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4章 朝堂的發展

新城在這半年有了長足的展,而大唐也是一直在進步!

年初的時候,馮盎已經擊退了僚人,並且是用最小的損失擊退了僚人。

擊退之後,馮盎派出了他手下的軍師開始遊說僚人,許諾他們大唐平民的身份。

這只是一點,也是必要的一點。僚人不看重這一點,但是朝廷看重!

僚人很少從事生產,一切資源基本來源於大自然!

耕種之類的事情很少,而且身處深山老林,養殖技術也很落後。

磋商一月之久,在馮盎給出向僚人提供良田耕種,並且有經驗豐富的人員帶動。

僚人五年之內不用上繳賦稅,前兩年還有朝廷資助的糧食供給他們。

一系列的好處許諾之下,僚人終於出了山!一切許諾的條件都辦到了,但是……

僚人被分化為幾百個小村落分佈在嶺南境內各個州縣,這也是為了安全考慮,這些僚人誰知道會不會又生出反叛之心!

朝廷之所以能提供給僚人足夠的糧食,那是因為林邑那邊的第一批糧食已經收穫!

林邑地方不大,但是耐不住產糧啊!

第一批的糧食上貢給大唐的有五十萬石,這對整個大唐來說沒有多少,可是滿足那些僚人的需求卻是足夠的!

而且這只是第一批,林邑的水稻一年三茬啊!

這樣算下來,一年就有一百五十萬石糧食!

朝廷得到這個訊息,差一點就瘋了!

百官們一個個欣欣樂道,彼此誇讚幫助林邑這條政策的正確性。卻很少有人想到能有這麼大的收貨,完全是來自於一個人的提議!

這麼多糧食,想要全部運回長安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從林邑出來的五十萬石將,一半交給馮盎去安撫僚人,一半運進了山南道。

至於後面的糧食也是如此安排,分別運進江南道、淮南道。

而這三道的糧食,全都運往了北方,補充北方糧食不足的州縣。

玉米、土豆這兩樣,如今土豆正在慢慢遍及大唐北方,而玉米正在往南方遍及。

因為朝廷下令的緣故,這兩年的土豆和玉米的收貨全部作為種糧。那些家裡田地耕種這兩樣的農戶,也免去了一些苛捐雜稅。

土豆和玉米沒有佔去百姓們的永業田,而是種植在自留田中。

兩年的積攢,土豆和玉米已經種遍了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山南道、淮南道。

等到今年收貨以後,大唐百姓也就可以都吃上這兩種新糧了!

關於這兩種新糧的一些忌諱事項,官府也在積極的告知百姓。

以免新糧問世之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朝廷這半年的展可不止這些,修路計劃如今已經遍佈整個京兆府。

有了長安縣的經驗,交通部派出了十多隊有經驗的交通部官員,在京兆府各個州縣開始修路。

而為了修路計劃不再受阻,李二和幾個近臣決議,提高過路費年限為十五年,也讓那些出資參與修路的人可以有一些利益。

再加上有朝廷出面,給所有出資修路之人豎碑表功,一時間民間的商賈富戶甚至一些貴族都踴躍參加進來。

京兆府的百姓也一個個歡天喜地加入到修路的熱潮中!

關內道乃至周圍幾道都希望可以早日修到他們那裡,奈何工程太大,水泥的產量根本跟不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