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章

給榮烺這儀式搞的,大家皆心潮小有澎湃。

接下來一起宴飲、看歌舞,都擺出小大人模樣,原本下午榮烺還準備了投壺,不過,大家都表示,不玩兒那個了,咱們得討論點大事!

譬如這書怎麼個賞賜法,這個榮烺是有計劃的,準備依批次來, 第一撥先給帝都有爵貴女,誥命夫人。

誥命夫人,這是有品級規定的,三品以上誥命,才可稱夫人。低於三品,自稱夫人,這是逾制。

樂平郡主之女羅湘道,“帝都誥命賞賜起來便宜,在外諸大員之妻,誥命品級也夠,天南海北,要如何賞賜?”

楊華道,“外任大員也有回帝都述職的時候,只是這樣一來就零零散散的了。”

榮烺道,“我倒沒想到這一點。”

大家便聚在一起想法子,史太傅家的閨女說,“我聽說朝廷有事,都是派郵驛兵快馬疾馳,送至各處。不然朝廷的公文怎麼派發下去呢?”

顏姑娘一拍手,“對,我也想到了。有一個辦法,朝廷每月都要將邸抄派發各地方。咱們這書,倒可隨邸抄,送至各處。”

這些姑娘的出身,見沒見過邸抄,反正都聽過。楚姑娘亦弱柳扶風一點頭,“這是個好法子。”

然後,大家嘰嘰喳喳的討論一回,就把這法子定下了。

待告辭的時候,大家都跟榮烺說,“殿下,再有什麼事,您只管叫我們來,我們都願追隨殿下,一定能把事情辦好。”

榮烺也說,“咱們一起使勁兒,什麼事都能辦好。”

大家摩挲著手裡的書,都認同榮烺這話。

各閨秀回家難免要給父母看一看自己這書,由陛下、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大皇子殿下一起做序,自己的名字還出現在著作者一列哪。

越是顯赫門第越在意聲名,這書有這四位顯赫人物作序,那當然得看一看了。何況,去歲閨女逼著父兄給找案宗的事,他們都經歷過的。大家翻開,先感慨太后娘娘與皇帝陛下的聖明,然後從著作者中找到自家女孩兒的名字,看不看書中內容的,都覺著體面的了不得。

這可真是太有面子了!

也有家裡人問,“你也沒寫書,怎麼也是著作者?”

“公主說案子是大家一起收集的,每個案子都是一起討論的,所以大家都是著作者,我們的名字便也都在裡面。”

尤其方御史家的閨女還跟母親說,“先前御史臺參人還無中生有的連帶上公主,母親你看公主人多好啊。就是公主不帶上我們,我們也說不出旁的來,畢竟我們不是執筆寫的人。可公主沒忘記我們的辛苦,把我們都帶上了。”

榮烺能把書寫成便足以令人驚訝,先時還覺著榮烺是鬧著玩兒的,覺著榮烺肯定是找代筆的,這回也都服了。

無他,公主這事兒辦的忒明白,誰出了多少力,書上印的清清楚楚。公主也只是寫了兩成的內容,這是一本群策群力的書。

公主一人辦這事,大家是不信的。可這麼多人一起參與,這書的確是能寫成的。

諸貴女把書帶回家,連這些貴女家人都覺著,公主這事辦的公道漂亮。原本他們覺著榮烺有點愛折騰,現在統一改變想法:公主是個能做事的人啊。

於是,榮烺還沒開始宣傳,帝都官宦人家就都傳開了:公主殿下寫了本書,這書是由太后娘娘、皇帝陛下、皇后娘娘、大皇子一起作序的,等下回咱們進宮請安,就能賞咱們一本。

這書可了不得,這可忒體面。

鄭國公在家休養。

他上了年紀,自年下染上風寒,一直斷斷續續不見大安。見二孫女回家帶回的這書,也湊趣看了一回。

第一頁就是榮烺和大家夥兒的印章,印章形狀不同,有方的、圓的、不規則的,榮烺的印章在最中間,其他姑娘們的印章便都圍著榮烺印章落下。

鄭繡滿臉榮耀的跟祖父說,“旁人家只有一本,等大姐姐回來,還能帶回一本,咱家就有兩本。”

鄭國公道,“阿繡跟阿錦都在上面。”

“嗯。大姐姐肯定在的,我以為沒有我們,結果都有。公主說,這是大家夥兒一起努力才寫成的書,所以,大家夥兒的名字都在上頭。”鄭繡忽然想到一事,跟祖母說,“祖母,下次月初到宮裡請安,您、老祖宗、還有我母親、二嬸,都一起去。公主說了,先賞賜帝都誥命,三品以上的誥命是第一批賞賜的,介時咱家還能得四本。”

鄭國公夫人笑,“那得一起去。”

“嗯,這是一批是最好的,裡面是雪浪紙,扉頁是謝家十錦堂的梨花紙,這裡還有標記,萬壽宮梨花院內製。公主說,就第一批這麼印,接下來的,再沒有這樣的了。”鄭繡指給祖父、祖母看。

當然,她這本是最最特別的!世間唯有十五冊!她是誰都不給的,自己一輩子收著!

鄭國公看出孫女的小心思,笑道,“阿繡這本我先借來看看,待看完再還你。”

鄭繡說,“好。祖父隨便看,什麼是時候給我都行。”

重要的是在這個“給”字,這是要給的。

鄭國公身子好時便會靠著軟枕讀上幾頁,孩子的筆法很直白,書也並不厚。可就這樣一本薄薄的書,鄭國公翻來覆去讀了幾遍。

宮內。

榮烺跟著祖母商量第一輪的賞賜,帝都三品以上誥命,每人一本。待諸誥命進宮請安時發給大家便好,另外,在外地的就隨朝廷邸報賜下。

榮烺這主意不錯,頗為可行,不過辦起來也得細緻,譬如,朝廷三品以上誥命名單便要先找出來,在帝都的,外地的。外地又分河南河北,江南江北,分方位,一個地方的一起派送,可節省人力。

再有,宗室是大頭。

宗室貴女,公主、郡主、縣主、鄉主,王妃、郡王妃、國公夫人,這又是不老少的人。

鄭太后對榮烺道,“我看你這五百本不一定夠分。”

榮烺說,“當初我就虛虛一算。”

“你還是實際算算吧,別短了誰的,這就不好了。”鄭太后讓她自己去辦,梳理順了再賜書。

榮烺就帶著她的伴讀團,顛顛兒的找趙尚宮要外命婦、以及宗室貴女、諸王妃、郡王妃、國公夫人、的名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