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章 修真修武,結仇已定無所謂

孫正現在進入到了【煉精化氣】的境界,心中開始沉思起來。

一般國術這個境界,已是入了門檻,比起【築基】更上一層樓。

也正是達到這個地步,懂得隨時調動氣血,從而勁力所向,指哪打哪,隨心所欲。

他的勁力真正可以做到,能夠用意念動的地步。

意念其實是一種很玄乎的東西,往往每個人頭腦都存在一個區域,也就是運動神經區域,這裡平日產生的分泌很弱。

倘若是習武之人,那此處的分泌就會增多,達到一定程度,就能影像荷爾蒙,荷爾蒙繼而影響到身體勁。

一個人要運轉荷爾蒙,就必須從精元入手,卻是等於道家裡所說的“夫築基之功,調藥補精,煉精化氣,收心以還虛,即收神固精養氣之訣也。”

其實精元就是荷爾蒙的虛擬化,精元綿綿若存,不知真假虛實,而荷爾蒙卻是存在,與精元相得益彰,可以說一個在虛,一個在實。

一個可控,一個不可控。

從精元分化,精也並非虛,而元氣則是一種飄渺若有若無之物。

精元,精元,加起來也就是陰陽相類。

任何事物,其實從分化上,都分為陰陽,陰陽不斷分化下去,最終變成五行。

其實人體的動作都能代表五行。

“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就因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綜合產生了人體的方方面面。

俗話說“萬物不外五行,治病不離五臟,五行分金木水火土,五臟配肺肝腎心脾,五行有相生相剋,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人體之生老病死,其實都是與相生相剋,其實也是五行變化有關。

孫正之所以提升如此之快,也是因為他“順五行”,而不是“逆五行”。

有句話說得好“順則凡,逆則仙,只在其中顛倒顛。”

習武之人,往往都是順了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如莊子那句話而說“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

心正,自然五行就順,心邪,自然五行反目。

孫正的武功順應正道,但也存在一個缺漏,那就是越來越落入俗套,與傳統的修仙之理,有太多不同。

孫正也知道,自己步入了武道,就等於摒棄了逆轉造化乾坤的本能。

不過,他還是堅信,自己繼續練下去,遲早會是心神合一,凡入聖。

如果能夠獲得最早的“意拳”道理,說不準他就能堪破其中義理,明悟什麼是修真,什麼是武學。

其實,修真,武學不分彼此,當年張三丰也說過“離了己身不是道,執著己身也是空。”

其實修真和武學,也都是一個離身,一個己身的道理。

修真離身,只為那精氣神,太過虛無縹緲,而武道執著身體,把身體當成了寶貝,掌控身體方方面面。

兩者都不是道!

真正的道,是“虛其內,篤其外,內外兼修,大道可期!”

而民間也有傳說,太極系列是張三丰是從道家技擊之法——“八段錦”創立而來的。

其實早在多年前,八段錦也是技擊之術,只是後來逐漸變成了養生功。

孫正從八段錦和五禽戲開始,一路修身養性,終於在這一刻有了明悟了一些。

他站立不動,旁人還以為他是留手了。

馬來風手骨斷裂,再也打不出絲毫的“巫家拳”,他借用“巫家拳”的名義,大行其道,終於被孫正一力降服。

此刻的孫正,感受著手底下的明勁。

所謂明暗勁力,都不過是小道,明暗,也就是陰陽,五臟對應五行,所以掌握了陰陽,自己的內臟也會提升,同時身體各方面素質也逐漸強勁。

陰陽五行,早在很多年前已經提出,《黃帝內經》還是各種《抱朴子》之類的書籍,其實都表明,陰陽之理,大道之始。

孫正方才勁,就是陽剛大正。

習武之人,先陽後陰,修真之人,先陰後陽。

綜合到了最後,都有機會改變命運,扭轉乾坤。

孫正恍然間才明白,很多武學功法,為什麼是修煉下丹田開始,而很多道家佛家的修真功法,卻都是從上丹田,中丹田開始。

下為精,精足則力大,力大則無窮。

中為氣,氣足則生息,生息則壽長。

上為神,神足則明心,明心則悟道。

孫正一番思索,總算總結出了武道和修真的區別。

現在這個社會,確實也有修真,但他們都是閒散之人,或是一些道士和尚,有時間去鑽研這個虛無縹緲的東西。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