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4章 猛人介紹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家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

《咸豐清河縣誌》第十三卷“藝文”中記載“韓信三篇”其小注雲“漢成帝令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其權謀中有韓信三篇。前後漢書藝文志皆載之。且雲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一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諸呂用事而盜取之。蓋淮陰人著書之最古者。”由此得知,韓信曾有三篇軍事著作,這是淮陰人著書立說的最早記載。

韓信在被軟禁的時間裡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中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同時還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

衛國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漢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去世後諡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

在李靖的戎馬生涯中,他指揮了幾次大的戰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不僅因為他勇敢善戰,更因為他有著卓越的軍事思想與理論。他根據一生的實踐經驗,寫出了優秀的軍事著作。

李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公元76o年(上元元年),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同時,他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展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失傳,後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

岳飛

武器瀝泉神槍

坐騎赤炭火龍駒

絕招回馬槍,左右開弓

紅顏劉氏(前妻),李氏

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精忠報國就不用我多說了把。我就說說他的勇猛吧岳飛精擅各種兵器,年少時槍術就“一縣無敵”,還達到了宋朝的最高射箭記錄三石。可謂“勇冠三軍”。曾經槍挑小梁王,能拉3oo斤重的鐵胎弓,而且能左右開弓(注可別小看拉弓,拉弓可比舉鼎費力的多哦!和金兀朮打了46仗無一敗績。自組岳家軍屢戰屢勝,金兵視之若為天神,喊出了“憾山易憾岳家軍難”的口號。

可惜被奸臣秦檜和昏庸的皇帝陷害,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害於“風波亭”。宦官奸臣當道,皇帝昏庸至此。可憐那岳飛在臨終時還想著還我河山,怎不叫人膽寒??

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範。他雖然沒有軍事論著傳世,但從其散見於史書篇牘中的論述和軍事實踐,可看出岳飛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

前人在總結岳飛的治軍思想時指出有六個方面貴精不貴多;謹訓習;賞罰公正;號令嚴明;嚴肅紀律;同甘苦。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嚴治軍。

由於岳飛嚴於治軍、善於治軍,故“岳家軍”戰鬥力強,“皆可以一當百”,金人也讚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為當時一些將帥所歎服,也為後世一些名將所效法。如明代名將戚繼光亦以岳飛為榜樣,練就了抗倭勁旅“戚家軍”。

岳飛在作戰中不僅強調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為重視謀略的作用。早在岳飛為張所部下時,張所素聞岳飛“勇冠三軍”,便問他“汝能敵幾何?”岳飛回答說“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他列舉春秋時“欒枝曳柴以敗荊(楚),莫敖採樵以致絞”為例,認為此“皆謀定也”。所以,岳飛進一步肯定了謀略在作戰中的作用。他說“謀者勝負之機也。故為將之道,不患其無勇,而患其無謀。”這就明確指出了謀略是決定作戰勝負的關鍵。

岳飛注意靈活用兵。宋王朝實行“將從中御”,將帥作戰必須依事先準備的陣圖行事,不得擅自改變。岳飛認為,陣圖有一定的侷限,而作戰是千變萬化的,“古今異宜,夷險異地”,不能照搬陣圖。他說“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若平原曠野,猝與敵遇,何暇整陣?”因此,他提出“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飛還提出“善觀敵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敵者當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

孫武就不說了。

~~~~~~~~~~~~~~~~~~~~~~~~~~~

諸葛亮就不說了。

~~~~~~~~~~~~~~~~~~~~~~~~~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明洪武三年(137o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在民間傳說中,劉伯溫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覺者、料事如神的預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說。

劉伯溫

劉伯溫

相傳,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並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龍王年老體弱,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

他們跟隨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返回天廷覆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

於是他便借修築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雷霆。

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大贔屓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贔屓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

原來,神功聖德碑乃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四方神鬼。

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誓永不現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