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四十八章 山水有重逢

陳平安這一路行來,掃了幾眼各家鋪子的貨物,多是王朝、藩屬世俗意義上的古物珍玩,既然並無靈氣,就算不得靈器,能否稱之為山上靈器,關鍵就看有無蘊藉靈氣、經久不散,靈器有那死物活物之分,如一方古硯,一枝禿筆,沾了些許先賢的文運,靈氣沛然,若是儲存不善,或是鍊師消耗太多,就會淪為尋常物件。一把與道門高真朝夕相處的拂塵、蒲團,未必能夠沾染幾分靈氣,而一件龍袍蟒服,同樣也未必能夠遺留下幾分龍氣。

靈器當中的活物,品秩更高,山上美其名曰“性靈之物”,大抵是能夠汲取天地靈氣,溫養材質本身。

至於法寶,別說凡俗夫子,就是已是修道之人的山澤野修,一輩子也未必能夠見到幾回,事實上地仙之下的野修,都不太樂意跟法寶打交道,畢竟往往是此物一露面,就意味著他們與譜牒仙師在打生打死。僥倖打贏了,打了小的,還會惹來老的,總歸是極少佔到便宜的,更何談打輸了,極有可能都沒人幫忙收屍。

陳平安只買了一把不太起眼的小攮子劍,一柄鍍金夔龍飾件的黑鞘腰刀,勉強能算靈器,多半曾經供奉在地方武廟或是城隍閣的緣故,沾了幾分殘餘的香火氣息。擱在世俗山下的江湖武林,能算兩把神兵利器,各自賣個五六千兩銀子不難,陳平安花了十顆雪花錢,鋪子說是買一送一。其實陳平安當包袱齋的話,沒啥賺頭。唯一能夠書算上撿漏的物件,是貨真價實的靈器,書上“玉砌朱欄”中的一塊材質似白玉的石質日晷,看那背面銘文,是一國欽天監舊物,鋪子這邊售價八顆雪花錢,在陳平安眼中,真實價格最少翻兩番,隨便賣,就是過於大了些,如果陳平安今天是獨自一人逛蕩集市,扛也就扛了,畢竟連更大的藻井都背過。

要是換成陳平安當店主,就不該標價八顆雪花錢,太雞肋了,沒有方寸物的練氣士,難不成花了八顆雪花錢不說,註定短期無法脫手,就要眾目睽睽之下,揹著這麼大一物件,然後一路走南闖北?乾脆標價一顆小暑錢,回頭讓買家背起來也帶勁些,兜裡八顆雪花錢,跟懷揣著一顆小暑錢,感覺能一樣嗎?當然不能。

所以陳平安最後就蹲在“小書山”這邊翻翻撿撿,小心翼翼,多是掀開書頁一角,不曾想店鋪夥計在門口那邊撂下一句,不買就別亂翻。陳平安抬起頭,笑著說要買的,那年輕夥計才轉頭去照顧其他的貴客。

陳平安挑選了幾大斤官印秘藏書籍,用的是官府公文紙,每張都鈐蓋有官印,並記年號,一捆經廠本叢書,誰寫誰印誰刻誰印,都有標註,紙張極其厚重。還有一捆開花紙書,出自私人藏書樓,傳承有序,卻觸手若新,足可見數百年間的藏在深閨,堪稱書林尤物。

不過真正值錢的書籍,值錢到讓店鋪修士都有所耳聞的某些皇室殿藏秘本,肯定待遇又有所不同。

陳平安買了一大麻袋書籍,背在身上,結結實實,百餘斤重。

付出的不過是五顆雪花錢,一顆雪花錢,可以買二十斤書,要是陳平安願意砍價,估計錢不會少給,卻可以多搬走二十斤。

只是陳平安沒跟鋪子討價還價,怕一個忍不住,就包圓全買了,到時候別說方寸物,連一件咫尺物都裝不下。

還是講個眼緣好了。

孩子們當中,只有納蘭玉牒挑書了,小姑娘相中了幾本,她也不看什麼紙張材質、殿本官刻民刻、欄口藏書印之類的講究,小姑娘只挑字型娟秀順眼的。小姑娘要給錢,陳平安說附帶的,幾本加一起一斤分量都沒有,不用。小姑娘好像不是省了錢,而是掙了錢,開心得不行。

陳平安就跟著有些笑意。

一位同樣乘坐綵衣渡船的遠遊客,站在路上,好像在等著陳平安。

其實陳平安早就現此人了,先前在驅山渡坊樓裡邊,陳平安一行人前腳出,此人後腳進,看樣子,一樣會跟著去往黃花渡。

這位來自金甲洲的金丹瓶頸劍修,在渡船上,曾經仗義出手,相助黃麟,當時祭出一把墨籙飛劍,去勢驚人,十分劍仙氣概,只是結局不算太圓滿。

他見著了迎面走來的陳平安,立即抱拳以心聲道“晚輩高雲樹,見過前輩。”

陳平安揹著大包裹,雙手攥住草繩,也就沒有抱拳還禮,點點頭,以中土神洲大雅言笑問道“高劍仙有事找我?”

這就叫投桃報李了,你喊我一聲前輩,我還你一個劍仙。

方才高雲樹耍了個小心思,以金甲洲雅言開口。

這會兒被對方敬稱為劍仙,顯然讓臉皮不厚的高雲樹有些汗顏,他認定了眼前這個深藏不露的刀客,就是那位一劍破開海市、逼退大蜃的劍仙前輩。

雖說對方沒有就此擦肩而過,前輩好脾氣,不曾將自己晾在一邊,反而始終笑著望向自己,極有耐心,但是高雲樹其實當下極有壓力,總覺得自己只是站在這位前輩眼前,就好似雙方問劍一場,在與對方對峙,一言不合就會分出生死,高雲樹趕緊深呼吸一口氣,硬著頭皮說道“能否請前輩吃頓酒?”

陳平安搖搖頭。

高雲樹欲言又止。

陳平安笑問道“高兄你是感謝一位劍仙,還是感謝一位陌生人的相救舉動?”

一樣的感激,卻是兩份心思。

那高劍仙倒是個坦誠人,非但沒覺得前輩有此問,是在羞辱自己,反而鬆了口氣,答道“自然都有,劍仙前輩行事不留名,卻幫我取回飛劍,就等於救了我半條命,當然感激萬分,若是能夠因此結識一位慷慨意氣的劍仙前輩,那是最好。實不相瞞,晚輩是野修出身,金甲洲劍修,寥寥無幾,想要認識一位,比登天還難,讓晚輩去當那束手束腳的供奉,晚輩又實在不甘心。所以若是能夠認識一位劍仙,無那半分利益往來,晚輩哪怕現在就打道回府,亦是不虛此行了。”

陳平安點頭道“高劍仙以誠待人,讓我佩服。”

高雲樹問道“前輩真不是我那家鄉劍仙徐君?”

陳平安疑惑道“劍仙徐君,恕我孤陋寡聞,勞煩高劍仙說道說道。我們邊走邊說。”

高雲樹跟著陳平安一起散步,極為坦誠相待,不但說了那位劍仙,還說了自己的一份心思。

高雲樹所說的這位家鄉大劍仙“徐君”,已經率先遊歷桐葉洲。

高雲樹這趟跨洲遠遊,除了在異鄉隨緣而走,其實本就有與徐君請教劍術的想法。

徐君,是一個在金甲洲戰場上橫空出世的劍仙,世人暫時不知真實姓名,只知道姓徐,是金甲洲本土劍修,但是躋身了上五境,在那場大戰之前,竟然始終籍籍無名。據說這位徐君,與來自劍氣長城的“刻字”老劍仙,齊廷濟,都很投緣。高雲樹就想要來這兒碰碰運氣,若是徐君前輩在金甲洲有開宗立派的遺願,高雲樹就想要就此追隨徐君,好歹撈個名義上的開山祖師之一。

陳平安看似隨意問了金甲洲戰場的情況,高雲樹還是竹筒倒豆子,不介意與這位前輩多說些事蹟。

其中就有提及中土神洲的曹慈,以及兩位與他同鄉的女子武夫宗師,不過高雲樹是山澤野修,山水邸報又被文廟封禁,所以只道聽途說了兩位女子,一個姓石,一個姓裴,高雲樹猜測後者既然姓裴,如此巧合,多半就是那大端王朝的武夫了,他由衷感慨了一番,那大端王朝真是武運昌盛得驚世駭俗,出了裴杯曹慈這對師徒不說,又冒出個比曹慈好像年紀更輕的天才,至於是遠遊境,還是山巔境,不太好說,可遠遊境,那也很誇張了不是,難不成天下武運,真要半出大端嗎?

陳平安在心中大致推算了一下,當年那完顏老景被甲子帳刻字城頭的時分,石在溪,是那鬱狷夫。至於那個比曹慈更加年輕的女子武夫,難道是武神裴杯的又一個嫡傳弟子?

聽完之後,陳平安笑道“我真不是什麼‘劍仙徐君’。”

伸手拍了拍狹刀斬勘的刀柄,示意對方自己是個純粹武夫。

高雲樹壯起膽子,試探性問道“那黃管事為何要獨獨高看前輩一眼,專門讓人送前輩一隻木匣?”

高雲樹趕緊信誓旦旦道“前輩,千萬莫要多想,是晚輩無意間瞧見的。實在是前輩從登船起,就比較特立獨行,讓晚輩記憶深刻。”

好傢伙,真眼尖,敢情是循著蛛絲馬跡,找自己碰瓷來了?

陳平安懶得解釋什麼,不再以心聲言語,抱拳說道“既然是一場萍水相逢,咱們點到即止就好了。”

高雲樹點點頭,也不敢多做糾纏,萬一真是那位劍術通神的劍仙前輩,不管是不是同鄉徐君,既然對方如此表態,自己都不該得寸進尺了,果斷抱拳還禮,“那晚輩就預祝前輩遊歷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