這可不是說大臣經過了嘉靖朝就變得聰明起來了,知道皇帝的手段。

但是也因為要求過太高,高到不切實際,讓萬曆皇帝心態逆反,反而做出了壞事兒。

歷史上的萬曆皇帝看明白了嗎?

應該是看明白了,卻沒有學會馭下的手段。

做差了,也就那麼回事了。

如對漢高祖劉邦,就有“入關約法”、“任用三傑”等;對唐太宗李世民,則有“撤殿營居”、敬賢懷鷂”、“弘文開館”、“面斥佞臣”等;對秦始皇贏政,即為“遣使求仙”、“坑儒焚書”、“大營宮室”;對宋徽宗趙佶,即為“應奉花石”、“任用六賊”等。

當初隆慶皇帝就做的很好,他上臺後就充分利用高拱的性子,讓他和徐階對立。

魏廣德此刻聽到陳矩說兩宮太后對張居正負責編撰的《帝鑑圖說》好,心中卻多少有些嘆息。

教士子是道德高尚和如何做事,教皇帝是如何選人和用人。

“怪不得,你和皇爺講課,除了講《尚書》外,其他時間都說前朝之事。”

魏廣德顯然不認為相權太大是好事兒,它需要皇權制約。

陳矩皺眉說道。

不得不說,這就是張居正的失誤。

這種態度,可以說酸腐,也可以說春秋計程車風尚存,頗有孟子行事的風格。

兩派都要制約,還要平衡,該打擊強大的一派就得果斷出手,避免尾大不掉。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