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章 李銳回京

"不用了,如今靈原之亂已經平定.李茂被草原上的羯人所救,派出使者從草原繞道去了涼州,搬來了西軍,正好解了靈原之危.此外,通州賑災的御史中丞周青也提前到了汾州,奪了馬場,搶回了萬匹戰馬."

楚睿見下面眾臣神情大變,心中湧起無限的快意.

他日日坐在京中和這些大臣扯皮,何時有現在這般把他們嚇得大驚失色的場景.就憑這一點,就足以讓他樂上幾日了.

楚睿心情大好,振臂一呼:

"朕有這些忠臣良將,又何愁大楚不興?"

"陛下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臣們跪下山呼萬歲.

楚睿站在龍庭之上,自覺從登基到現在,從未像現在這般滿足過.他在一片"萬歲聲"中,站起身,連頒幾道御令,眾臣攝於其威,竟是沒有多少反對之聲.

楚睿先是命令中軍先接管馬場,四周調集糧草以供馬場只需,又命令那支西軍押解俘虜和逆賊回京.

汾州布政使和指揮使在任數年,竟沒有覺汾州馬場不對,楚睿命就地罷了官職,隨西軍一同押解進京審訊.

原汾州參議劉鵬暫領汾州布政使一職,兵部的"司馬"一部前往馬場,將這些戰馬重新登記入冊,打上大楚烙記,分散到西北各地的馬場去.

同時徹查各馬場,又命西軍隨時戒備,以防有人作亂,能夠立即點兵征討.

叛亂一事,牽一而動全身,汾州馬場之事訊息已洩,這群叛軍的幕後之人隨時都可能舉起反旗反了,楚睿已經得到李茂密報,得知這支叛軍有可能是定北軍之人,楚睿此時已經完全沒有辦法放心北面.

他有心要李茂暫時留在汾州,關鍵時刻可以掌印監軍負責平亂,然而此事千頭萬緒,摺子裡又不能說個明白,他不得不急召李茂回京,讓御史中丞周青暫時留下聽命.

來年關外各族有可能陷入饑荒,北軍此時再亂,怕是要成大禍,現在正是安撫各遊牧部落的時候,楚睿索性又下了恩旨,讓李茂帶著羯人的領及族人,以及參與了救援的各族使者入京領賞.

若這些人能為大楚所用,成為異族的使者,出關宣揚大楚的德政,最多再廢一些牛羊糧食,邊關牧民有了吃喝,想來是不會輕易南下劫掠邊關的.

楚睿一邊興奮與他終於可以藉此事重新執掌兵權,震懾各方勢力,一邊又憂心與謀反,賑災,邊關等國事,加之透過汾州馬場之事,他又現了許多大楚的弊病,這些都需要慢慢解決.皇宮裡接連七八天,楚睿都在不停的宣召大臣進宮問政問策,大朝會也是每天到中午才得結束.

許多世族雖然不滿意這位皇帝一心想要限制他們的權利,卻也不希望大楚再次動亂,打破好不容易才維持的局面.這些人除非有必勝的把握,不然不會隨意倒戈,此時也不敢再拖後腿,盡心盡力地出謀劃策,又給予各種方便.

大楚立國數十年來,除了一開始那幾年,就沒有這般上下一心,君臣相得過.

另一邊,信國公府.

朝廷來了聖.[,!]上的手諭,楚睿有感於信國公三代忠良,親自把這次叛亂之事寫的清清楚楚,又在信中頗多誇獎李茂李銳二人,就為了能安撫邱老太君的心神.

他甚至還考慮到顧卿不認識字,讓那使官一定要給顧卿讀個明白.

此時顧卿,李銘二人每天在家強裝鎮定,已經到了快要崩潰的邊緣.李銘是不敢露出一點痕跡,害怕讓母親擔心,驚動了胎氣,而顧卿一人支撐著信國公府全府上下,既要管家,又揪心著李銳和李茂,早已經是心力憔悴,此時一接到皇帝的書信,總算鬆了一口氣.

只是她不但沒有如其他人那般感激涕零,深謝君恩,心中甚至還有些難過.

這般危險的事情,又是謀反,又是攻城,這皇帝竟然瞞著整個大楚滴水不漏,若不是李茂當機立斷,調了西軍過來,如果要等這皇帝來救,屍體都涼透了!

李銳出京救人,現在是立功回來了,可這路上要有個萬一,豈不是搭進去兩條命?

這時代通訊這般不達,連送個信都要幾天,摺子到了廄,報的是喜,可如果報的是喪,她除了能夠接受事實,還能做什麼?

讓她謝恩?她怎麼可能感激的起來?難道這馬場與靈原之亂真的是靠著皇帝英明神武才平定的嗎?

笑話!

不過聽到李茂和李銳不但沒有事,還立了奇功回來,信國公府全府上下都喜氣洋洋的,家中親友更是上門來賀,人一多事就多,倒讓顧卿沒有時間再多感慨.

二月初,五千西軍押解叛賊和犯官入京,顧卿一早接到了訊息,派出了家人在京外等候,又在府裡準備好了一切,就等李茂李銳兩人回來接風洗塵.

李銳不是官身,也沒想領什麼功勞,便謝絕了一起進宮的好意,一馬當先,先回家讓奶奶安心.塔娜和其他草原女子也不能入宮,她們此番上京是來向邱老太君學習織造之術的,見李銳要回府見奶奶,也跟著李銳一起,準備先進城去.

李銳武力驚人,出京救叔一事又給了他諸多磨練,心性和言談都與普通少年不同.李茂帶著草原部族眾人上京,這些人見李銳是"李大人"的侄子,都刻意結交,草原男子愛好摔跤,李銳和他們摔了幾次,學會了其中的規矩和技巧,一時間在同齡人之中,竟罕有敵手,一下子讓這些胡人心服口服.

尤其是小輩,都紛紛將他視為偶像.

李茂見李銳替他在胡人中揚眉吐氣,心裡也十分高興.他武力不行,接刀一事還鬧出過笑話,可他家侄子武藝驚人,沒有墮了他信國公府以武勳而立的名頭,李茂覺得自他侄子揚名以後,那幾個部落領對他笑的都要更熱絡些.

李茂答應了塔娜,會讓邱老太君教她們部落的女子織造毛衣,所以此次塔娜還帶了十個少女入京,向邱老太君學習織造之術.盧默也是此次的功臣,加之李茂對他們非常讚賞,便讓李銳經常多照顧這對情侶.

塔娜和盧默可以一起入京,自然是非常高興,平日裡親親我我,讓"照顧"他們的李銳大感吃不消.

簡直是傷風敗俗,傷風敗俗啊!

又,又親起來了!

"李大公子,你們漢人有這麼多,究竟是怎麼養活的?"塔娜跟著父親一路行來,看了無數大城,漢人城市的繁華給這個草原女子的心裡留下了極大的震撼,也生出了不少疑問.

"我們以耕種為生.中原不似草原,我們善於耕種,從土地裡獲取糧食,又經商使貨物流通,不能耕種之人,便以他物換取糧食.中原廣袤,地大物博,遠沒有草原艱苦,是以漢人雖多,若不遇見大災大難,總是能活的."這個問題要解釋下來,怕是解釋幾天幾夜也解釋不完,所以李銳只能撿最簡單的方法說給塔娜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