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二章 考場現形記

一早,姜山把郭珍妮送上了地鐵,然後他才坐車來到北京電影學院面對接下來的北電四試。

北電導演系的四試是集體小品,要考整整一天的時間。

集體小品跟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小品’還是有些區別的。

小品,拆文解字‘小的藝術品’。

廣義小品包含種類很為廣泛,在散文中還可以指篇幅較短的文學樣式,但狹義的小品一般是指較短的關於說和演的藝術。

小品的基本要求是語言清晰,形態自然,能夠充分理解和表現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徵和語言特徵,這其中以‘喜劇小品’大家最為常見。

陳佩斯和朱時茂在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的《吃麵》,使得小品正式成為了一種獨立的藝術表演形式。

這一改變影響到了不少影視院校,他們針對自家考生選拔的方式同樣做出了相應的改變。

這其中絕大多數院校都把集體小品當做表演系排差的工具,在第一輪中就刷掉了大部分考生。

一般表演系的流程是分組、抽籤、五分鐘構思,然後直接上臺表演。

北電導演系的集體小品要考一整天,目的不一樣,自然選拔的方式過程也不一樣。

今年導演系的考核要比往年嚴苛太多,也許是跟生源質量有關係,導致進到導演專業第四輪面試的僅有五十六名藝考生。

早上八點,導演系四試集體小品正式開始。

候場、分組,老師按照考生考號順序,八人為一組將五十六名考生分為了七組,姜山被分在第五組,組裡一共六名男生兩名女生。

大部分考生他都沒什麼印象,只有一個男生薑山似乎有見過他,當時他好像在第二輪面試時跟自己分在了同一個組裡。

“既然是一個組的兄弟姐妹,大家先互相認識一下吧?我叫姜山,來自牡丹江。”姜山看了一圈兒組裡的成員們,見沒人率先開口,他第一個站出來做起了自我介紹。

話說完,姜山又看了眼他們,整個小組裡的氣氛似乎有些不太一樣,有幾個考生很明顯是以那個男生馬是瞻,一直在看他的眼色。

“你好,我叫瞿韋。”有些印象的男生開口介紹起自己,緊接著剩下圍在他身邊的三男一女這才依次介紹起自己來。

“我叫孔佳。”娃娃臉的女生率先開始了自我介紹起來,剩下的三個男生緊接著這才開口道。

“我叫……”

“我叫……”

對面有五個人,姜山同剩下的二位互相看了眼,不由得緊皺起了眉頭,姜山心中已經隱約有了點兒眉目。

這是要打算一開始就抱團了嗎?

來不及姜山細想,臺上的領隊老師開口讓各小組派出代表抽選小品題目了。

“瞿哥,你去抽吧?”

瞿韋身邊的人將他抬了出來,四人不約而同地地選擇了他作為小組的代表。

姜山等人也沒太多表示,只是代表小組抽籤而已,於是幾人點了點頭。

“那就我去抽題了。”瞿韋笑了笑,有些神氣地走向了講臺,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

因為已經看出他們在組自己的小圈子互相抱團,姜山等人心底不免感到有些無語。

這麼說吧,導演系集體小品除了考驗考生的故事構思能力外,它還在考驗整個小組的集體智慧,如何從一個詞擴充套件到一句話再到一個故事,其中還要把角色分配到位,這個過程中需要整個團隊的努力。

這時候考生不是寫故事,也不是講故事,而是演故事。

正因呈現方式是演,所以這個故事必須是能落地的、可實現的、有可信度的。

專業點兒來說,集體小品老師要考察‘未來的導演們’對“假定性故事”的還原能力。

為什麼後世一些電影劇情稀碎,沒有半點兒可觀賞性?

其根本原因就是故事劇本的底子太薄太漂,根本無法落實在舞臺上。

具體到某一段劇情的臺詞、主人公的行為動機、情緒的表達,這都是對導演功底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