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9章 定遠、定遠

“噢……”徐建寅呵呵一笑,秦鎧那幫子學生確實人數不少,當時候都每天帶著搞什麼cao練,沒想到一年後竟然在柏林見到其中的一個,實在是人生際遇啊,“王黎,你帶著些技術工來德國的?”

“徐大人,不是的,”王黎回頭扯著嗓門喊道,“王睿傑……王睿傑”

一會兒工夫,從下來的人群中走出來一個年輕男子,手裡還拿著本書,看了看王黎,走了過來,王睿傑倒是不認識徐建寅,不過路上早聽說了,這位是秦大人的至交好友,也躬身施禮,“徐大人,我是馬尾船政的船舶監造主管王睿傑,秦大人特別關照,請徐大人安排這批技術工人的實習”

徐建寅聽到王睿傑的自我介紹,倒也心中一喜,自己正好有不少關於戰艦的問題需要找人溝通,這倒是個不錯的物件,“王睿傑,這批人手都是馬尾船政的?”

“是啊,”王睿傑指了指後面的工人們,此時各個組長正在整隊和搬執行李,倒秩序井然,“徐大人,這一批算上我一共56人,其中27人是屬於我領導的鐵甲艦研攻關小組的,其他29人,分屬船舶設計、舾裝等研小組,都是我們馬尾船政的技術骨幹”

這話立刻引起了徐建寅的注意,這可是一整套的造船人馬,秦鎧竟然能派出來學習一年半時間,這馬尾船政現在究竟擴張到了多大的實力?不過這些問題似乎並不適合這麼直白的提問,他想了想,招呼這些工人一同進入廠區。

作為德國重要的戰艦生產基地,伏爾鏗造船廠可謂是戒備森嚴,門口都有荷槍實彈的德國士兵把守,在提交了德國外交部的公文後,工人們被帶到了西面的一處宿舍區,簡單安排之後,徐建寅拿出了秦鎧的電報,在這裡實習培訓期間,都由他來進行具體的安排。

對於這一點,王睿傑完全沒有異議,他現在需要解決問題和其他幾個小組完全一樣,還是那個語言問題,不過他這邊可沒有克虜伯鋼鐵廠那種寬鬆的條件,所以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好在他們這裡有不少的技術工人都有與德國工程師工作的經驗,有一些個語言基礎。

在遠渡重洋的船上,所有人都被規定,除非無法以德語表述的事情外,其他情況下務必都開口將德語,無論多蹩腳的口語,都必須開口講、學會聽,所有人都明白,自己能不能聽懂德國工程師的話,將是影響一生的重要因素,一路走來,眾人對於基本的語句都有了一定的熟悉度,但是這語言的訓練還是堅持不懈的開展著。

第二天,在辦理了繁瑣的手續後,德國工廠方面向每個中國工人頒了臨時的進入船塢的許可證,這一時刻,無疑是讓所有人激動的時候,他們要在這個地方仔細盤這一年半的每一天,學習德國人的建造工藝,才能在歸國之後,把這裡的德國工藝轉變為馬尾的工藝

作為德國方面的技術總管,陪同的是伏爾鏗造船廠的一名設計主管、小老頭布呂克,王睿傑也自然熱情的上去打招呼,不過小老頭對於中國人的到來並沒有太多的表示,只是保持了禮節xing的問候。

而進入船塢後,伏爾鏗造船廠巨大的生產規模還是讓所有人震撼無比,沿著奧得河的深水航道,一路建造了1o座巨大的船塢,徐建寅指著最遠處的幾座船塢,一路介紹道,這些大船塢中甚至可以容納巨大的船隻在船塢內完成舾裝,這樣就不會因為天氣等因素而影響到舾裝的進度。

這絕對是一些新的理念,王睿傑暗中記下來,必須立刻向秦大人建議,在馬尾也開工建造類似的船塢一路上走過去,船塢裡都在建造各式的船隻,有商用的貨船,也有戰艦,看大小,幾乎都在5ooo噸以上的大傢伙。徐建寅介紹道,在另一處深水航道上,還建有一部分中型船塢,可以生產5ooo噸以下的船隻。

眾人來到一處大船塢,這裡顯然就是徐建寅所提到過的,可以進行內部舾裝的那種,除了一個巨大的船塢外,巨大的頂棚甚至蓋住了一條水道,一艘戰艦巨大粗壯的龍骨正在鋪設中,光從巨大龍骨的長度來看,這條戰艦就遠遠的過了南洋水師的旗艦5o1號。

德國工人正在忙碌的裝配合處理著鋼架龍骨,很顯然這是一項非常jing細和嚴謹的工作,這時候,小老頭布呂克到是顯露出作為主人的氣度,非常客氣的開始介紹起了這艘正在建造中的戰艦,而徐建寅則客串了一回傳譯。

“諸位中國朋友,現在你們看到的正在鋪設龍骨的是,象徵中德兩國友誼的新式“薩克森”級鐵甲戰艦,建成後,滿載排水77oo噸,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戰艦重點部位使用德國克虜伯鋼鐵廠生產的鋼鐵複合甲,裝甲厚度達到3oomm以上”

看到在場的中國工人震驚的表情,小老頭布呂克有些得意的一笑,“諸位,按照帝國外交部的協議,你們將在這艘戰艦上參與到每一個流程的學習,伏爾鏗造船廠將為各位提供一流的實習環境”

到現在,所有人都聽明白了,這艘剛剛開始建造的巨大戰艦竟然是為大清國水師所建,這可是完全越南洋水師5o1艦的巨無霸,即便是5o1見引以為傲的重點防護裝甲,也完全與這艘戰艦不在一個檔次上。

能參加到這一項重大的工程中去,所有人都感到無比的興奮和激動,而對於秦鎧大人竟然有如此能耐做如此安排,更是驚訝無比看起來德國人倒是對大清國友好無比,竟然允許他們參與到這種涉及極高技術機密的專案之中,王睿傑聽到這個訊息,更是激動無比,若是全程參與到這艘戰艦的製作,他幾乎可以立下軍令狀,把這裡所有的技術都吃透爛熟。

徐建寅看到這些工人的狂熱表情,多少是有些意外的,這些人表現出的竟然和自己當初對技術一樣的執著,真不知道秦烈風是從哪裡找來了這麼一批人才,大清國那樣的體制下,竟然能存在這麼一群為了技術如此瘋狂的人群……還真是個異數。

很久以後,徐建寅才在與王睿傑的交流中才瞭解到,在研5o1艦的仿製品過程中,他們曾經幾乎是天天抱著鐵板睡覺,睡醒了繼續研究德國人的工藝,研究馬尾鋼鐵、鋼板的材質,希望能解決戰艦製造中的那些看似簡單,卻始終無法逾越的難題。

船舶工程,絕對是一個系統工程,牽一而動全身,任何一個環節上的脫節和不足,都讓馬尾船舶技術攻關小組舉步維艱,現在終於得到這麼一個無比珍貴的機會,怎麼會不讓他們瘋狂呢

在德國小老頭布呂克演講完畢後,在他詫異的眼神中,那些工人都跟餓蝗蟲般的湧進了船塢,一個個到處檢視起德國人加工的流程,這眼光、這表情,若非知曉他們是來實習培訓的,小老頭幾乎以為他們想把這艘船連皮帶肉都給吞掉……他搖搖頭,真實瘋狂的中國人啊

徐建寅對於工人們的狂熱絲毫沒有一點點的輕視,反而是感到無比的激動,掌握技術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上,他與秦鎧從來都是一致認同的,而現在,他終於從這些執著的技術工人身上看到了中國工業的希望

他看了看手中今天早晨剛拿到的另外一份電報,這是北洋大臣李中堂大人的覆電,正在建造的這艘鐵甲艦,中堂大人斟酌再三,決定取名為“定遠”號,同時同意立刻向德國定製第二艘同等級的新式鐵甲艦

是無~錯/小/說/網!!!

喜歡工業中華請大家收藏工業中華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