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六章 請假

“謝謝,不過我最近沒什麼時間,還是謝謝師姐的邀請了,以後有機會我一定參加。”

這邊剛下課,姜山又拒絕了一位導演系師姐的邀請。

送走了師姐,一旁圍觀整個過程的李嘉跑到姜山身邊,拍了拍姜山的肩頭一臉惋惜道“我說老薑,跟組的機會,你就不打算參加一下?”

“師兄師姐的學生組可不是那麼好參加的,人家都來邀請你了。”

“浪費時間,再說了我這兩天確實沒空。”姜山搖頭解釋道。

“浪費時間?”

聽到姜山的回答,李嘉一臉的‘TF’?

這老薑腦子不會是傻了吧?

在李嘉看來跟組是個很好的鍛鍊自己的機會,部門合作協調、拍攝流程等等,都能從跟組活動中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

人脈關係就更不用說了,多麼難得的機會,姜山這麼拒絕了?

李嘉把姜山的身份帶入到自己,如果換成是他剛剛肯定二話不說就加入了!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李嘉所想的那樣,如果是一般的大一新生遇到師兄師姐邀請,肯定是二話不說就加入了。

導演系的學生不說每一個走出校門後都要做導演,但即便從底層開始做起,拍攝流程和各部門具體功能的認識協調還是要有個清楚地認識。

這種師兄師姐自己攢的學生組就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瞭解的機會。

甚至對於不少導演系、管理系的學生來說,學校裡的課程可以翹,組一定要跟!

因為是自己室友,所以姜山好心提醒了李嘉一句,“我知道今年下半學期咱們跟組的機會挺多的,不過撿著跟兩個組就行了,跟多了也沒啥用。”

這是姜山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

不少大一新生們只有步入到大二才能明白一個道理。

跟組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無意義的。

想要了解電影製作流程,適當的跟一兩個就夠了,跟的多了也是毫無意義。

除開學生組,剩下的還有商業組、畢業作品組,不過一般來說大一新生沒什麼機會進這兩個組,進去了多半也是打下手的。

認真點兒講,這種打下手可跟在學生組裡‘打下手’不一樣,新生如果有機會還是可以跟一下。

上面提到的這種情況只持續了兩天不到,‘校園牛人’光環的消散度比姜山想象的還要快。

一開始還有師兄師姐打著旗號來和他拉家常,帶資進組什麼的。

後來見姜山柴米不進,這個師弟顯然不是那麼好騙,大多數也就放棄了。

兩天後大家的注意力便被其他新鮮事物給吸引去了。

至於說姜山?

不就是個碰巧撞大運的大一新生嘛,瞎貓碰死耗子而已,我上我也行!

要不怎麼說像電影學院這樣的藝術類高等學府,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是互相看不起、互相鄙視的關係呢!

這句話概括的簡直太準確了。

北京電影學院的學子們不一定都具備傲骨,但傲氣每個人都有,這股子氣勢還不小。

傲氣化字,每個導演系的學生都能寫出一行‘老子天下第一’來。

要不怎麼說說電影學院的導演系就是個極易出‘自大狂’的專業呢!

你牛是吧?

老子要比你更牛!

某種意義上來講也算是一種良性的競爭,所以電影學院也樂於見到這種情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