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零五章 遠觀近看

結成金丹客,方是我輩人。

這一句話,不知道吸引了世間多少練氣士,年復一年,不問世事,只是孜孜不倦地修行問道。

“你破境過程中,我會用些手段,藉助自家幾座山頭的山水氣運,幫你壓陣。”

阮秀指了指謝靈,“你師弟先前得了一件近乎仙兵的寶貝,一座玲瓏塔,是一位高人賞賜下的,能夠降低你破境的風險。”

謝氏長眉少年哭喪著臉,想跳崖尋死的心都有了。

我的秀秀姐唉,這可是我壓箱底的天大秘密,你怎麼就這麼隨隨便便說出口了。

常年面容古板好似面癱一般的董谷,終於流露出一抹激動神色,對著小師弟謝靈鞠躬致謝道“謝師弟,這份大恩,董谷畢生難忘,將來必有報答!”

阮秀三兩句話,就打了眼神幽怨的謝靈,“既然有這麼好的東西,就要物盡其用,別總想著躲起來偷著笑。大道修行,歸根結底,是修一個我,太過依仗外物,無論是對敵,還是心性上,都會有很大的麻煩,好些個老元嬰為何閉關,就默默死了,就在於修行過程中,太過重視法寶器物。”

阮秀背書一般,一鼓作氣說完這些言語,謝靈笑了起來。

徐小橋和董谷也有些眼神異樣。

阮秀嘆息一聲,有些洩氣,“這些道理,都是我爹要我死記硬背的,難為死我了。”

謝靈笑得合不攏嘴。

徐小橋和董谷會心一笑。

阮秀叮囑道“董谷,回頭你自己挑一個風水寶地和良辰吉日,到時候我和謝靈會準時出現。”

董谷使勁點頭,心情激盪。

阮秀從袖中拿出一塊繡帕包裹,沒有開啟,對三人說道“都回了吧。”

謝靈就住在山上,董谷卻是在山腳結茅修行,徐小橋更是住在龍鬚河畔的劍鋪,阮邛訂立規矩,不準修士隨便御風遠遊,所以可憐徐小橋和董谷都要步行下山,阮秀隨口道“龍泉劍宗弟子,想御風就御風,想御劍就御劍,自家地盤,誰管你這些?我爹?他不管這些,他只管你們能不能躋身金丹境,以後能不能成為上五境修士。”

阮秀補充道“這些話,是我自己說的啊,可不是我爹教的。”

三人各自散去。

阮秀蹲下身,捻起一塊桃花糕丟入嘴中,笑得一雙眼眸眯成月牙兒,然後使勁睜開眼睛,儘量讓自己嚴肅一些,望向那條土狗,她腮幫鼓鼓,含糊不清道“要珍惜現在的好日子,別總在街上對人瞎嚷嚷,耀武揚威的,很好玩嗎?聽說有一次還差點咬傷了行人,要你老老實實看家護院,你為何擅自跑到這座山上來?希望我護著你?”

阮秀揚起一隻手,“信不信我一巴掌拍死你?”

這條土狗立即匍匐在地,嗚咽求饒。

阮秀依舊眼神冷淡,瞥了它一眼,“如果不是他的緣故,我可以吃好幾天的燉狗肉了。”

土狗的背脊顫抖起來。

阮秀站起身,指了指下山的道路,“連那些個練氣士,都要夾著尾巴做人,你本來就是一條狗,要造反?下山看門去!”

土狗嗖一下,拼了命奔跑離去。

之前靈智稍開的它,只覺得她可愛可親,直到這一刻,它憑藉本能,才現她對自己,其實從未有過半點憐惜、親近之意。

阮秀嚼著第二塊桃花糕,一隻手託在腮幫附近,免得那些零碎糕點掉在地上。

這麼好吃的東西,真是百吃不厭。

就是不知道將來那些江河神只,吃起來的滋味,比不比得上桃花糕。

聽爹說他們的金身,最是補益她的自身修為。

嘎嘣脆。

這位秀秀姑娘,有些嘴饞了,她趕緊擦了擦嘴角。

————

作為最早盧氏王朝的藩屬之一,大驪王朝崛起之前的早期,曾經伴隨著無數的屈辱和隱忍,而成功滅掉看似無敵的盧氏王朝,無論是國力還是信心,都是一道顯著的分水嶺,這場浩大且持久的戰事落幕後,大驪王朝從廟堂高官,無論文武,到邊關將士,再到黎民百姓,都樹立起了無與倫比的信心。

這才是大驪鐵騎南下征伐的最大底氣所在。

但是在這期間,又出現了一些意外,讓打慣了死戰、苦戰的邊關大將,以及在京城運籌帷幄的兵部大佬們,都有些哭笑不得,那就是大驪邊軍中的底層士卒,甚至是中層將領,最早對於這趟南下,出於百戰老卒的謹慎,所以充滿了

可先是北方頭號大敵,大隋高氏龜縮避戰,然後是黃庭國在內數個藩屬國,皇帝君主主動出城,向高坐馬背之上的大驪武將交出傳國玉璽,各地只有零零星星的反抗,這使得能征善戰的大驪邊軍,有些懵,感覺自己毫無用武之地。

再往南,戰事稍稍頻繁起來,開始有了一股股數目可觀的敵軍人馬,或在開闊地帶,集結精銳,主動與大驪邊軍決一死戰,或依託雄關險隘、高城巨鎮,固守不出,或是數個小國之間起聯盟,共同對抗勢如破竹的大驪邊軍。

大驪對此,除了幾場硬碰硬的城外大戰,攻堅戰,更多是用了驅狼吞虎之計,在這期間,無數潛伏在各國的大驪死士、諜子,揮了巨大作用,無數的親人反目成仇、至交好友揮刀相向,一股股江湖勢力在國境內揭竿造反、蜂擁而起,一位位國之砥柱的文武重臣突然暴斃。

於是大驪南下,戰功無數,曾經讓人覺得遙不可及的滅國之功,唾手可得。

一支支鋒芒畢露的大驪精銳,在寶瓶洲北方往南,齊頭並進,以戰養戰,愈勢不可擋。

大驪皇帝頒佈了一道密旨,紛紛傳至各位大將軍帳。

在打到寶瓶洲中部的綵衣國北方邊境線之前,大驪兵馬的攻城伐地,諸位統兵將領,一律便宜行事,無需兵部的文書勘定。

“諸位,馬蹄只管向南踩去!慶功一事,先以敵人頭顱做碗,鮮血為酒,京觀為桌,豪飲之!”

一向極少真情流露的皇帝陛下,竟然在聖旨上用瞭如此感性的措辭。

這讓那些本就殺紅了眼的大驪武將,如何能夠不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