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

聽到寧渝這番問話,崔萬採的臉上卻是浮現出一絲苦笑,“如今朝廷其他方面的開支已經能減則減,而內廷也沒有從國庫走,已經再無可節省之地……唯獨軍費佔據了整個開支的大半。”

這話說起來好像寧楚現在成了窮兵黷武的國家一般,實際上這並不出奇,因為這個年代的國家幾乎都是這麼窮兵黷武,甚至更加嚇人,就好比在康熙年間,清廷每年大概有三千萬兩銀子的歲入,可是光軍費一頭每年就得至少兩千萬兩。

康熙年間,清朝經制之兵由八旗和綠營組成,其中八旗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合計二十萬人左右,而綠營在五十到六十萬人之間,除了平日裡的餉銀以外,並不算多,可是在戰時為了鼓舞士氣,基本上都會採用雙俸雙餉。

除此之外,在歷次戰爭中,還有官兵在作戰時的賞恤之費,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因為清廷為了鼓勵將士拼命,往往不顧軍費支出的巨大,動輒選擇加倍賞銀以鼓舞士氣,像三藩之戰時,康熙就屢屢加倍賞銀,導致耗銀倍增。

在人的因素之外,像軍糧器械也是一筆重要的開支。根據規定,口內口外以百里為一站,口內百里每車的運輸費用為一錢五分,口外則為四錢,特別是在打準部時,動輒都是數千裡,因此那銀子更是如同流水一般。

因此在這麼多的開支下,清廷的正常稅賦根本不夠軍費的開支,經常還會採用其他的手段來搜刮民間,彌補軍費的開支。

當然,現在這個難題也輪到寧渝開始頭疼了,眼下不過只有十餘萬人的軍隊,可是真養起來也是一筆極為巨大的開銷,根據樞密院那邊給出的賬本,如果只是眼下這個規模,日常的軍餉開支是五百萬兩一年,至於軍械和糧草以及其他的開支在六百萬兩左右,合計一千一百萬兩,而根據財政部給到的資料,今年寧楚的歲入也就兩千萬兩左右的水平。

“眼下軍費決不可再減……否則會影響到將來的北伐大計。”

寧渝抿了抿嘴唇,臉上有些無奈,以目前的體量來看,光是十餘萬人肯定是不夠的,想要北伐至少得將軍隊擴充到二十萬人到三十萬人左右,也就意味著軍費至少再翻一倍。

別說為什麼清廷用兩千萬兩能養八十萬軍隊,而寧楚只能養二十萬人,實際上完全是雙方的構成不同,像一名綠營守兵的月餉銀不過一兩,而戰兵則只有二兩,可是復漢軍普通士兵的餉銀就有二兩,像軍官和士官的餉銀會更高,此外像伙食、軍服以及其他方面,復漢軍的標準也高出綠營許多。當然,這些也是復漢軍戰鬥力的來源。

財政部尚書董霖臉上若有所思,“陛下,若是能夠將擴軍放在明年應該是足夠了……因為根據財政部的預期,明年工商稅額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能夠達到一千萬兩。而攤丁入畝的實施,也會使得田稅提高一部分,因此明年一年的歲入能到兩千六百萬兩到三千萬兩之間。”

不得不說,寧楚作為一個新生政權,再加上一系列新政的加持,在這方面的表現比清廷優秀太多,光是靠南方數省就能夠將歲入拉昇到過去整個清廷歲入的水平,這充分說明了清廷在財稅方面的挖掘,其實還是存在很大的欠缺。

“如果明年能有兩千六百萬兩,等同於在今年的基礎上提升三成,如果有三千萬兩,則是提升了五成,軍費上的支出也能相應進行提高。”

寧忠景臉上的眉頭略微鬆緩了幾分,嘴角也露出了笑意,“以目前的規模來看,明年擴充五到八個師應該是不難的……”

“既然如此……那就等到明年,到時候讓樞密院重新給到一份全年的軍費開支計劃出來,與此同時,到了明年,相應的財政改革也要開始啟動。”

寧渝有些無奈的嘆口氣,他越發有些想念恩斯特,希望對方能夠趕緊回來,至少在這一方面,他寧某人也確實不太擅長。

在經過了相關的財政改革之後,到時候的寧楚便能初步整合南方的資源,再花一年的時間將軍隊擴充到二十萬左右,也就能夠開始準備北伐,基本上在革新三年的上半年,就可以揮軍北上,鼎定江山。

不過從清廷內部得到的訊息,雍正寄予厚望的十萬新軍,怕是再花上兩年的功夫,也沒辦法跟復漢軍一戰,主要還是雍正這個假大夫,開出來的藥方子味不對……

……

京城,八旗新軍如今的大營被設在了西山,因此京城裡的人又稱為西山大營,裡面每日裡都會傳來士兵的操練聲和槍聲,頗為熱鬧。

“啪啪啪——”

一隊隊八旗新軍士卒持著火槍,在軍官的口令下點燃了火繩,隨著槍聲響起,一陣濃白的煙霧卻是掩蓋住了所有人。

他們穿著一身灰布短打衣物,看上去雖然沒有復漢軍那麼精神,可是也不像過去的八旗那般花花綠綠,倒是給人一種極為踏實的感覺,甚至有一些憨厚。

這些所謂的八旗新軍,並非都是真正的八旗兵,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直隸的漢人,然後再加上一部分的蒙古人和回人,被打亂了編制在一起,組成了一支所謂的八旗新軍。

在清廷的規劃當中,八旗新軍將會編制在十萬人左右,這也是盡了清廷最大的能力,畢竟眼下的清廷失去了半壁江山,即便是經過攤丁入畝等改革措施,其歲入也會崩塌一大塊,負擔十萬新軍便已經是極限了,這也是雍正開出來的救命方子。

當然,這十萬人並非一蹴而就,根據平郡王納爾蘇的計劃,十萬人將會分成三年時間編練完成,並且形成戰鬥力,當然這對於士卒素質要求也會更高,相關的訓練頻率也會進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在短時間裡編練成功。

而納爾蘇所規定的訓練時間,僅僅只是每三日一操,跟復漢軍的每天都訓練完全都不能比,可是在訓練這一方面,卻受到了不少士卒們的抵制,特別是那些真正的八旗子弟,對於更是深惡痛絕。

因為他們的好日子過的太久了,早就已經不習慣這麼吃苦了。這跟他們過去的經歷也有很大的關係,或者說是祖宗家法那時候都沒這麼練過。

清廷自詡以武功定天下,因此對於八旗的軍事訓練非常重視,所謂‘今荷天庥,天下一統,毋以太平而忘武備,尚其益習弓馬,務造精良’,因此“弓馬騎射”是清廷的根本,也是每個八旗子弟必須要完成的訓練內容。

然而即便是如此重視的科目,也不是每日一操,像上三旗的操練章制規定“每月分期習騎射二次,習步射四次”,說白了每個月訓練六次,平均每五天訓練一次。然而在這些訓練之餘,也就是春月分操二次,合操一次,秋月則會諸營大操一次。

就這麼個訓練的頻率,到了如今也沒有堅持下來,大多數的操練都已經變得名存實亡,像時八旗章制中規定的每月練習步射、騎射,每年合操、考核大多敷衍了事,因此戰力也是越發鬆弛。

因此對於這些八旗大爺們來說,他們連過去的五日一操都堅持不下來,現在卻要每三日一操,這簡直是太難為人了,以致於開小差的,請假不來的,找人頂替的,層出不窮,愈演愈烈,反倒是新進來的漢人,卻能牢守規矩,做到每天三日一操。

這些情況納爾蘇並非不知道,可關鍵是他知道了也沒有辦法,畢竟眼下的八旗也就那麼多人,絕大部分人都已經死在了南方,而如今八旗新軍中抽調的這些青壯,基本上就是八旗的最後骨血,再要是徵八旗,怕是連小孩子都得上戰場了。

對於這些人,納爾蘇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得每日裡強調軍令,並安排將領分頭執行軍令,可是最終執行的結果,也逐漸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