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四十四章 下城頭

所以下山之前,左右主動與鍾魁說了句話,“我小師弟借給你的那支小雪錐,你是想著稀裡糊塗矇混過關,不打算還了?”

鍾魁差點當場熱淚盈眶。

還不還的,可以暫且不提,關鍵是與這位劍仙前輩,是自家人啊。

陳平安這小子可以啊,竟然成了這位前輩的小師弟,那麼我鍾魁與陳平安是好兄弟,左右就等於是我的師兄了。

天底下有比這更合情合理的事情嗎?

鍾魁便委委屈屈,與自家師兄半點不客氣,下山路上,與左右開始說起了自己在扶乩宗的慘淡遭遇,不受人待見,吃閉門羹,挨白眼……

把扶乩宗宗主嵇海給氣得臉色鐵青,原本心中那點愧疚,蕩然無存。

左右思量片刻,先後以心聲詢問了鍾魁和嵇海,最後說道“嵇海,你可以讓鍾魁誓,那樁秘術不傳外人,既然他已經不是儒家門生,可以同時擔任扶乩宗供奉。不過我只是外人,隨口一提。”

嵇海嘆了口氣,竟是點頭答應下來。

鍾魁也無異議。

嵇海將左右一路送到了山門口,鍾魁再想到自己與黃庭先前登山的光景,真是比不了。

左右剛好與鍾魁同行,要去趟太平山。

鍾魁問道“前輩,如何成了陳平安的師兄?”

左右笑道“先生強塞給我的小師弟,勉強認了。”

鍾魁啞然。

————

便是那市井灶房砧板旁邊的菜刀,剁多了菜蔬魚肉,年月一久,也會刀刃翻卷,越來越鈍。

鈍刀需磨。

可蠻荒天下一場緊接著一場的連綿攻勢,除了用堆積成山的妖族屍骸,換取劍氣長城劍修的飛劍和性命,最重要的一點,還是不給城頭劍仙任何磨劍的機會,若想養劍些許,撤出戰場片刻,那就需要拿中五境劍修的性命和飛劍來換。

以往蠻荒天下的攻城戰,不成章法,斷斷續續,意外極多,戰場上的調兵譴將,後續兵力的趕赴戰場,以及各自攻城、擅自離場,經常斷了銜接,所以才會動輒休歇個把月甚至是小半年的光景,一方曬完了日頭,就輪到一方看月色,戰事爆期間,戰場也會慘烈異常,血肉橫飛,飛劍崩碎,尤其是那些大妖與劍仙突然爆的捉對廝殺,更是光彩奪目,雙方的勝負生死,甚至可以決定一處戰場甚至是整個戰爭的走勢。

但是絕對沒有如今這一場大戰,來得讓雙方都感到沉悶且窒息。

好像沒有任何人能夠最終決定什麼,大妖各展神通,劍仙凌厲出劍,誰都未能一錘定音,生生死死,勝勝負負,都最終被戰場淹沒。

最大的一場戰役,最為驚心動魄的那場廝殺,當屬大妖重光搬移五嶽到戰場上,王座大妖仰止,坐鎮其一,李退密三位劍仙先後拼死破局,左右隨後入場,各方隱匿大妖現身圍殺,老劍仙董三更離開城頭,增援左右,左右最終被隱官蕭愻一拳偷襲重創,以此落幕。

蠻荒天下六十軍帳,源源不斷的兵力補給,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攻城,銜接緊密,滴水不漏,蠻荒天下襬明瞭不給劍氣長城半點休養機會,尤其不願意給上五境劍仙半點喘氣機會。在這種形勢嚴峻、壓力極大的情況下,原本最初讓劍仙倍感束手束腳的出劍,那種依循隱官一脈的規矩,不夠痛快的出劍,效果就逐漸顯露出來。

在這之前,城頭之上,個體殺力的強大無匹,個體劍仙的卓絕風采,作為一種必須的代價,都被無形中淡化了,換來的結果,就是整體劍陣的殺力更強一籌。

如今當某位劍仙的撤離戰場,養劍休歇,弊端也就隨之被縮減。

因為隱官一脈對劍陣的鑽研、滲透,不斷下沉,別說是上五境劍仙,隱官一脈不但熟悉每一位元嬰、金丹劍修的飛劍與本命神通,如今對於其餘三境劍修的本命飛劍,也到了一種爛熟於心的誇張地步。

水無常勢,兵無常法,城頭劍修不斷變陣,更換駐守位置,與許多原本甚至都沒有打過照面的陌生劍修,不斷相互磨合,

以三三兩兩飛劍,相互配合,甚至是數十把飛劍結陣,疊加本命神通,只要熬得過初期的磨合,便可以威力驟增。

光是五行之屬的飛劍與神通,結為一陣,劍氣長城之上,如今就有三十一座劍陣之多。

以前劍氣長城,就像是一個大戶人家,家底之豐厚,到底有多少金銀、良田,可能自己都不清楚。

如今的劍氣長城,就是牆角縫裡的一顆銅錢,都要撿起來,記在賬本上。

能夠有此局面,隱官一脈,人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這之中,又以愁苗劍仙對飛劍、神通的瞭解,林君璧的大局觀,統籌謀劃,郭竹酒某些靈光乍現的奇怪想法,三人最為建功。

但是在此期間,隱官一脈的排兵佈陣,不是沒有出現紕漏,甚至有些過錯,是需要戰場上的劍修,拿飛劍與身家性命去彌補的致命錯誤。

隱官一脈的劍修之間,也不是沒有大傷和氣的爭吵,相互怨懟,畢竟同一座小戰場上,往往會出現存在分歧的兩種方案,在結果出現之前,兩種方案,誰都不敢說勝算更大,更加穩妥。若是戰場走勢按照預期展,還好說,一旦出現問題,就很麻煩,錯的一方,愧疚難當,對的一方,也憋悶。

最激烈的一場爭執,生在徐凝與曹袞之間,爭得面紅耳赤,雙方差點就要問劍一場。

避暑行宮制定出來一個方案,導致劍氣長城兩位地仙劍修戰死,連帶中五境劍修三十一人,悉數人死劍毀。

人人痛心,玄參負責制定具體方案,更是悔恨異常,徐凝的言語,雖然起先也只是牢騷一句,可到底是火上澆油,玄參神色黯然,心中有愧,沒有反駁什麼,與玄參關係極好的曹袞忍不了,直接開罵,讓徐凝嘴巴乾淨點,少當事後聰明人。

徐凝直接把玄參的祖宗十八代都給問候了一遍。

玄參棋力高,不然也不會經常與林君璧對弈,還能夠互有勝負,罵人更是一絕,罵得徐凝臉色鐵青,就要問劍。

當時大堂氣氛凝重至極,一旦問劍,無論結果,對於隱官一脈,其實沒有贏家。

羅真意便說了句,先前徐凝方案,若是選用,豈會如此折損嚴重,如果沒記錯,就是被你們駁回的,徐凝怎麼就是事後聰明了。

常太清與徐凝、羅真意本就是一個山頭的,與徐凝更是生死好友,便說了句更重的言語,事前蠢,事後犯錯不認,更是蠢。

外鄉劍修宋高元,雖然平時與羅真意他們走得近,但是在此事上,顯然是站在曹袞、玄參這邊,便直接與常太清爭鋒相對,大吵起來。

林君璧試圖勸架,結果兩邊不討好,董不得不好罵徐凝與玄參,罵一罵林君璧是沒負擔的。

郭竹酒沒見過這種陣仗,破天荒有些不知所措,好像說什麼做什麼都是個錯。

如果不是陳平安與愁苗沉得住氣,本土劍修與外鄉劍修這兩座作為隱蔽的山頭,幾乎就要因此出現裂痕。

愁苗與陳平安對視一眼後,愁苗劍仙便先讓徐凝先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