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七章 日常與催稿

“電影在諸多藝術門類中,是一門較為年輕而且展較為迅的藝術,同時它也是運用科學技術催生的產物。”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展,電影業日趨成熟與完善,並且成為了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它的出現不僅使得人類獲得了一種全新的感知世界的經驗,而且也產生了一種新的電影思維的方式。”

講臺上的蘇牧教授正藉著課件講解著有關《電影編導基礎》的一些內容。

蘇牧教授留著一頭梢帶著自然捲的半長,一看就知道這人是搞藝術的,主要開設的課程有電影編劇基礎、電影編導基礎、電影學、電影大師研究、影片分析。

其中電影編劇、編導基礎是大一文學系、導演系的必修課。

臺下文學系、導演系的同學們認真聽講著,不時地在本子上做著筆記。

“盧米埃爾早期拍攝的電影多是現實生活中的場景,例如火車進站、工廠放工、街頭即景、嬰兒的午餐等,在當時他肯定沒有意識到這些為電影藝術的展確立了寫實主義的傳統。”

“愛迪生早期的電影內容則和盧米埃爾完全不同,他主要側重動物表演、歌舞演出、拳擊比賽等等,並且為了拍攝這類場景搭建了攝影棚,把演員專門請到攝影棚中拍攝。”

“這種拍攝方法類似於現在的什麼?”

蘇牧教授講到這裡突然提問道。

幾個腦袋靈活的同學馬上舉手,迫不及待地搶答道“技術主義!”

“對,就是現如今好萊塢的技術主義,一直到今天電影藝術的展仍在受到這兩種電影傳統的影響和左右……”

姜山也同其他同學一般聽得認真,上輩子半路出家的他算是吃了不少的苦頭,摔了不少跟頭,這輩子好不容易能得到正規科班教育的機會,他自然不會放過。

這正是補上自身短板的好機會!

這邊《電影編導基礎》大課結束,眾人收拾東西離開。

今天下午的課到這裡就結束了,姜山沒有在教室多待,今天下午有一場校友返校的電影作品放映交流活動,他早就和同學約好一塊兒去看了。

每年北京電影學院類似的活動都有不少,大部分都是往屆的校友。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嘛,‘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北電導演系、文學系、攝影系走出去的校友們,都特別希望能夠有一天回到母校的放映廳來向師弟師妹們展示自己拍的電影。

其實北電的學生都特別自戀,大三大四的師兄尤甚,這點上姜山也漸漸有往這方面展的趨勢,不過倒也不是什麼壞事。

今天返校的這位也不一般,是北京電影學院78級的大師兄。

1978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1978年9月16日,北京電影學院恢復本科招生,被世界權威的《電影手冊》評為2o世紀電影史上1oo個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之一,因為這一天對中國電影來說意義重大,這一天跨進校門的人後來掀起了中國電影的第五代浪潮,對今後的世界電影、中國電影都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

北京電影學院78級學生是不可複製的一屆。

北電78級的學生加起來一共有15o人,其中有很多有名的導演和演員。

老謀子、陳凱歌、顧長衛、田壯壯等都是個中翹楚。

表演系也自不用說,張豐毅、張鐵林、沈丹萍等等,北電78級當真是星光熠熠!

一般像這種校友返校做交流活動的,學校方面肯定會有安排,這一次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