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章 留美學童公案的風波

老丁這段時間可謂是生活豐富多彩,除了官場應酬、古書收集的常規娛樂外,沒事還帶著衙役到各處“求是學堂”看看這新學推進的情況、聽聽張簡關於福州這新學的設想,這大半年的新學教育,可謂是成果累累。

雖然目前這新學的花費有些多了,每個月光學生的補貼就需要近五千兩白銀,當然這筆錢現在慣例是馬尾船政來開支的,不過這份政績可是他和張佩綸分攤,對此,他絲毫倒是一點也沒有佔便宜的覺悟,還時常自誇對這新學的關注遠高於花錢辦學的秦鎧,

秦鎧眼巴巴回來了,這位巡撫還真不在衙門,問了幾個熟悉的衙役,才知道老丁今天是受張簡之邀去為新開的一所初等學堂揭牌。

細問之下才知道,這是一所針對福州城內官宦子弟、貧寒士子的新學,一直來的都是些貧家子弟,這原因很簡單,整個大清朝都是玩的科舉,你這學校的重點在於西學,當然也是兼顧了儒學,不過儒學與八股可還是差的遠了,都這新學出來的學生鐵定是考不來科舉的,想要入仕的讀書人自然不願意學這些。

張簡來了之後,自然現了這個問題,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些官宦子弟易出人才,這其中的道理不解釋大家也明白,而他致力的新學教育,如果無法吸引這一人群的話,他總覺得那是有欠缺的,所以他特地寫了一封建議信給丁ri昌。

老丁看了後也大為驚訝,這張簡名聲不顯,沒想到這文章卻是十分的了得,立意、論據、評論都頗有見解,招他詳談後,立刻拍板同意了他的意見。於是一所招收物件為士子和官宦子弟新學開辦了,丁ri昌出面延請了本地的大儒在其中傳授科舉之學,而馬尾的教師擔任西學的教授。

秦鎧趕到學堂時,老丁正在和張簡暢談這福州的教育宏圖,看到秦鎧,他十分意外的問道“烈風,你怎麼跑回來了?孫復給你的電報收到了!那也用不著急著回來嘛……”

“大人,你又開下官玩笑了……”秦鎧心底豎了下中指鄙視一番丁鐵ji,如此看到咱穿越人士的人品,不過對於老丁為自己爭取的位置,他還是十分的感ji。

丁ri昌很明顯就是在調侃自己,他回來,確實是因為孫復的電報,電報上說,朝廷關於順化大捷的封賞下來了,秦鎧這次終於升官了,而且是官升三級,直接從四品道員升職到從二品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

看來李中堂大人終於高抬貴手了,這上面沒人,還真是不行啊!老丁和李中堂的官場同盟,顯然是是促使自己升官的主因。

不過這不是他回來的主因,孫覆電報中告知,朝廷年前對“留美幼童公案”有了說法,太后話了,全數召回未曾完成學業的留美學童,現在已有幾批學童即將到達上海,北洋那邊來詢問馬尾船政是否要人,這會兒秦鎧恨不得直接飛到上海去……

回了巡撫衙門,丁ri昌讓人把朝廷的文書拿了出來,秦鎧展開一開,上面有人果然是不一樣啊,滿頁都是表彰之詞,什麼“居功不傲、勤勉治軍”,什麼“孤懸海外、立不世之功勳”,看的秦鎧自己的臉皮燒……

不過他現在可是從二品的大員啦,在福州地界上,也就張佩綸、丁ri昌兩個之下,當然還有個福州將軍,不過這時代的福州將軍隨著八旗軍的廢置也就是個擺設了,而論官階,他已經和老丁一個檔次了,只是職務略低而已,這布政使可是巡撫、總督之下的席官員。

丁ri昌單獨把秦鎧留了下來,向他交代了三件事情,一是,這件事後,他需要向李中堂那邊表示下心意,這是官場上的常例,一定不要隨意,老丁也知道秦鎧不瞭解這大清官場規矩,他建議讓孫復去辦理這事。

其二,此番在越南護**之事,維持現狀即可,切不要貪功冒進,你這升官的度,一旦有錯,朝廷那幫子清流肯定是口誅筆伐,老丁建議他招安黑旗軍後,立刻把黑旗軍的指揮權交給雲南、廣西總兵,這樣可以避免黑旗軍戰敗拖累自己。

對於這一條,秦鎧不以為然,黑旗軍在越南對法戰爭中其實是屢敗屢戰,當然也是頗有戰果,其實這戰力他也頗為懷疑,一支由農夫為主體,黑旗軍老兵為骨幹的天地會民間武裝,裝備低劣的情況下,和這時代6軍號稱“歐洲第一”的法國較量,敗了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他們唯一依仗的只是地勢,何況後邊還有越南人、清國邊軍在那邊拖後腿來著……

現在,這越南已經是囊中之物,法國人想來,先問問自己這護否同意!經過實戰的檢驗,秦鎧對與法國人的決戰還是信心十足的!但是秦鎧很明白,這越南之事,戰事勝負是第一位的,但是決定這結果的因素卻在外交。自己那個時空,儘管有鎮南關大捷,但是越南的藩屬國地位最終還是被放棄了。

這其中的原因,後世之人皆言李中堂老朽、賣國,但是究其深層次的實質因素,還是落了那句話——弱國無外交,鎮南關大捷之後,雲南、廣西邊境上可戰之兵不過兩萬餘,而且不少都是從越南敗退回來的清軍,而此時,法國海軍已經封鎖了臺灣海峽,佔領了基隆的煤礦,獲得了動力上的補給基地,6軍雖然大敗,只不過折損千餘士兵,而整個法國遠征軍人數接近三萬,這局面對比的優劣、這是戰是和,老謀深算的李中堂那會不知輕重。

不過李中堂也有失算之處,這次對法國的妥協,直接導致了大清國虛弱面目的徹底曝光,以往還整天裝作紳士模樣的列強們,自然個個不甘弱後,最先行動的恰恰是在中法戰爭中自稱保持中立、甚至不允許法**艦到香港加煤的英吉利,另一藩屬國緬甸迅落入他英國人的掌控。

秦鎧想到這裡,也不便把這些想法直說,不過丁ri昌自然從他的神sè和口氣裡知道了他的想法,搖搖頭笑道“烈風,你必然是另有想法,老夫當年也是豪情萬丈來的,不過還是叮囑你,這第三件事就是一切以穩為先,求險求勝未必有錯,但還是要處處心,你官場上根基還是太淺,這朝堂之上,沒有奧援可是毫無勝算的!”

今天丁ri昌突然跟秦鎧說的這些話,秦鎧不是白痴,自然明白字字璣珠,都是老丁官場的珍貴經驗,他琢磨了一下,還是沒想明白,老丁讓自己去回報李中堂這次的幫忙,難道是讓自己去搭上北洋的線?這話也不好直接問……

“大人,有你在,我就一直跟您,不就行了,這朝廷裡的事情太複雜了!”

“烈風,老夫都六十好幾的人了,還能幹上幾年!這段時間,雖然心情舒暢,不過這身板卻大不如前了,你在這邊開創的新學,老夫倒是滿意的很,等賦閒養老了,就到學堂裡開課授業,倒也是一件幸事!”老丁感慨了一番,話鋒一轉,“對了,張總督對你頗有好感,你可別忘了!”

這下秦鎧算是聽明白了,老丁原來是讓自己引清流的勢力為奧援,細想之下,這倒是確實是一個可行的辦法,清流本來就是些鬆散的文人,一項以反“洋務”反“西化”為主論調,與北洋互唱反調,但是……清流中有見識的確是不少,他們的弱點在於實務上!都是能說會道,但是到具體的事務上,還不如那些被他們罵的狗血噴頭的地方官吏。

張之洞後來在湖北搞的風風火火的洋務運動,雖然成效顯著,但是都是引進的外國落伍技術,而且多有失敗的先例,而張佩綸在馬尾的敗績更是慘不忍睹。

很顯然老丁非常瞭解自己的長處,而這些正是現在清流一派的短處,而李中堂那邊,秦鎧自己很清楚,以自己的資歷,無論如何都擠不進北洋的核心,丁ri昌顯然是要自己維持著和北洋的中立……中庸之道啊!秦鎧後世可沒少聽過這詞,但是要真正做好這牆頭草的角sè,他撓撓頭,還真是個極度考驗的問題啊……

喜歡工業中華請大家收藏工業中華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