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中戲【新的一週求票、求收藏】

《夏洛特煩惱》第一場公演主要面向的是中戲校內的師生們,屬於福利本就沒怎麼對外宣傳。

《北京晨報》這麼一報道,完全不需要中戲自己出面,無數話劇老饕都知道了有這麼一出新話劇。

看著《北京晨報》的上報道,中戲畢業班的學生自編自排自導自演?

這些老饕們心裡多少還是咯噔了一下。

學生自編自導自演?

那麼亮點肯定是有的,只是之相對應的是缺點也肯定很明顯。

這是他們這些年看過數場學生的畢業大戲得出來的結論。

經典話劇劇目屬於有邊界,學生們能在一定範圍內自由揮,而自編自排自演多數就屬於‘天馬行空’了。

這些新劇的缺點同亮點一樣引人注目。

讓他們下定決心的是晨報這篇報道里的這麼一句話。

‘《夏洛特煩惱》以一箇中年男人的‘黃粱一夢’為開端,講述了男主角夏洛回到自己的學生時代的種種經歷,有搞笑、有深情、有歌曲、有舞蹈……’。

聽起來像是一鍋大雜燴,但‘黃粱一夢’這個用詞倒是挺新鮮的。

難道說是‘黃粱一夢’的現代改編版?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倒還是挺值得一看的。

然後他們面臨的問題是,票呢?

購票電話,聯絡方式統統沒有,你這讓大家怎麼辦?

中戲對外的招生辦公室一大早就接到了十幾通打進來的電話,這些人上來第一句就是‘今年中戲畢業大戲怎麼訂票’。

好不容易打走這批人,室內的電話仍響個不停,這讓週末值班的老師頭疼不已。

接吧,還是那套話都說幾十遍了,‘目前暫時沒有訂票方式,我可以給你表演系的電話,這裡是招生熱線’,不接吧又怕錯過其他重要的電話。

身處舞臺劇這個圈子,田有良已經很久沒有體會到觀眾們的‘熱情’了。

中國的話劇舞臺以前一直都是玩藝術、玩經典,近幾年玩先鋒玩試驗。

兜兜轉轉好幾圈兒,話劇的市場依舊是一片死氣沉沉,翻來覆去依舊是那老三樣,演員們沒煩,觀眾們也已經煩了。

這一次中戲98表演班反倒是走在了傳統舞臺劇的前面。

不少劇迷、話劇愛好者、老饕紛紛打來電話詢問購票方式,甚至還有人直接找到了學校裡。

看樣子舞臺劇市場的低迷已經讓這群話劇老饕們餓太久了。

面對市場的反應,中戲這邊的反應也極為迅。

表演系的系領導第一時間便找上了田有良,系裡決定以中央戲劇學院的名義出品該劇,噱頭在來的路上都已經想好了‘中戲學子邁出話劇商業化第一步’。

國家院團排的戲雖說也有廣告、銷售、賣票這些商業行為,但他們的戲卻不是商業戲劇。

商業戲劇最重要的一點是市場需要什麼就做什麼。

過去,學生的畢業大戲也在學校公演,沒有商業目的,演完就完了,市場接不接受,觀眾喜不喜歡,根本不知道。

不走到社會上考驗學生是對教學工作不太嚴肅的做法。

然而經典話劇對於普通觀眾們來說又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沉重的生活負擔已經使普通人的壓力很大了,人們每天都忙忙碌碌為衣食住行而奔波,人們需要娛樂,需要放鬆,需要笑聲。

這並不是因為人們變得淺薄了,這是現實造成的。

要想把觀眾拉進劇場,話劇就必須順應娛樂潮流。

現實生活中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止這股娛樂潮流的蔓延,電視劇早就沾染上了濃烈的娛樂氣息。

賀歲片這一概念早先來源自香港,97年馮褲子拍出了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自此開啟了中國內地的賀歲片市場,此後一不可收拾。

《不見不散》《沒玩沒了》都是前兩年馮氏幽默的經典,這不最近開始宣傳造勢的《大腕兒》也是。

劇院裡放映的電影都開始娛樂化、商業化,話劇可不能自甘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