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章 遠遊北歸

遊人稀疏。

除了在獨木橋兩端收錢的山門女子,橋上幾乎看不到客人。

一位身材矮小、身穿麻衣的老人,長得很有匪氣,個子最矮,但是氣勢最足,他一巴掌拍在一位同行老者的肩頭,“姓荀的,愣著作甚,掏錢啊!”

那荀姓老者,正忙著跟那位妙齡女子詢問此處風景有何獨到之處,給按住肩頭後,立即很狗腿地掏出九顆雪花錢,當那冤大頭。

而這位掏腰包的老人,正是朱斂嘴裡的荀老前輩,在老龍城灰塵藥鋪,贈送了朱斂好幾本神仙打架的才子佳人小說。

朱斂是很佩服這位前輩的學識的,學問做得很是精深了。

之後隋右邊便是去往這位老人所在的桐葉洲玉圭宗,在桐葉宗杜懋飛昇失敗後,元氣大傷,玉圭宗如今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一洲執牛耳者。

剩餘一位相貌平平的老人,欲言又止,想要勸說一下這位大大咧咧的至交老友,人家荀老前輩好心好意跨洲拜訪你,你從頭到尾一點好臉色都不給,算怎麼回事?真當這位前輩是你那無敵神拳幫的晚輩子弟了?何況這次如果不是荀老前輩出手相助,那杜懋遺落人間最大的那塊琉璃金身碎塊,自己又豈能順利拿到手。

退一萬步講,荀淵,終究是桐葉洲的仙人境大修士,更是玉圭宗的老宗主!你一個跌回元嬰境的傢伙,哪來的底氣每天對這位前輩吆五喝六?

這位老人,正是蜂尾渡的那位上五境野修,也是姜韞的師父。

所以這條獨木橋,當年正是老人結成金丹客的福地。

那位才三境修士的婢女,可認不出三人深淺,別說是她,就算是那位觀海境山主站在這裡,一樣看不出底細。

一位仙人境,一位玉璞境,一位元嬰境。

隨便哪個一跺腳,估計這座山頭都要塌掉。

在荀淵交過了錢後,三位老人緩緩走在獨木橋上。

論歲數和修為,都是荀淵為尊。

可這位桐葉洲一尺槍,在寶瓶洲玉面小郎君跟前,實在是硬氣不起來。

一次觀看同一場鏡花水月,小郎君破天荒主動詢問一尺槍能不能打,如果能打,就來幫個小忙。

荀淵拍胸脯保證就算不能打,也絕不至於拖後腿。

然後身為練氣士卻給門派取了個無敵神拳幫的老幫主,就給了荀淵一個地址,約好在那邊碰頭。

荀淵便直接御風而去,可謂風馳電掣。

結果是神誥宗那位剛剛躋身十二境沒多久的道家天君,跟蜂尾渡口的玉璞境野修,起了衝突,雙方都對那塊琉璃金身碎塊勢在必得,僵持不下。

如果不出意外,不論最終結果是什麼,最少無敵神拳幫都會與神誥宗結怨。

結果荀淵出現後,立即才打破了僵局。

勉勉強強算是皆大歡喜,玉璞境野修花錢買下那塊千年難遇的大塊琉璃金身,幾乎掏空了家底,可顯而易見,名義上寶瓶洲的修士第一人,道家天君祁真,是退讓了一大步的,除了收錢之外,荀淵還幫著神誥宗跟坐鎮寶瓶洲版圖上空的一位儒家七十二賢之一,討要了那塊琉璃金身逃竄、鑽進的一座遠古不知名破碎洞天遺址,交由天君祁真帶回宗門修繕和縫補,若是經營得好,就會成為神誥宗一處讓弟子修行事半功倍的小福地。

一般而言,上五境修士,都不會輕易進入洞天福地的碎片,只是事無絕對。

何況浩然天下的儒家聖人們,其中就專門有“開疆拓土”的一撥聖賢,去尋覓那些飄蕩在光陰長河底部的遺址,打撈起來後,或者穩固為新的洞天福地之一,或者直接將其逐漸融入浩然天下版圖。

歷史上因此而徹底隕落於光陰長河的儒家聖人,不在少數,為此折損大道根本的,更是不計其數。

只是這些兇險和付出。

人間不知。

————

李槐到了大隋山崖書院求學後,雖然一開始給欺負得不行,只是雨過天晴,之後不但書院沒人找他的麻煩,還新認識了兩個朋友,是兩個同齡人,一個天資卓絕的寒族子弟,叫劉觀。

一個生於世代簪纓的大隋豪閥,叫馬濂。

貧苦出身的劉觀膽大包天,總是會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出身最好的馬濂反而畏畏縮縮,做什麼都放不開手腳,成了他們兩個的小跟班,整天只管跟著劉觀和李槐廝混,由於馬濂所在家族,是大隋頭等豪閥,與戈陽高氏又有聯姻,馬濂更是嫡長孫,如今卻跟李槐劉觀廝混在一起,所以很受大隋書院其他同齡人的排擠,被嘲諷為馬屁蟲和錢袋子。

入夏後,三位同年同窗同學舍的孩子,學院夜禁後,仍是偷摸出學舍,要去湖邊納涼,這是要給夫子逮著,可是訓斥抄書、罰站吃板子的事情。

今夜劉觀帶頭,走得大搖大擺,跟書院先生巡夜似的,李槐左右張望,比較謹慎,馬濂苦著臉,耷拉著腦袋,小心翼翼跟在李槐身後。

三人順順利利來到湖邊,劉觀脫了靴子,雙腳放入微涼的湖水中,覺得有些美中不足,轉頭對如釋重負的一個同伴說道“馬濂,大夏天的,悶熱得很,你們馬家不是被稱為京城藏扇第一家嘛,回頭拿三把出來,給我和李槐都分一把,做課業的時候,可以扇風去暑。”

馬濂苦著臉道“我爺爺最精貴那些扇子了,每一把都是他的心肝寶貝,不會給我的啊。”

劉觀白眼道“那就偷幾把你爺爺不經常拿來出把玩的扇子,真給現了,難道還能打死你這個孫子?”

馬濂欲哭無淚。

李槐打圓場道“算了,馬濂膽兒小,臉上最藏不住事,真要他回家偷扇子,估計一到家就給爹孃看出了馬腳。”

馬濂使勁點頭。

劉觀嘆了口氣,“真是白瞎了這麼好的出身,這也做不得,那也不敢做,馬濂你以後長大了,我看出息不大,最多就是吃老本。你看啊,你爺爺是咱們大隋的戶部尚書,領文英殿大學士銜,到了你爹,就只有外放地方的郡守,你叔叔雖是京官,卻是個芝麻綠豆大小的符寶郎,以後輪到你當官,估摸著就只能當個縣令嘍。”

馬濂唉聲嘆氣,沒有還嘴,既沒那跟劉觀吵架的膽識氣魄,更是因為覺得劉觀說得挺對。

三人當中,教書先生雖然責罵劉觀最多,可是瞎子都看得出來,夫子們其實對劉觀期望最高,他馬濂不上不下,比萬年墊底的李槐的課業略好一些。

李槐拍了拍馬濂肩膀,安慰道“當個縣令已經很厲害了,我家鄉那邊,早些時候,最大的官,是個官帽子不知道多大的窯務督造官,這會兒才有了個縣令老爺。再說了,當官大小,不都是我和劉觀的朋友嘛。當小了,我和劉觀肯定還把你當朋友,但是你可別當官當的大了,就不把我們當朋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