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七十八章 談笑中

一尊身披金甲的神將力士,三頭六臂,手持刀槍劍戟,一閃而逝,縮地山河,幾步跨出,轉瞬之間就來到了吳霜降身前。

一位綵帶飄飄的神官天女,懷抱琵琶,竟是一顆頭顱四張面孔的奇異姿容。

被俊美少年丟擲出的懸空玉笏,被那鎖魔鏡的光柱長久衝擊,星火四濺,天地間下起了一場場金色暴雨,玉笏最終出現第一道縫隙,傳出崩裂聲響。

吳霜降笑道“收起來吧,畢竟是件珍藏多年的實物。”

少年點頭,就要收取玉笏歸囊,不曾想山巔那把鎖魔鏡激射而出的光芒中,有一縷碧綠劍光,不易察覺,好似游魚藏身江河之中,快若奔雷,瞬間就要擊中玉笏的破碎處,吳霜降微微一笑,隨意現出一尊法相,以伸手掬水狀,在掌心處掬起一捧大若湖泊的鏡光,其中就有一條四處亂撞的極小碧魚,只是在一位十四境大修士的視野中,依舊清晰可見,法相雙手合掌,將鏡光碾碎,只餘下那縷劍氣神意,好拿來借鑑砥礪,最終煉化出一把趨於真相的姜尚真本命飛劍。

吳霜降收起法相,攤開手,手心處有一條匍匐蜿蜒的極小綠蛇,被大道鎮壓,不得不縮小至此,不然任由它現出真身,該有,吳霜降突然笑著搖頭,照理說那條已經動彈不得的綠蛇驀然變大,頭有犄角,腹生四爪,一雙淡金色眼眸,分明是一條蛟龍水裔。它纏繞住吳霜降手臂,吳霜降輕輕抖動手臂,蛟龍血肉瞬間全部化作虛無,只是留下的蛟龍虛相,就像只剩下一幅金色筆墨的白描龍圖,仍是糾纏不休,以至於吳霜降的一隻法袍袖子,竟是被那蛟裔扭轉得吱呀作響,那蛟龍張嘴咬住吳霜降那件法袍後,試圖觸及一位十四境修士的肌膚,吳霜降冷笑道“小小孽障水裔,不如重歸江湖。”

吳霜降身上法袍閃過一抹流光,蛟龍不知所蹤,片刻之後,竟是直接墜入法袍天地,再被瞬間煉化了全部神意。

那條水裔,不單單是沾染了姜尚真的劍意,作為偽裝,其中還有一份煉化手段的障眼法,也就是說,這個手段,絕不是遇到吳霜降後的臨時作為,而是早有預謀,不然吳霜降作為世間屈一指的鍊師,不會遭此意外。無論是煉劍還是煉物,都是站在最山巔的那幾位大修士之一,不然如何能夠連心魔都煉化?甚至連一頭飛昇境的化外天魔都要再次被他煉化。

吳霜降笑問道“你們這麼多手段,原本是打算針對哪位大修士的?劍術裴旻?還是說一開始就是我?看來小白當年的現身,有些畫蛇添足了。”

倒懸山飛昇返回青冥天下,歲除宮四位陰神遠遊的修士,當時就跟隨那方山字印一同返鄉,唯有守歲人的小白,走了趟劍氣長城的遺址,以秘術與那獨守半截城頭的年輕隱官見面,提出了一筆買賣,承諾陳平安只要答應交出那頭化外天魔,他願意為陳平安個人,或是第五座天下的飛昇城,以類似客卿的身份,出力百年。

青冥天下,都知道歲除宮的守歲人,境界極高,殺力極大,在吳霜降閉關期間,都是靠著這個小白,坐鎮一座鸛雀樓,在他的謀劃下,宗門勢力不減反增。

小白沒有當那認識多年的年輕隱官是傻子,交情歸交情,生意歸生意,畢竟一頭逃離歲除宮的化外天魔,不但與宮主吳霜降有著大道之爭,更會是整座歲除宮的生死大敵。

作為吳霜降的心中道侶顯化而生,那個逃到了劍氣長城牢獄中的白童子,是一頭千真萬確的天魔,按照山上規矩,可不是一個什麼離家出走的頑劣小姑娘,好像只要家中長輩尋見了,就可以被隨隨便便領回家。這就像昔年文聖徒的繡虎,欺師叛祖,齊靜春就在大驪建造山崖書院,自然不會再與崔瀺再談什麼同門之誼,無論是左右,後來在劍氣長城面對崔東山,還是阿良,當年更早在大驪京城,與國師崔瀺重逢,至少在表面上,可都談不上如何愉快。

但是出乎意料,年輕隱官拒絕了歲除宮守歲人的提議。

買賣歸買賣,算計歸算計。

原本只要陳平安答應此事,在那飛昇城和第五座天下,憑藉小白的修為和身份,又與劍修結盟,整座天下在百年之內,就會逐漸變成一座腥風血雨的兵家戰場,每一處戰場廢墟,皆是小白的道場,劍氣長城看似得勢,百年內鋒芒無匹,勢如破竹,佔盡地利,卻是以天時和人和的折損,作為無形中的代價,歲除宮甚至有機會最終頂替飛昇城的位置。天下劍修最喜歡廝殺,小白其實不喜歡殺人,但是他很擅長。

只不過既然小白與那陳平安沒談攏,未能幫助歲除宮佔據一記隱蔽先手,吳霜降對此也無所謂,並不覺得如何遺憾,他對所謂的天下大勢,宗門勢力的開枝散葉,能否過孫懷中的大玄都觀,吳霜降一直就興趣不大。

約莫是不願一幅太平卷搜山圖太早毀去,太白與天真兩把仿劍,驟然消失。

循著線索,去往寧姚和陳平安所在天地。

四把仙劍仿劍,都是吳霜降中煉之物,並非大煉本命物,何況也確實做不到大煉,不只是吳霜降做不成,就連四把真正仙劍的主人,都一樣有心無力。

吳霜降光是為了打造四件仙劍的胚子,歲除宮就傾盡了無數天材地寶,吳霜降在修行路上,更是早早蒐集、購買了數十多把劍仙遺物飛劍,最終重新熔鑄煉化,其實在吳霜降身為金丹地仙之時,就已經有了這個“異想天開”的念頭,而且開始一步一步佈局,一點一點積攢底蘊。

道藏,太白,萬法三劍,還好說,畢竟現世已久,只有那把寧姚“天真”,確實讓吳霜降苦等多年。

所以此行夜航船,寧姚仗劍飛昇來到浩然天下,最終直奔此地,與擁有太白一截劍尖的陳平安匯合,對吳霜降來說,是一份不小的意外之喜。

兩劍遠去,尋覓寧姚和陳平安,當然是為了更多竊取天真、太白的劍意。

只不過寧姚出劍太快,關鍵是劍意過於純粹,極難捕獲一絲一縷,年輕隱官又過於謹慎,乾脆就收起了那把佩劍,收穫比吳霜降的預期要小了些。

白衣少年笑而不言,身形消散,去往下一處心相小天地,古蜀大澤。

但是臨行前,一隻雪白大袖翻轉,竟是將吳霜降所說的“畫蛇添足”四字凝為金色文字,裝入袖中,一併帶去了心相天地,在那古蜀大澤天地內,崔東山將那四個金色大字拋灑出去,數以千計的蛟之屬,如獲甘霖,彷彿得了聖賢口含天憲的一道敕令,無需走江蛇化蛟。

吳霜降想起先前那白衣少年的綠竹杖,心有所思,便有一物顯化在手,是一根古意蒼蒼的青竹杖,裝飾有青玉杖,玉色蒼翠,不輸那一截柳葉,青玉十二面,如一枚滿月法印,銘文總計三十六字,以“行氣”二字作為開篇,寥寥三十六個古篆,卻是輩分極高的一份古老道訣,其中“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一句,至今眾說紛紜,因為此語,諸多大道演化的旁支,按照6沉的說法,始終不得正解。

吳霜降丟出手中青竹杖,跟隨那白衣少年,先行去往古蜀大澤,綠竹化龍,是那仙杖山的祖師秘術,彷彿一條真龍現身,它只是一爪按地,就抓碎了古蜀大澤畔的山嶽,一尾掃過,將一座巨湖大水分作兩半,撕裂開萬丈溝壑,湖水滲入其中,露出裸露湖底的一座古龍宮,心相天地間的劍光,紛紛而至,一條青竹杖所化之龍,龍鱗熠熠,與那隻見光亮不見劍仙的劍光,一鱗換一劍。

吳霜降雙指併攏,捻住一支翠竹樣式的簪,動作輕柔,別在那狐裘女子髻間,然後手中多出一把小巧玲瓏的撥浪鼓,笑著交給那俊美少年,小鼓桃木柄,是大玄都觀的一截祖宗桃樹煉製而成,彩繪鼓面,則是龍皮縫製,尾端墜有一粒紅線系掛的琉璃珠,無論是紅繩,還是寶珠,都極有來歷,紅繩來自柳七所在福地,寶珠來自一處深海龍宮秘境,都是吳霜降親自獲得,再親手煉化。

只不過吳霜降這兩物,並非實物,只不過完全可以視為真實的山上重寶便是。

尋常宗門,都可以拿去當鎮山之寶了。可在吳霜降這邊,就只是情人信物一般。

吳霜降此人。

想法,喜歡異想天開。術法,擅長錦上添花。

山下俗子,技多不壓身。一技之長,多多益善。

可是對於山巔修士來說,人身小天地的大小,終究存在瓶頸,靈氣多寡也有定量。

越是靠近十四境,就越需要做出取捨,好比火龍真人的精通火、雷、水三法,就已經是一種足夠驚世駭俗的誇張境地。

至於為何不繼續深入修行那金、木、土三法,連火龍真人都不得不承認一點,只要還在十三境,就修不成了,只能是會點皮毛,再難精進一步。

事實上到了飛昇境,哪怕是仙人境,只要不是劍修,幾乎都不會欠缺天材地寶,但是本命物的添補,都會出現數量上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