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章 老太君威武

其實楚應元只是性子莽直,個性粗暴,在接人待物上蠻橫了一點,這些特點在權貴官宦之家的子嗣裡是非常常見的,沒看到就連李銳也被劉尚書家的兒子揍過嗎?

京兆府的差役常見那些公子哥們一言不合,拉出幾十個家人打群架,都已經看慣了.

他倒黴就倒黴在先惹的是齊邵的場子,後又踢了信國公府的鐵板,就被活活安上了各種不好的名聲.

這齊邵在各大世家中的口碑極好,其父又是清流,在世族和寒門中人緣都極佳,儼然已經是世族裡這一代青年俊彥的代表.齊邵想盡辦法欲要成就好事,結果差點攤子都被這楚應元砸了,能有什麼好氣?

齊邵回去就將帶著眾書生將此事完完全全的寫了下來,他是國子監太學生中的"掌議",相當於學生會的會長,可以直接走另外的渠道"條呈面聖".這一下,楚應元算是徹底在皇帝那裡留了案底.

只可惜那楚四娘,項城王此番會帶著女兒和妻子入京,本就是為了她.他這女兒已經到了成婚的適齡,可他的居地在南方窮困之地,實在沒有什麼像樣的人家,這次借上京的機會,也是為了女兒相看人家的.結果此事一鬧,這幾年這縣主怕是要耽擱了.

此是過後不久,當今聖上連下兩道諭旨,一道是開放山林,允許每年的秋冬獵戶進山打獵,春夏休獵以養生機.二是項城王雖然回了京,也任了職,但是卻領的是"太常寺卿"的職位.

這職位看起來清貴,掌管著宗室祭司,醫卜禮儀等事宜,但是大楚的宗室沒地位,封地又荒蠻是公認的.所謂醫卜禮儀,也都是閒差.

這位置一直是給宗室宿老養老用的,項城郡王進了太常寺,如果沒有意外,這輩子再無進入朝廷中樞的可能.項城王教子不嚴,其世子尚未得勢就如此囂張,敢說出"仗勢欺人"的話來,也確實讓皇帝惱怒不已,蠢到這種地步,實在讓皇帝質疑項城王用人的能力.

若說這兩道鈞旨沒有受到邱老太君的影響,那是誰也不信的.就連信國公李茂也被皇帝嘉獎"忠心體國,親民愛民",那幾日裡,他走路都帶風,只覺得看什麼都好,對方氏也特別溫柔體貼.闔府上下,無不歡喜.

而開放"微霜堂"一事所造成的影響,那就不只是震動朝堂了.這一舉措,至少讓未來兩代朝臣裡,都跟信國公有了牽連.

顧卿願意開放"微霜堂",就連國子監的祭酒,齊邵的父親齊煜都激動萬分.

當年他還只是一位翰林,是沒有資格進入"微霜堂"和眾多大儒談書論道的,聽聞堂弟棄"微霜堂"不住,反而去了一個什麼水榭睡窗臺,早就被他罵的狗血淋頭,直稱暴殄天物.齊耀連上.[,!]門看望兩個侄兒,都只敢繞著堂兄走.

現如今兒子和國子監中的太學生均可以去"微霜堂"抄閱典籍,瞻仰李蒙當年和當世諸多大儒論道的手稿,這使得有些不願入國子監為官的名士們,都紛紛投了名帖,居然願意屈尊在國子監中做個廕生或者博士,就為了能獲得國子監的名牌去"微霜堂"看書.

這"微霜堂"一事,當時顧卿只是隨口一說,只因齊邵的叔叔平日裡都在微霜堂上課,所以她才說讓齊邵隨時去微霜堂玩兒,順便看望叔叔嘛.後來讓學子們都去微霜堂玩兒,一是她被眾多青蔥滴綠的少年們迷了心竅,二是也沒意識到"微霜堂"究竟有何重要.

這隻能怪邱老太君的原身原本就是不讀詩書的婦人,對於丈夫搜刮了一堆書放在微霜堂,她是完全無感的.這府上哪裡沒有書?微霜堂不過是書特別多而已.

而她對兒子老是帶著一幫不著邊際的怪朋友在微霜堂一住好幾天,不是喝醉了酒吟詩,就是靜坐幾天瞎耍嘴皮子,還說是"談玄",那真是有著一肚子意見的.

所以顧卿繼承了邱老太君的記憶之後,對"微霜堂"的概念就是——"佈置的非常文雅,裡面有好多書的客房,專供讀書多的客人使用"的居所.

等她回了府,李銘問自己的奶奶為什麼要把府裡微霜堂的"書苑"對外開放,顧卿才意識到好像有什麼出現了偏差.待知道這"微霜堂"的意義後,顧卿總算是知道了為什麼那些學子們都是一副激動萬分的表情了.

媽蛋,原來不是因為可以隨時見到她而欣喜若狂啊!

顧卿不是笨蛋,知道若敞開來讓國子監的太學生來借書,那信國公府裡肯定要亂了套,怕是方氏第一個就要哭訴幾天,讓她頭疼.

所以,她第二天給國子監裡送了一封書函,言明只有微霜堂裡的"書苑"才對外開放,微霜堂其他地方因為有客房,還有孫子在上課,所以太學生們不可擅闖.太學生們每個月遇雙日可以憑國子監的憑證從南邊的邊門入府,"書苑"裡的書不得外借,但可以抄錄,信國公府提供筆墨紙硯.

這一規定不但合理,而且解決了許多寒門子弟買不起筆墨紙硯的問題.信國公府的筆墨紙硯都不是爛大街的貨,家中在文房的產地都設有專門的作坊,專門供應府裡的主子.

這些太學生有許多是監生,乃是各地府州選中的最優之人,保送入學的.寒門讀書向來勤奮,所以監生中大半都是寒門子弟,雖國子監提供食宿和一點點生活費,但要再想多買紙筆,就是奢求.

所以這些寒門學子一是為了抄書,二是趁抄書好好練字,有的一到無課就來,倒把信國公府的"書苑"當成另一個家一般.

李茂一直對哥哥能凝聚大量文人雅士的本事欽佩不已,此時他什麼都沒做,卻得到了一樣的效果,雖只是學生,還是心中暗喜,不但敞開來供應紙墨等物,遇見家境實在貧寒的,還不著痕跡的資助一番,更是命人在書市中買了不少並非孤本的書籍,另放一室,供人借閱.

他這舉動確實是為了圖名,可他做的實在不顯山不露水,誰也說不出他沽名釣譽的話來.

府裡年輕人多了,也有生氣起來.有一次顧卿去"書苑"看熱鬧,看見一寒門學子裹著薄衣,只帶著兩個饅頭,坐在那裡抄了半天書,心中實在難受.所以等她回了北園,特意從自己的私庫裡撥銀,囑咐小廚房隨時在"書苑"裡備好點心與粥品,冬天要有炭盆,夏季要有解暑的酸梅汁等物,不得輕忽.

只是看書時不得吃喝,以免汙穢了書籍.天黑後炭盆要有專門之人熄滅,以防走火.

這顧卿準備讓人準備的粥,大部分是雞絲粥或者五穀粥,點心也是有甜有鹹,內中有餡,非常壓餓.食房裡有熱水,隔水一溫就能吃,甚是方便.

這一善舉,使得許多寒門學子對邱老太君感激不盡.朝堂為監生所的生活費,他們中有許多是省著寄給了家裡的,國子監的吃食又不能帶出來,所以才拿一些饅頭胡餅之類果腹,便宜又方便.只是他們畢竟是成年的男子,每日吃這些東西,日子久了,走路都有些飄忽.

他們雖為寒門,自尊心卻比世族子弟更重.顧卿叫人做的點心,不分寒門世族,誰來了都可以吃得.因點心做的精緻,世族出身的學生也經常拿著吃,更有齊邵這樣帶頭吃吃喝喝的,於是時間久了,倒沒有人再關心誰是頓頓都在這裡蹭飯,誰是存心佔信國公府便宜這樣的事情了.

這些國子監的太學生裡有許多是幽默風趣之人,微霜堂人一雜,有時候笑聲,朗誦聲以及拍案叫絕聲常會打擾兩個孩子讀書.李銘喜歡和小孩子玩,因他是弟弟,就特別喜歡那種"帶頭大哥"的感覺,對於讀書的地方擠進好多"大人"非常無奈,這樣的日子過了沒多久,他就跑回東園去讀書了,只是功課上有問題的時候才來"微霜堂"請教.

李銳現在十三四歲,正是喜歡和大孩子玩的時候,這些太學生裡有十幾歲的神童,也有二三十歲的老學生,李銳表示和他們打交道非常快活,每次一放課,就去找他們請教,或者攀談,他.[,!]的兩位師父也對此支援的很.

久而久之,李銳和這些人混熟了,原本稀爛的功課竟大有長進,而李銳的那套"三國殺",也成了這些國子監學生們的新寵,現在除了抄書聲,誦讀聲,偶爾也能聽到"殺一下!"的聲音從"書苑"小院裡傳來了.

玩過了幾次,有些太學生放下心中的拘謹,會對牌中不太熟悉的人物好奇,詢問李銳那是何人,如"黃月英"這樣的,竟是半點不知.

此時顧卿的"三國演義"已講到尾聲,還有二十幾回就要講完,李銳每日記錄不免自得,又兼是"祖父遺作",心中早將那本《三國演義》當做寶物,有人要問,連忙拿出去"獻寶".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