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零一章 有些道理很天經地義

她嘴上如此叮囑,女子視線迅瞥過那肩頭蹲猴的老人,和那個走到一輛牛車附近的年輕人,然後她內心一震,後者無事,依舊茫然無知自己師弟的冒犯言語,但是那位原本伸手在給肩頭小猴兒餵食的老人,轉頭望向她,扯了扯嘴角,神色不善。女子站起身,抱拳告罪。

老人卻不太領情,視線遊移不定,將她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然後嘴角冷笑,不再多看,似乎有些嫌棄她的姿色身段。

女子倒是不太上心,她那師弟卻差點氣炸了胸,這老不死的傢伙竟敢如此辱人!他就要先前踏出一步,卻被師姐輕輕扯住袖子,對他搖了搖頭,“是我們失禮在先。”

年輕男人狠狠剮了一眼那耍猴老人,將其面容牢牢記在心頭,進了隨駕城,到時候奪寶一事拉開序幕,各方勢力糾纏不清,必會大亂,一有機會,就要這老不死的傢伙吃不了兜著走。

陳平安其實將這一切都收入眼底,有些感慨,莫名其妙就結了仇的雙方,脾氣真是都不算好。

其實這銀屏國周邊十數國,是靈氣淡薄、不宜修行的貧瘠地界,多是江湖武夫橫行,春露圃渡船的宋蘭樵說這裡邊的練氣士,就是一群井底之蛙,喜歡趴在小池塘裡邊窩裡橫,外邊真正的得道修士,不稀罕那點蠅頭小利,裡邊的修士也樂得沒有過江龍來搗亂,關起門來作威作福,以兩大死對頭門派為的兩位境界稀爛的金丹修士,各自領著一群小嘍囉打來打去,聽說對峙了好幾百年了。

不過宋蘭樵說得輕巧隨意,陳平安還是習慣謹慎走江湖,小心駛得萬年船。

山上修士,萬千術法稀奇古怪,一旦廝殺起來,境界高低,甚至法器品秩好壞,都做不得準,五行相剋,天時地利,運道轉換,陽謀陰謀,都是變數。

進了城,為了免得那賣炭漢子誤以為自己心懷不軌,陳平安就沒有一起跟著去火神祠集市,而是先去了那座城隍廟。

其實陳平安看得出來,那個漢子是一位純粹武夫,約莫是三境巔峰左右,在見到自己的身形後,漢子才故意呼吸渾濁、腳步輕浮起來,想必在銀屏國江湖上,一位底子還不錯的三境武夫,本該小有名氣才對,至於為何成了個鄉野樵夫賣炭人,拖家帶口掙辛苦錢,想必也會有他自己的故事。這些陳平安不會去探究,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在雙方分道揚鑣之後。

漢子牽著牛車,兩個孩子依舊無憂無慮,四處張望,漢子笑了笑,轉頭看了眼那個年輕遊俠的遠去背影,自言自語道“連我是個江湖人都沒看出來,那就該是二三境的後生了,唉,怎的就來趟這渾水了,那些個在山上修了仙法的神仙,可不就是蛟龍一般的存在,隨便晃盪一下尾巴,就要淹死多少百姓?”

那邊。

陳平安笑了笑。

那漢子是個心善的,故意多提了一嘴,說北邊的那座靈寶城,值得去看的地方更多。應該是想要讓自己早些離開隨駕城這座是非之地。

巧了,那耍猴老人與年輕負劍男女,都是一路,跟陳平安一樣都是先去的城隍廟。

陳平安便故意慢了腳步,與他們拉開距離,然後在半路一座字畫鋪子駐足,在鋪子裡邊看了一炷香的字畫,沒買字畫,倒是花了幾兩銀子,買了幾本原本店鋪用來當添頭附贈的冊子,專門介紹銀屏國一帶各朝各代丹青妙手的成名作,書籍版刻還算精良,只不過算不上什麼善本,內容討喜而已。

收入竹箱後,離開鋪子,已經不見老人與男女的身影。

臨近城隍廟後,陳平安臉色有些凝重,香火嫋嫋,在城隍廟外的大街上,就能聞著那股香火獨有的氣味,但是走過的山水祠廟多了,就會知道,香火多寡濃淡,並不重要,而在精純二字,一座朝廷敕封的正統祠廟也好,百姓或是精怪擅自建立的淫祠也罷,都要看那香火精華有幾斤幾兩。在陳平安凝神望去之後,只見這座氣勢巍峨規模宏大的城隍廟,香火縈繞,像是被城隍爺用了秘法拘押起來,半點不洩露出去,這就屬於僭越之舉了,所有朝廷正統祠廟,山水神只、城隍廟和文武廟在內,都要反哺一地山水,會剝離出一部分香火精華散入周邊天地,以此在冥冥之中裨益蒼生,庇護百姓,這才能夠形成一個迴圈,而不是像眼前這座城隍廟這樣,滴水不漏,悉數收入自家囊中。

陳平安輕輕嘆息,其實可以理解,這是廟中那尊金身神只用來吊命的自救之舉,當下已經顧不得其它了,有些類似飲鴆止渴,長久以往,禍事只會不斷累積變大。

世間人與事,理解那些脈絡,不意味著認同。

陳平安沒有走入這座按律司職守護城池的城隍廟,先前那位賣炭漢子雖然因為想要藏拙,故意說得不太真切,可多半是親自來過這裡拜神祈願且心誠的,不敢胡亂開口,所以對前後殿供奉的神仙老爺,陳平安大致聽了個明白,這座隨駕城城隍廟的規制,與其它各地差不多,除了前後殿和那座魁星樓,亦有按照本地鄉俗喜好自行建造的財神殿、元辰殿等。不過陳平安還是與城隍廟外一座開香火鋪子的老掌櫃,細細詢問了一番,老掌櫃是個熱絡健談的,將城隍廟的淵源娓娓道來,原來前殿祭祀一位千年之前的古代武將,是早年一個大王朝名垂青史的功勳人物,這位英靈的本廟金身,自然在別處,此地真正“監察福禍、巡視幽明、領治亡魂”的城隍爺,是後殿那位供奉的一位著名文臣,是銀屏國皇帝誥封的三品侯爺。

說到這份誥命的時候,老掌櫃笑眯眯問道“年輕人,是不是想不通為何只是個三品侯爺,這位文官老爺生前可是當了正二品尚書的。”

陳平安笑道“是有些奇怪,正想與老掌櫃問來著,有說法?”

若說這浩然天下眾多祠廟的規矩講究,陳平安其實早已門兒清了。只不過想要做到入鄉隨俗,到底怎麼個隨法,自然是入鄉先問俗。

老掌櫃笑著不說話。

陳平安趕緊跟香火鋪子請了一筒香。

上道。

老掌櫃哈哈大笑,這才開始說起裡邊的那點門道,“年輕人你一看就是混江湖的,所以不曉得這官場,很正常,官場上的爵位與官品,是不太一樣的,更別提這些受香火供奉的神仙老爺們的品秩,又不一樣,怎麼,聽迷糊了吧?”

陳平安點點頭,笑道“是有些複雜了。”

老掌櫃開始顯擺起來自己的學識,搖頭晃腦道“咱們這位城隍爺,早先在開國皇帝手上,其實才封了位四品伯爺,只是一直香火靈驗,前些年新帝登基後,又下了一道聖旨,將咱們這位城隍爺追贈為三品侯爺,當時好大的排場,禮部的尚書老爺親自離京,那麼大一個官,親自帶著聖旨到了咱們隨駕城,進城後,又挑了個黃道吉日,鋪子外邊這條街,瞧見沒,那天天未亮,就有大隊衙役從頭到尾,都先灑水清洗了一遍,還不許外人旁觀,我是為了看這場熱鬧,前一夜就乾脆睡在鋪子裡邊了,這才得以見到了那位尚書老爺,嘖嘖,真不愧是文曲星下凡,哪怕遠遠看一眼,咱都覺得貴氣。”

老掌櫃得意洋洋,“咱們這,別看只是座郡城,可是前邊那位自家城隍爺的待遇,已經相當於州城城隍爺了,除了京城城隍廟與陪都那座都城隍廟,誥命便再沒有更高的了。年輕人,所以你請了香,去廟裡一定要多拜拜,多磕頭,雖說這城隍廟歷來是讀書人求文運更靈驗些,但是咱們城隍爺官位高,本事大,想來你只要心誠一些,也會庇護一二。”

陳平安又問了些城隍廟內的文武屬官,果然還是配奉判官二人、城隍六司,以及日夜遊神兩尊、和枷鎖將軍一位。這些輔佐城隍爺的屬官,又各有來歷,老掌櫃無比熟稔,說得有門有道,只是當陳平安問起可曾親眼見過城隍爺顯靈現身,老掌櫃便有些啞口無言,臉色有些不自然,回了一句咱們這些老百姓,哪裡能夠見著城隍爺的真身,便是站在了眼前,也認不得才是。

陳平安笑道“理應如此,老話都說真人不露面露面不真人,想必這些神靈更是如此。”

老掌櫃臉色這才好轉。

銀屏國城隍爺的禮制,與寶瓶洲大體相同,但仍是有些出入,品秩和配奉兩事上,便有差異。

但是銀屏國當今天子的追封一事,有些不同尋常,應該是察覺到了此處城隍爺的金身異樣,以至於不惜將一位郡城城隍越級敕封誥命。

陳平安離開香火鋪子後,站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了眼城隍廟。

寧睡墳冢,不睡破廟。

即是此理。

一旦世間山水靈氣轉換、很容易招來福禍顛倒的局面。

陳平安走向那座火神祠,城隍廟氣象尚未有崩散跡象,應該還可以維持一段時日。

火神祠那邊,也是香火鼎盛,只是比起城隍廟的那種亂象,此地更加香火清明平穩,聚散有序。

但是同樣沒有步入其中,他如今是能夠以拳意壓制身上的古怪事,但是涉足祠廟之後,是否會惹來不必要的視線關注,陳平安沒有把握,如果不是這趟北俱蘆洲東南之行太過倉促,按照陳平安的原先打算,是走完了骸骨灘那座搖曳河水神廟後,再走一遭世俗王朝的幾座大祠廟才對,親自勘驗一番。畢竟類似搖曳河祠廟,主人是跟披麻宗當鄰居的山水神只,眼界高,自己入門燒香,人家未必當回事,人家見與不見,說明不了什麼,不過那位一洲南端最大的河神,沒有在祠廟現身,卻扮演了一番撐蒿船伕、想要好心點撥自己來著。

陳平安又在火神祠附近的香火鋪子逛蕩一次,詢問了一些那位神靈的根腳。

有一點與城隍廟那位老掌櫃差不多,這位坐鎮城南的神靈,亦是從未在市井真正現身,事蹟傳說,倒是比城北那位城隍爺更多一些,而且聽上去要比城隍爺更加親近百姓,多是一些賞善罰惡、嬉戲人間的志怪野史,而且歷史久遠了,只是代代相傳,才會在後人嘴上流轉,其中有一樁傳聞,是說這位火神祠老爺,曾經與八百里之外一座洪澇不斷的蒼筠湖“湖君”,有些過節,因為蒼筠湖轄境,有一位水仙祠廟的渠主夫人,曾經惹惱了火神祠老爺,雙方大打出手,那位大溪渠主不是敵手,便向湖君搬了救兵,至於最終結果,竟是一位未曾留名的過路劍仙,勸下了兩位神靈,才使得湖君沒有施展神通,水淹隨駕城。

陳平安想了想,便直接離開了隨駕城,直接揀選了一條山嶺小路,秘密去往那蒼筠湖轄境的水仙祠,若是那位自封“渠主”、品秩其實不過相當於河婆的神只果真還在,便可以旁敲側擊一番,看看能否從中知曉隨駕城的內幕。若真是殃及一城的禍事,還是要管上一管的。若是小地方的神仙打架,則看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