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章 太平有象

若是連她這樣和邱老太君才相處了半日的人,一想到她會去世,胸腔裡都疼痛的像是要燒起來,那信國公府裡這麼多和她朝夕相處的親人,豈不是更是痛不欲生?

他呢……

張素衣想起了那個劍眉星目的少年。

他會痛苦成什麼樣呢?

信國公府裡的幾位主子都知道張素衣來過了,而且和老太太聊到讓她睡著了過去。

顧卿對張素衣的滿意和信任所有人都有目共睹,就連顧卿清醒的時候自己手寫的那本《婦女保健手冊》,顧卿都給了她一本。

要知道後來寫的那些都是花嬤嬤謄抄的,就連小李湄的那本都是花嬤嬤代書的。

方氏已經準備把這本書當做傳兒媳傳女兒傳家用的秘典了。

顧卿知道方氏的想法後被逗得哈哈大笑。

“哎喲,這個還需要瞞什麼啊,若有人來借,大大方方借出去就是。信的人肯定會信,不信的人你寫再多也不會信的。既然願意信的,就是肯定我的辛苦,為什麼不借呢?”顧卿有時候總是會被方氏的小家子氣逗樂,“能幫到別人,我的辛苦就沒白費,不要藏著掖著!”

顧卿鄭重其事的結果就是,李銘和李釗小朋友纏了她許多天,對那本堂嬸/孃親想要傳家的“奇書”十分好奇。

對此,顧卿有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感覺。

作孽喲!難道讓她一個老太太為他們筆趣閣女性生理衛生知識?

“嘶嘶……祖母頭疼。你去找你娘問吧。”

兒媳婦,對不起啦!

老身真的做不到啊!

兩個孫子的親事顧卿都算是搞定了,所以她口述,讓方氏代筆,寫了一封信,讓方氏送進了宮。

皇帝和皇后都知道邱老太君已經快不行了,此時接到她的信,都是重視萬分。

她在心中誠懇的說明了自己身子已經不行,但李茂不在家,她即使想要為小孫子定下親事也沒有辦法託人去下聘書,因為其他人都不能替代李銘的父親。所以她想請皇后娘娘下個懿旨,給他家孫兒賜婚,娶了兵部侍郎孫英的女兒孫燕妮。

這本是一件小事,但因為關係到信國公府未來世子妃的人選,所以便並不是那麼隨便的親事了。

但正如張靜的鬼魂所說的,楚睿一方面想重用李茂,一方面又不希望李茂爬的太高。孫家只剩名頭,沒有任何實質,這親事實在不好,但卻意外的合了楚睿的心意。

又過了幾天,在大朝時,晉國公及其幾位屬下在朝堂上和勳貴派幾位大臣吵了起來,而所爭執之事,正是為了還在前方的李茂。

“明明戶部糧倉滿到都要漫出來了,為何不將糧草送到居庸關,反倒要李國公自己在周邊數州募糧?張大人,您這是要貽誤軍情嘛!”這勳貴派大臣是李茂的死忠,梗著脖子咬著牙一定要張諾從京中直接調糧上幽燕二州。

張諾快被這些不學無術的勳貴派氣死。

戶部的糧倉乃最重要的糧食儲備之地,除非遇到大災大難、前方糧草嚴重不足,否則不會動用。如果戶部的糧倉隨便動用的話,那日後遇到糧價暴漲、或是其他地方生災荒,戶部就沒有辦法平抑物價,安撫災民了。

物價之事看起來雖小,但一旦關係到民生,就並非小事。民怨則生亂,誰也不知道今年夏天會不會又生大水,或是大旱,如今才是初夏,怎麼可能就動戶部之糧?

倒是李茂那邊,看起來范陽城被佔,涿縣和懷朔似乎又危機,但居庸關原本就有不少糧草,燕州之後就是北方最富庶、交通最達,商業也昌盛的通州,何愁無糧?燕州不保則四周所有州縣都不可能保住,這些州府怎麼可能不送糧上前線?

從通州和汾州走,怎麼都比更遠的京城走更快、更節省成本,也最安全。

勳貴派是不懂經濟,但他們早些年都隨過軍,知道募糧的困難。

是,燕州若破,通州等幾個州也會有大難,但這和他們放糧沒有必然聯絡。各地募糧徵稅都是記入政績的,就算不計入政績,從別的州縣嘴裡要糧食,難道就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嗎?

這位晉國公當宰相當久了,真以為各地的州官都那麼好說話!

若是要打仗的時候錢糧供應不上,豈不是坑死信國公了?

所以兩派各執一詞,爭得誰也不能說服誰。

張諾覺得以李茂的威望和能力,一定能在通州及周邊幾個周募到糧食;勳貴派認為從周邊募糧要分批抵達,根本不方便調配,有可能還會貽誤軍情。

說實話,兩邊說的都有理,就連楚睿自己都不知道該聽哪邊的。但他內心偏向於李茂,所以不免就有些帶出一些訓斥的意味來。

散朝後,楚睿點了張諾進書房,找他談了頓話,大概的意思就是如今正是大楚緊要之時,希望勳貴派和世族派能夠擯棄前嫌,攜手同進,所有人擰成一股繩支援正在前線的袁羲和李茂,大家都各退一步做出點小犧牲最好。

張諾為這位皇帝效忠的時間比李茂多得多,自然知道楚睿是個什麼性格的人,他想了想,此時正是提出和李國公結盟的最好時候,皇帝絕對不會反對,反而要鼎力支援。

於是張諾立刻當場誓絕無乘機刁難之意,又滿臉感激地說著自己自從被奪情起復,就一直想著報答君恩,所以才殫思竭慮,連晚上睡覺都想著如何能平定亂事。

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虛,張諾說願意和李家結成兒女親家,共同進退。又提出可以把自家女兒嫁給無官無爵,成年就會移出公府的李銳為妻,來換取勳貴派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