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6章 易筋經

易筋經,具有強健體魄、預防疾病的效果。

練習所能達到的理想效果和具體的練習方法:

內壯神勇、外壯神力。

“從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

其臂、腕、指、掌,迥異尋常,

以意努之,硬如鐵石,並其指可貫牛腹,側其掌可斷牛頭”。

包括內經和外經兩種鍛鍊方法,各有勢:

內經採用站式,借呼吸誘導,以舒適自然為宜,不可迸氣。大多數採取靜止性用力。

外經指出,

“凡行外壯功夫,須於靜處面向東立,靜慮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須使其氣貫兩手,若一用力則不能貫兩手矣。每行一式,默數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間斷。行第一式自覺心思法則俱熟,方行第二式。者半月,遲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貫上頭頂。此煉力煉氣,執行易筋脈之法也。”

其預備式為:兩腿開立,頭端平,口微閉,調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鬆。

第一式:韋馱獻杵第一勢

兩臂曲肘,徐徐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屈腕立掌,指頭向上,掌心相對(o厘米左右距離)。此動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o次。

訣曰: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第二式:韋馱獻杵第二勢

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平舉;立掌,掌心向外;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後挺;呼氣時,指尖內翹,掌向外撐。反覆進行~o次。

訣曰: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第三式:韋馱獻杵第三勢

兩腳開立,足尖著地,足跟提起;雙手上舉高過頭頂,掌心向上,兩中指相距厘米;沉肩曲肘,仰頭,目觀掌背。舌舐上顎,鼻息調勻。吸氣時,兩手用暗勁盡力上託,兩腿同時用力下蹬;呼氣時,全身放鬆,兩掌向前下翻。收勢時,兩掌變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將兩拳緩緩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腳跟著地。反覆~o次。

訣曰:掌託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顎舐,鼻能調息覺心安。兩拳緩緩收回處,用力還將挾重看。

第四式:摘星換鬥勢

訣曰:隻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易筋經總論

譯曰,佛祖大意,謂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說,謂人之生感於情慾,一落有形之身,而臟腑肢骸悉為滓穢所染,必洗滌淨盡,無一毫之瑕障,方可步凡入聖之門,不由此則進道無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內;易筋者,欲堅其外。如果能內清靜、外堅固,登壽域在反掌之間耳,何患無成。

且雲易筋者,謂人身之筋骨由胎稟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攣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縮者、筋壯者,筋舒者、筋勁者、筋和者,種種不一,悉由胎稟。如筋弛則病、筋攣則瘦,筋靡則痿,筋弱則懈,筋縮則亡,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則康。若其人內無清虛而有障,外無堅固而有礙,豈許入道哉?故入道莫先於易筋以堅其體,壯內以助其外。否則,道亦難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為言大矣哉。易者,乃陰陽之道也。易即變化之易也。易之變化,雖存乎陰陽,而陰陽之變化,實存乎人。弄壺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陰陽。故二豎系之在人,無不可易。所以為虛、為實者易之,為剛、為柔者易之,為靜、為動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後先者易其緩急,順逆者易其往來,危者易之安,亂者易之治,禍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氣數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豈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經絡也。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經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如人肩之能負,手之能攝,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潑靈動者,皆筋之挺然者也。豈可容其弛、攣、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寧許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攣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強,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縮者易之以長,筋靡者易之以壯。即綿泥之身,可以立成鐵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聖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陰陽為人握也,而陰陽不得自為陰陽。人各成其人,而人勿為陰陽所羅。以血氣之驅,而易為金石之體。內無障,外無礙,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來。然此著功夫,亦非細故也。而功有漸次,法有內外,氣有運用,行有起止,至藥物器制,節候歲月,飲食起居,始終各有徵驗。入斯門者,宜先辦信心,次立虔心,奮勇堅往,精進如法,行持而不懈,自無不立躋聖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