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章 瓦里多西

第135章 瓦里多西

馬克西姆斯點點頭,轉身看向隊伍:士兵們一個個穿著已經鬆開的甲冑,揹著寬大的方盾,左手杵著用樹枝做的木杖,右手緊握著福爾卡木棍的尾端,福爾卡木棍搭在右肩,尾端的橫杆上挑著脹鼓鼓的行囊,裡面除了他們日常的生活用具,還有裝麥子的糧袋,頭盔則掛在左肩,他們的束腰外衣已經被樹枝和荊棘掛得支離破碎,腳下的皮涼鞋也被嶙峋的山石劃破,他們的頭亂蓬蓬,面板黑漆漆,神色憔悴……一些人的頭上、胳膊或者腿上還纏著沁血的麻布。

與其說這是一支軍隊,還不如說是一支叫花子隊伍……這讓馬克西姆斯感到非常心痛,於是他下令:“軍隊停止前進,就地找較平坦的地方宿營。”

這個命令引起了全隊上下的歡呼,他們很快找到了一處有著較多河灘的地方,大家並沒有馬上就開始紮營,而是先分批下河洗澡,就連馬匹和牲畜也被卸掉了馱著的物資,被遷到河邊飲水洗涮。

而剛才那位阿爾迪伊部落的長老則趕回自己的村落,讓村裡的祭司帶來一些草藥,醫治被蛇蟲叮咬的傷員……

河岸邊一片歡聲笑語,前些日子行軍的沉鬱被一洗而淨。

隨後的幾天,馬克西姆斯的軍隊儘量沿著庫帕河南岸行軍,其實道路還是比較難走,起伏不平的山丘,過於茂密的林地、突然兀立的山峰都迫使軍隊不得不繞路行進。

但是,和之前不同的是他們所經之地不再是渺無人煙,相反在河邊撈魚的漁民、在林間打獵的獵人、在山丘牧羊的牧民、在平地種田的農夫不時可見,他們對到來的馬克西姆斯軍隊有所戒備,但因為看到了隊伍中的部落長老們,才沒有驚慌的逃開。

另外,馬克西姆斯軍隊也途徑了好幾個阿爾迪伊村落,這些個村落或建在低矮的山丘上,或建在林地邊緣。

馬克西姆斯現這些村落都沒有圍牆,多是簡陋的茅草屋,依著山勢,毫無規劃的散佈得很開。不過,阿爾迪伊人對平地極其珍惜,村落周邊每一塊不大的平地都被他們開墾成了農田。

阿爾迪伊使者團中不斷的有人離開隊伍,迴歸自己的村落,但是沒有一個人主動邀請馬克西姆斯領率隊到村落邊紮營,顯然還是擔心這麼龐大的一支軍隊會擾亂自己村落的秩序。

馬克西姆斯的軍隊開始折向東南方行軍,在山林間的小道上跋涉了幾天之後,見到了又一條比較大的河流。

多布拉河是它的名字,聽卡爾息彭帕斯說:這條河是庫帕河的支流,會在瓦里多西北面十幾裡遠處匯入。

馬克西姆斯軍隊從水淺處渡過河,繼續向東南方向行軍,幾天之後,他們再次看到一條比較大的河橫亙在前方。

這是姆雷日尼察河。

聽卡爾息彭帕斯說,姆雷日尼察河只是經過瓦爾多西的另一條河流科拉納河的支流,但在馬克西姆斯的眼中,這條河的兩岸比之前途經的庫帕河要平坦廣闊得多。站在高處,向西南方的河流上游望去,成片的房屋和農田密佈在兩岸,村落一個挨著一個……

這時,克利奧布羅塔斯也要告辭而去,因為他要去向阿爾迪伊大領親自彙報結盟和購地的事情,而大領所在的主寨就在往西南十幾裡處、姆雷日尼察河東岸。

阿爾迪伊部落只有一個大寨,就是大領所在的聚落。每當大寨中的人口過多時,就由寨中的貴族帶領部分族人,前往其他地方建立村落。一旦村落展得不錯,該貴族就能成為部落長老的候選。

阿爾迪伊部落的大領主要是世襲,部落長老常設五十人,原先由2oo多個村落的貴族參與競選,每三年一次,不過現在2oo多個村落已經縮減到不到6o……

這些都是馬克西姆斯在路上與卡爾息彭帕斯閒聊時得知的,現在隊伍中只剩下兩名使者,一個是卡爾息彭帕斯,一個是布多卡巴里斯。

軍隊沿著姆雷日尼察河北岸向東行進,只走了一日,就到了布多卡巴里斯的村落。

此處的姆雷日尼察河兩岸山峰對峙,河岸驟然收窄。

該村落有些特別,它的族民聚居於兩岸,都有木製圍牆環繞,圍牆內還有哨樓,兩岸的村落有浮橋聯通,和別的阿爾迪伊村落相比,它更像是一個軍事要塞。

布多卡里巴斯向馬克西姆斯訴苦,他說他的村落原本是在瓦里多西,那裡土地富饒,水產豐沛,因此人口眾多,在阿爾迪伊部落中是實力很強的大村落,但由於這些年與潘諾尼人打仗,死傷無數,不得不退守到這裡,至今還不時受到潘諾尼人的襲擾,族民的生活變得十分困頓……

對此,馬克西姆斯沒做回應,他的軍隊的到來就是對其最好的安慰。

軍隊要繼續往東,就不得不穿過布多卡里巴斯的村落,儘管軍隊在進入阿爾迪伊部落的領地之後士兵們一直嚴守軍令、表現得很不錯,跟隨隊伍的布多卡里巴斯也是親眼所見,但在此時他還是顯得緊張,畢竟這是第一次馬克西姆斯軍隊直接進入阿爾迪伊人的村落,一旦出現意外,上萬人在寨子中鬧騰起來,那將是場大災難。

為此,馬可西姆斯再次向布多卡里巴斯作出保證。而布多卡里巴斯先進入寨子中,與族民們進行溝通交流。馬克西姆斯則在寨子外嚴令各部門腦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手下,保證進入寨子後不生意外。

一個小時之後,寨門開啟,馬克西姆斯軍隊有秩序的進入,所有人都儘量的保持靜默。

儘管布多卡巴里斯已經事先警告了族民,但還是有一些人出於好奇,出了房門,來到村落裡的主幹道旁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