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7章 荷蘭戰記(3)

鄭英奇驚呆了。

他怎麼也沒想到,他度秒如年般等候的援兵,在出現後一轉眼的功夫,就像是一群撲火的飛蛾,直挺挺的撲向了德國人,從他們衝向德國人的行徑中,鄭英奇就瞭然援兵們的目的——這是想玩白刃戰?

誠然,此時的美軍訓練中,依然還有刺刀訓練,但美軍的火力優勢已經讓白刃戰成為了過去式,傘兵們的主流裝備就是m1卡賓槍,15或者3o的彈匣,使火力的密度遠高於栓動步槍,而且敵人衝到陣地後絕大多數美軍的反應就是掉頭跑路,根本不會打殘酷的白刃戰,即便是e連,在之前的戰鬥中,面對敵人迫近,很多時候都是選擇戰略撤退。

所以鄭英奇看到援兵居然衝向敵軍意圖打白刃戰的時候,徹底的驚呆了,甚至都忘記換彈匣了。

相比只能看到敵人倒地的中近距離接戰和只負責射子彈的遠距離交戰,白刃戰對士兵的心理素質、拼刺能力要求非常高,同時也非常需要“尖刀”——古代士兵為什麼比現代士兵更崇敬勇者?就是因為在近距離搏殺的戰鬥中,一個能以一敵三乃至更多的勇者,就是一柄尖刀,能讓己方士氣如虹,也能讓敵人心驚膽戰。

在亮劍世界中打了幾年仗的鄭英奇非常瞭解這些,在驚訝過後,他立即站了起來,掏出了手槍衝了上去,己方本來就人少,這個時候更需要自己。

但德軍的反應乎想象——他們幾乎是一觸即潰,白刃戰爆的瞬間,這些德國人就做出了乎想象的反應,他們居然……下意識的向後退了起來!

鄭英奇簡直傻眼了,他從一具還在抽搐的德軍屍體上認出這是傳說中殺人如麻、悍不畏死、冷血無情的黨衛軍,傳說中的黨衛軍聽說衝鋒的時候連自己的命都不在乎,敢玩蘇式的“烏拉”衝鋒,怎麼現在就一觸即潰?

虧得他還想著再做一次鋒矢——可惜在這裡拼刺刀,沒有魏和尚和自己“較勁”。

雖然心裡遺憾、懷念,但這並沒有影響到鄭英奇的衝殺,他持手槍以準確的單,成為了白刃戰中最靚的那個仔——德國人不會說“你滴沒有武士道精神”之類的狗屁話,在看到鄭英奇一槍一個的高效率屠殺後,他們不僅沒有正面對戰的勇氣,反而轉身就跑!

這麼近的距離下將後背暴露給敵人用正面堵住己方的槍口,這種行為,完全就是傳說中的豬隊友碰到了神敵人。

鄭英奇當然毫不客氣的收下了德軍的“禮物”,然後一邊高呼“放下槍投降!放下槍者不殺!”

鄭英奇用德語的喊叫也讓e連的傘兵們反應過來,紛紛高呼了起來——在d日之前,他們說的最順暢的德語一共兩句

放下武器投降不殺!

我投降!請優待俘虜!

這時候,當然是喊第一句了。

分成三個縱隊的援軍,在德軍豬隊友的配合下,輕易就插進了德軍當中,明明只有寥寥十幾個人,卻愣是打出了幾百人的氣勢,德軍狼狽的向後撤退,但人擠人的情況下,撤退的效率根本比不上e連神勇衝刺的度,絕望中眾多的德軍丟掉了武器舉起了雙手,而e連的傘兵,也配合的放過了投降的德軍,這讓德國人的戰意瘋狂傾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投降或者繼續絕望的向後跑。

湍急的河流成了阻礙德國人撤離的天塹,在絕望中德軍只能順著堤岸或者堤岸下面的土地瘋狂的逃遁。

都說窮寇莫追,但這是分情況的,就像現在,如果不趁著德軍士氣低迷只顧亡命島時候擴大戰果,等德軍反應過來後,那戰局可就得反轉了,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溫特斯做出了最正確的反應“追!”

e連的十幾個人吊在德軍的後面,不斷驅趕著德軍的同時,也不斷削減著後面的德軍——但在追出了幾百米後,麻煩的情況出現了,這群逃遁的德軍,迎面撞上了又一支德軍。

儘管敗逃的德軍衝亂了這支急匆匆趕來的德軍的陣型,但對方依然還有幾個支撐的火力點,爆的火力打斷了e連的追擊,也給了之前慌亂的德軍反應的時間。

“天!他們只有十幾個人!”

“不要跑了!他們只有十幾個人!幹掉他們!”

不遠處的德軍中傳來喊叫聲,鄭英奇時時的翻譯了德軍的話後,溫特斯的臉色沉了下來。

難道……就這麼結束了?

但緊接著好訊息就傳來,維爾什帶著1排剩下的17個人趕來增援了,同時還給溫特斯帶回了一個好訊息,F連派出了一個排的援兵,正在往這邊趕來,同時後面的炮兵也派出了觀察員,大約會在幾分鐘後抵達,這就意味著他們能得到炮兵的支援了。

暴增到了三十多人的傘兵,和上百人的德軍對射起來,竟然不落下風,溫特斯也調動部下,不斷逼迫壓上,尤其是以鄭英奇為的戰鬥小組,在對戰中屢次三番的突破了德軍的火力封鎖,接連敲掉了多個德軍的支撐火力。

逼得德軍不得不接連後撤,儘管之前奔逃的德國人這時候已經加入了戰鬥,但他們的加入,反而讓德軍更束手束腳了——這兩個德軍連隊之間完全沒有配合,像極了市場花園行動中美英兩軍間互坑的配合方式。

而隨著英國炮兵觀察員的到來,後方的火炮開始咆哮了起來,來不及挖散兵坑的德軍,在炮擊中徹底的失去了戰意。

“我們投降!”

終於,有德軍呼喊起來,在傘兵們的戒備下,喊著投降的德軍舉著手直接出了他們的陣地,有德軍朝投降的人群中開火,但卻惹惱了其餘的德軍,在傘兵們的目瞪口呆中,德國人的陣地中,竟然爆了短暫的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