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二十七章 五至高,四仙劍,一白也

然後出現了一場水火之爭。這就是楊老頭對阮秀、李柳所謂的你們雙方罪責最大。

再有持劍者負責破甲。傳聞兩者皆已隕落,而且按照常理,確實理當如此,這也是楊老頭為何始終將她視為以劍靈姿態延續萬年的緣由。加上她自己又故意以劍侍姿態存世,

最終三教祖師與兵家老祖,四人聯手登天最高處,打碎舊天庭。

無累難得有些猶豫。

趙天籟說道“不得不承認,躋身十四境,確實比較難。”

老秀才的合道天地,是憑藉聖賢功德與山河合道,與天地共鳴。

亞聖更早憑此合道中土神洲,一洲山河,就是浩然天下的半壁江山。

白也的十四境,大道契合,卻是白也自己心中詩篇,簡直就是讓人歎為觀止,某種意義上,比起合道天地一方,讓人更學不來。後世唯一一個被讀書人視為才情直追白也的大文豪,一位被譽為萬詞之宗的風流人物,卻也要感傷一句“詩到白也,堪稱人間幸運,詩至我處,可謂一大厄運”。

此人尚且如此自嘲,不得不轉詩為詞,還讓旁人與後世,如何敢以詩詞合道?

醇儒陳淳安,肩挑日月,心中光明,是要與心中聖賢道理真正合道。

蠻荒天下那位已經死在戰場上的荷花庵主,辛苦煉化月魄,是想要進入浩然天下,與更多福地洞天的明月不斷合道為一。

火龍真人,身為龍虎山天師府半個自家人的外姓大天師,被浩然天下練氣士譽為火法、水法和雷法三絕,反而合道不易。

符籙於玄,欲想合道之物,是酒葫蘆裡的半真半假的那條心相“星河”。

遠古道家曾有樓觀一派,結草為樓,擅長觀星望氣,故而名為樓觀,於玄對這一脈道法造詣極深,而且樓觀一脈,與火龍真人,大道緣法不淺。火龍真人和符籙於玄,兩人成為摯友,不單單是性情相投那麼簡單,切磋道法,相互砥礪,未嘗沒有那大道同行、聯袂躋身十四境的想法。

趙天籟輕輕嘆了口氣,輕輕一揮袖,稍稍開啟禁制,免得到時候給某人找到由頭叫苦喊冤。

小道童都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煉真最為後知後覺,她也最是無奈。

煉真小聲問道“我去待客?”

大天師沒好氣道“待什麼客,他是主人我是客人。”

三座學宮,中土穗山,鎮白澤樓,白也在第五座天下打造的草堂……此人哪次不是反客為主,表現得比主人還主人,恨不得以主人身份拿出家底來幫忙待客。

龍虎山天師府內宅禁地。

此地禁制森嚴,猶勝符籙於玄的祖山。

一個鬼鬼祟祟的老秀才偷摸而來,先不去摘星臺,而是心中默喊幾遍,主人不應,就當答應了,給他直接來了大天師的私邸內宅,總算沒好意思直接跨門而入,而是站在前廳外,停步仰頭,懸有讚頌當代大天師仙風道骨、道德清貴的一副對聯,老秀才嘖嘖稱奇,真不知道天底下有誰能有這等生花妙筆。當代大天師也是個眼光好的,捨得摘下原先那副內容一般般的楹聯,換上這副。

楹聯內容,口氣極大。

道尊德貴法高通天,吾在此山中。羽衣卿相仗劍危坐,仙風契清涼,我不知道誰知道。

鎮妖伏魔心繫凡間,萬邪退散去。黃紫貴人懸印御風,神骨壓五嶽,誰不修行我修行。

橫批則是“天人合一”。

若是入門再去中廳,就是那頭天狐的修道之地了。

後廳則是當代大天師的問道之地。

遙想當年,先生跟幾個弟子一個個在牆角根那邊喝了酒,拿手當扇子使勁散酒氣,就聊到了天師府的這頭天狐,有猜是九條還是十條尾巴的,也有猜測那狐仙,是不是有心想要與大天師結成道侶而求之不得的,最後便問先生答案,老秀才當時還名聲不顯,哪裡有錢去遊歷天師府,一些個說法,都是從野史雜書上邊搬來的,連老秀才自己都吃不準真假,又不好胡亂與弟子瞎掰,只說子不語怪力亂神,教一個少年大失所望,後來老秀才成了名,出門都不用花錢了,自有人出錢,隆重邀請文聖去各地講學傳道,老秀才就專程走了一趟龍虎山,偏不乘坐那仙家竹筏渡船,選擇手持青竹杖,徒步大搖大擺上了山,當時天師府擺出那陣仗,真真了不得,前無古人不敢說,前無幾個古人,老秀才問心無愧。

只見當時那條神道兩旁,皆是黃紫貴人和各大宮觀、道庵的修道神仙,而且人人既驚且喜,驚訝的是文聖在這之前,從不踏足儒家學宮書院之外的仙家府邸,所以算是為龍虎山破例了,而且據說還是文聖主動與天師府遞交文書,饒是龍虎山這般道門聖地,都由不得修道人不欣喜幾分。喜的是當然是文聖駕臨龍虎山,而且當時正值再次贏過三教辯論,更有那接連兩樁驚世駭俗之舉,一樁是去往天幕,伸長脖子請那道老二往這裡砍往這裡砍,再就是辯論結束後,有請釋道兩祖落座。

老秀才高居文廟第四神位,連贏兩場爭論,故而那時候文聖出人意料蒞臨龍虎山,以至於連大天師都破天荒親自在山門迎接。

最終老秀才與當代大天師一起坐在那前廳,老秀才一邊以誠待人說著天地良心的肺腑之言,眼光卻一直斜瞥中廳,每喝一口茶,嘿嘿笑一聲。

老秀才總算沒好意思徑直跨過門檻,轉去別處逛蕩起來。

將龍虎山祖山當做了自家庭院一般,反正道理是有的,與主人太過客氣不算好客人。

老秀才忍不住回望一眼楹聯和橫批,不枉費自己當年連刷子、漿糊都一併帶上山了,都不勞駕大天師費力張貼。

什麼叫客人,這就叫貴客!

去了那龍虎山祖師堂所在的道德殿,懸掛歷代祖師掛像,還有十二尊陪祀天君,除了代大天師的兩位高徒之外,其餘都是歷史上龍虎山的外姓大天師。

祖師堂內大柱上盤踞有八條符籙金龍,傳聞仙人只要幫忙點睛,再噓以白雲,便有龍從雲生,出門去鎮壓一切入山犯忌妖邪。

老秀才唏噓一番,龍虎山的開山祖師,確實豪傑,當年禮聖率領眾人遠遊征伐神靈餘孽,雖然成效不大,畢竟天外之大,無法想象,禁制之多,更是無比誇張,可其實慘烈廝殺是很有幾場的,龍虎山第一代大天師就是在歸途隕落,而此人的身死道消,又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龍虎山在後世,最終失去了“符籙為”的說法,不過也絕對算不得符籙於玄乘人之危,大道補缺罷了。

老秀才便在門外作了一揖,權當遙遙祭拜先賢。

一口天井,名為鎮妖井,井口懸有一塊玉璞鏡。關押著被天師府各地鎮壓、拘押回山的作祟山精-水怪。

天井四周圍有一圈白玉護欄,雕刻有雪白蛟龍在內的九尊異獸,是歷代天師府黃紫貴人煉化的雷電之精。

一座從不開啟的大殿,大門上張貼有歷代大天師以信物天師印層層加持的一道符籙,傳聞裡邊鎮壓著無數兇祟邪魔。

歷代大天師,一生中會有前後兩次鈐印,分別是在接印時與辭印時。

大天師私宅後院,還種植有一棵樹影婆娑的千年老桂,高出院牆太多,老秀才在地上瞧了半天,還是沒能找到一塊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