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7章 大建設時期

這一次的招工,徹底改變了阿泰的人生線路,由於他有做鐵匠的基礎,帶他的老師傅用起來倒也順手,所以學的也很快,不長的時間已經能代替初級工頂在崗位上了,這些優異的表現,讓他的薪酬非常順利的漲到了4o文每天。

而工廠來各種機械也吸引了他的注意,這基地裡的中級工、高階工幾乎都是些多面手,而且幾乎都是善於利用uang和刀具,這讓一直來只會用鐵匠錘的阿泰十分感興趣,他反正也沒家,就泡在廠子裡,幾個老師傅對於好學的弟子倒也不吝嗇,一來二去,倒也讓他學會了不少手藝。

而他讓這些老師傅頗為看重的一點,就是喜歡動腦筋,在這時代粗線條的機械上,時常還能突奇想,自己動手維修一番,還真幫著廠子裡解決了不少xiao問題……此外,工廠裡為了提高員工的水平,有固定的老師來教授工人們,上的是大課堂的識老師傅的提醒下,他也非常勤奮的參加了文化課的補習,沒多久倒也學了不少字。

今天一早,他剛進廠子,就有老師傅過來告訴他,“阿泰,你去大mén口看告示哦,有好事情……”

到了廠mén口,果然見不少人擠在一向貼布告的牆壁前面,另外還有擺了好多桌子,廠子的四五位高階工都坐在那裡,而他們的前面更是排了一長溜工人。

“阿林,這是幹什麼呢?”阿泰扯住同村的一個工人。

“佈告上說,欽差秦大人要開辦技術工人學校,凡是經過廠子考核的工人,都能到技術工人學校學習三個月,透過那邊的考試就能直接成為初級技術工人啦!初級工啊,每個月2兩銀子!”阿林說好也飛快的跑去排隊了。

“技術工人學校……”

“阿泰,你肯定行的,聽老師傅說了,技術學校可是要乘船去的,能看到海來的,還能去大清國!”旁邊已經有工人開刷了!

“行不行,老師傅說了算!你們還不去報名!”阿泰嘴裡反擊了兩句。

這個訊息立時也把他給衝的有些暈乎,還有這種好事,他也一直琢磨著想升初級工,不過那可是要工作經歷的,只有在鍊鋼爐上du1i工作一年之後,各項表現良好,經過年底的考核之後才可能讓你升為初級技術工。

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當然要爭取下,自己在傣族的村子都二十多年了,可從來沒踏出過這個地方,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自己常聽老師傅們說起的馬尾船政那個神奇的地方,自己終於有機會去了!

排著長長地隊伍裡,都是這片群山裡土生土長的農家子弟,一個個互相緊張的說笑著,一個個都滿懷憧憬……

這個訊息引的轟動,絕不僅僅限於鍊鋼廠內,當這些工人晚上把訊息帶回各個村子,顯然,這次讓這些農家子弟乘上輪船到欽差大人所在的福州去,各家各戶都把這看成是煤鐵工業基地對當地人的一次恩惠,想必自家的子弟只要努力遲早也能輪上!

結果幾天後,各個村落的長老和部族領都紛紛跑來拜會基地管事錢青,紛紛提出要求,要讓自己村裡都一些名額!擺nong起高爐來,錢青那是行家,但是和這些嘰裡呱啦說著土語,自己還要找個當地的工人做翻譯,這一bo人把他折騰得yu哭無淚啊,還好最後當機立斷,他找來吳家留守這裡劉掌櫃跟這些人折騰,這才逃脫昇天。

結果一會兒工夫,一屋子的土著領、長老們都被劉掌櫃給客客氣氣的送了出來,臨走還用土語向劉掌櫃連聲感謝,看的正在琢磨工人培訓事情的錢青一臉的汗滴滴,這劉掌櫃還真是能人啊,跟這些夾雜不清的土著都能打成一片……

他非常好奇的上前問道“劉掌櫃,你還真行啊,這些土著的大爺們說的那些事你都給擺平了,我可是給他們吵翻天了!”

劉掌櫃嘿嘿一笑,“錢總管,這裡的機器我一點都不懂啊,不過這裡的人,怎麼看都和咱那地方上差不多,這些土著大爺不就反映些個心理不平衡嘛,我跟他們說了,回去寫好了建議,咱都帶回去給欽差大人看看!這不,他們都回去琢磨去了……”

錢青一臉黑線,這劉掌櫃還真行,這折騰人的事情被他還真變成了一樁好事……

想比周瑞東這邊的快推進,防城縣章奎那可是坐觀風雲、穩坐釣魚臺,隨著防城縣城外新的工業區建設起來,那些拿到合同的商家紛紛進駐,這裡早就規劃好了兩大塊地皮,一邊是大規模的紡織廠,這是掌握在馬尾船政手裡的主業,城裡的富戶過6成投資在這裡。

紡織廠的經營,這次是由吳金貴調來了他們管理紡織廠的副手6掌櫃來經營,有了管理何家紡織廠的經驗,這新紡織廠的經營可順手的很,而參股的17家本地商人早就對自家本來經營的山貨生意失去了信心,原本的買賣都盤點盤點不再經營了,有紡織廠做靠山,大多數商戶開始做起了成衣買賣。

準備做成衣製作買賣的本地商戶集資的一筆2o萬白銀的資金,準備買下一批縫紉機單幹,但是拿到馬尾開出來的機器價格後和合作條件時,仔細計算了一下,這才現,若是不與馬尾海貿公司合作,光這機器上的成本就能讓他們賺回本錢的時間延長兩倍,合計了一下,只得乖乖的接受馬尾的條件,成立了這時代第一家馬尾成衣行。

成衣行內,馬尾船政佔六成份額,xiao商戶們佔四成份額,當然,若是算他們的投資,這些商戶是不可能拿到這些額度的,章奎可不是個省油的燈,既然你們都加入了公司,那就必須為公司出力,每戶把能幹活的人手都曬一曬,這些都是算入他們的出資。

然後這成衣的銷售,各戶分包一至兩個省份,同時負責在當地收購棉hua這些原料,,銷售金額和採購價值都均列入年底的分紅考核,這樣輕鬆省下了成衣的銷售網路的建設資金。不過成衣廠投產初期,著實有好一陣子賺不到錢,一是工人稀少,這男工做裁縫的,找十個有九點九個不成!

最後還是知縣大人英明,提出可以招募村子裡五十的村fu來學習這裁縫的技術,畢竟那個nv人不會縫縫補補,當然由於這個決定的級大膽,在nv工管理上,完全實行了全公開的管理,裡面用的都是nv官,這著實讓章奎折騰了一陣,最後還是用了本地招收計程車兵家眷來進行基層管理,這才杜絕的那些可能引的爭議。

b

喜歡工業中華請大家收藏工業中華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