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一章 震撼眾人一整年

剪輯完成版的《等待》長度有點兒出乎姜山的預料。

他原本打算的是一個三分鐘的公益短片,沒想到最後還是了。

成片長度近4分鐘,3分55秒,勉強在公益短片競賽的規則要求之內吧。

實在不能再剪了,再剪下去就不完整了!

反正是有點兒導演剪輯版的那個意思了,哪個素材都不捨得扔。

《等待》這個短片的背後又沒有製片人、投資方施壓,所以在剪輯方面姜山當然是奔著完整去的,儘可能的保留更多的劇情細節。

這個短片如果放給普通觀眾看,那麼他們可能關注的是劇情。

楊琳不一樣,她先關注的是姜山對於鏡頭語言的運用。

比如一開始這段董宣在和醫生的電話對話,就是用的斜面拍攝。

這種拍攝方法的作用主要有三點,上學期的《影視導演基礎》課程上也都有講過。

被攝主體的橫向線條變為斜線,產生明顯的形體透視變化、擴大容量使畫面生動活潑,有利於表現景物、人物的立體感和空間感。

當然還有在表現人物時最重要的一點,有利於安排主體和陪體,突出主次關係。

這裡,楊琳第一眼便看到了作為前景陪體的陳強。

姜山拍的這個短片已經算是長的了,其他好多投稿都在三分鐘,甚至兩分鐘以內。

不過長點兒也是有好處的,像一直到董宣扮演的女兒開口叫‘爸’前,楊琳一直以為陳強起到的是點醒女主角的作用。

畢竟這種公益短片一眼看去就知道是講‘孝’的。

沒想到的是,短短四分鐘的短片,姜山還在這其中玩兒出了花樣反轉。

這已經不是學得怎麼樣的問題了,光是看成片效果,楊琳唯一能想到的一個詞是‘成熟’。

與之相對比的大三大四的作品,完全就屬於‘稚嫩’了。

鏡頭語言很少,鏡頭景別之類的也都是最常見最常用的,整個短片姜山沒有刻意炫技,其實他也不會,偏偏給人的觀感很好很舒服。

就是四平八穩的拍攝,四平八穩的剪輯,最後展現在面前的就是現在的成片了。

驚喜,絕對是一個驚喜!

影片其實一直到最後沒有明確說出想表達什麼,每個人看完後都會有自己不同的解讀。

陪伴、親情、關愛老年人、關注阿爾茨海默症等等……

完全不像一個學導演不滿一年學生的作品。

姜山來遞交了自己的作品離開後,楊琳忍不住又將他的作品重新在電視上播放了幾遍。

遠遠過了她的預期,假如不是事先知道這是自己學生的作品,楊琳甚至會認為這是某廣告公司新拍的公益短片。

劇情、畫面、質感毫不遜色。

之前她還覺得管理系大四有個作品的寓意挺好的,塑膠袋裡裝著一條金魚,而袋子破了一個口子正在不斷往下漏水,把人類比做金魚,以此來告誡大家要珍惜水資源。

其實是一個不錯的創意,拍的也還可以。

不過現在她改變主意了,《等待》值得。

……………………………………

日常學習、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