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

如今的雲夢縣,已經是人事已非。

寧家動用大力氣,將雲夢縣的縣令換成了寧家的老七寧忠權,汛地的駐防千總換成了寧家老四寧忠義,整個雲夢縣的地主豪強們都在驚呼:這寧家吃錯什麼藥了?放著好好的漢陽府不去經營,偏偏來這鳥不拉屎的雲夢縣湊熱鬧。

而此時的雲夢縣寧家別院裡卻是一片和氣融融,這處別院是寧忠權到任前就置上了,據說前一任主人還是一個致仕京官,家中需要錢財應急,便將此地的別院轉給了寧家。

寧忠權二十七八歲的年紀,原先得中了舉人,原本還想繼續考科舉,做個響噹噹的進士官,可畢竟天資有限,其恩師許耀也曾說過他無緣瓊林宴,倒不必強求了。

如今寧家給他捐了個縣令,寧忠權心裡也頗為開心,便老老實實地從谷城縣帶來了這雲夢縣,做他的七品縣太爺。

而此時寧渝也到了這寧家別院,拜訪這位七叔寧忠權,與此同時還有六叔寧忠海也在一旁作陪。

如今這二人都知道了寧渝的所作所為,倒也沒有小覷這位天賦異稟的大侄子,言語之間也頗為熱絡,畢竟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寧渝在日後也是響噹噹的寧氏族長。

寧忠權瞧著這府中的美婢侍女,心頭不由得意道:“卻道是‘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千鍾粟與這黃金屋,我也不甚稀罕,唯獨這顏如玉,卻是割捨不下,這讀書果然是好啊妙啊。”

寧渝聽著這話卻是有些膩味,也不好直接反駁,便提醒道:“七叔,無論是這顏如玉還是這黃金屋,可不是你光讀書就能得來的。”

寧忠權大為不服,撇著嘴道:“侄兒這番話所從何來?我這顏如玉怎麼就不是書中來的?”

寧渝也不客氣,道:“七叔可知,這尋常的舉人得官不過一介小小的教渝,怕是磨斷了脊樑骨都怕不上去一步,何來的顏如玉?可即便是中了進士,若是選在翰林院,十年清苦的翰林下來,怕是連家人都難以養活,又何來的黃金屋?”

寧忠權有些掛不住面子,便依仗長輩身份道:“侄兒,據說你前般也得了個童生,如今這說話卻如此不曉得事?”

“我看不曉得事的是你!”還未等寧渝說話,從門外傳來了一道粗獷的聲音,隨即便穿過月亮門走了過來。

見到此人,院子裡的所有人都站了起來行禮,卻是寧家老四寧忠義到了。

寧忠權有些悻悻地,佯笑道:“四哥,今日裡怎麼有空過來了?”

寧忠義身體粗壯,身著棉甲,看上去卻是一副魁梧有力的模樣,他撇了寧忠權一眼,然後又望向寧渝,眼神中卻帶著明顯的讚賞味道。

“老七,說你是個腐儒還不自知,這寧家之所以有今天是讀書讀出來的?是那幾本破書本子能換來的?我看你真是讀書蒙了豬油心。”

這番話卻是說的極重,讓寧忠權白淨的臉龐浮現出一片紅,如同一塊紅布一般。

寧忠義嘆息道:“自從父親走後,大哥又走得早,若不是二哥替了軍職,在戰場上拿刀片子立了功,這寧家又豈會有今日這番紅火?”

寧家的發家史可謂一言難盡,早年寧家太祖是明末湖廣明軍,後來跟著上官一起降了清,由於後續作戰不甚得力,因此也沒立過大功,到死也只是個參將。

後來寧家太祖去了後,寧家長子寧忠德自幼身體不佳,過了沒幾年便早夭了,當時只有十八九歲的寧忠源襲了父職,在戰場上廝殺才換來了寧氏的今天。

寧家幾兄弟當中,老四寧忠義是最敬佩這位二哥的,因此也早早的從了軍,在這綠營當中廝混了多年,也謀得了一個守備官,如今家族既然有令,他也毫不客氣的官降兩級,到這個雲夢縣做千總。

寧忠義望著眾人,道:“大侄子這番事做的不錯,我等既然來這雲夢縣,便是給大侄子保駕護航,我寧家基業,可千萬別在咱們兄弟手裡丟了!”

寧忠海抱拳道:“四哥,你說的是,這雲夢縣的礦鹽,在日後可是我寧家長盛不衰的根基,我寧忠海就算是死,也不會給咱寧家丟人!”

見到眾人如此表態,寧忠權也訕笑道:“四哥,六哥,這我不是一朝得意忘了形嘛,這雲夢官面上的事情,以後就是我老七的地盤,自然是萬無一失!”

寧渝正色道:“幾位叔叔,自家人不說兩家話,如今這礦鹽該如何進行,還需要共同商議個對策出來。”

寧忠海一直在推動這件事的進展,對其中情況最為了解,因此率先開口道:“如今採集礦鹽的青壯初始有三百多人,都是我寧家多年的老底子,用起來可靠放心,不過這些人拖家帶口的,老的小的加起來怕是有千餘人,這些人的生計如何我正擔心呢。”

寧忠權試探道:“如果把青壯留下,其餘老弱病殘送回孝感老宅如何?”

這話一出,卻是讓在場眾人都微微皺了下眉頭,只是寧忠海和寧忠義二人不通民政,在這方面也想不到一些好的解決法子,便默不作聲,同時看向了寧渝。

寧渝苦笑道:“這人送回去簡單,可是卻不妥,容易影響到留下來的人的鬥志。畢竟他們忠心我寧家,如今讓他們拋家舍業,卻是寒了眾人的心。”

寧忠權仔細一想確實是這麼個道理,便只好問道:“那大侄子你可有良謀?”

寧渝微微思索了一下,道:“這些人當中,若是八到十三歲的孩童,可以送到我那雛鷹營當中,若是老人和婦孺,可以將他們編為後勤營,每日負責給工人漿洗和做飯,如此卻是兩全其美。”

眾人一聽這個法子確實不錯,便決定依計行事。

見到這件事已經了了,寧忠海又道:“有了這三百多人,再加上我搜羅的一些鹽礦裡的一些老師傅,便可以開始採滷燒鹽了,這方面倒不用擔心,剛開始一個月可以打下六口鹽井,第二個月便能燒鹽百石,再放到市場上去,轉手便是數十倍的厚利!”

說到此時,眾人的眼神也變得越發火熱起來,這發財的機會可真不多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