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

“不用了,這一次咱們是真真地跟楚逆做這番買賣,不管是為了什麼,你明白嗎?”嶽鍾琪的話語如同來著天邊一樣,輕飄飄的。

嶽海匍匐在地上,將額頭貼在地面上,緊張道:“不管大人做什麼,奴才誓死跟隨大人,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辭。”

嶽鍾琪卻是幽幽長嘆,低頭瞧了一眼當年老父親贈給他的寶劍,隨後臉色變得堅定了起來。

“我岳家不會倒,我嶽鍾琪更不會倒。”

……

掌櫃回到復漢軍大營中,很快便將嶽鍾琪的意思,原原本本地向寧渝進行了稟報,甚至連胸前的傷口都讓人來查驗過。

聽完這一番稟報後,寧渝的臉色卻微微有些陰沉。

“嶽鍾琪,倒是個人物……我還真有點想就這一次殺了他。”

此時程銘、董策、錢英、許明遠以及宇治景等人都已經匯聚一堂,原本是打算就攻打安慶開始佈置作戰會議,卻不料聽到了這麼一個訊息。

程銘輕輕一笑,“這嶽鍾琪確實是好決斷,如今來這麼一招,倒還真的挺有誘惑力。大都督,卑職以為,若真的能夠並不血刃拿下安慶,不妨就此放過嶽鍾琪。”

錢英的神色反而頗為凝重,他憂心道:“原先在朝廷的時候,就已經聽說過嶽鍾琪的大名,如今這番我跟他在安慶城下對抗許久,深知此人決不可小看,若是這一次放過了嶽鍾琪,恐怕下一次很難再有這樣的良機。”

寧渝微微點點頭,他當然明白這一點,尋常之輩他可不會放在眼裡,若是嶽鍾琪就這麼堅守安慶城,死了也死了,可現在卻鬧這麼一出,可是把他給為難住了。

原因很簡單,對於目前的復漢軍來說,上一戰打完才不久,很多士兵都已經變得極為疲憊,物資還沒有徹底補充上來,如果現在要強行拿下安慶,恐怕會付出很大的代價,而且還會影響到後面攻略江南的計劃。正是因為由這番考慮,才讓寧渝感覺有些投鼠忌器。

許明遠在之前的時候,還沒有資格參與這般機密的會議,如今作為守備第五師的師長,當下也想在寧渝面前表現一番。

“大都督,當下我們可能被嶽鍾琪這個名字給矇住了眼睛,實際上卑職以為,嶽鍾琪並不重要,無論他多麼天縱奇才,都不可能違背大勢,只要我軍順利拿下安慶,便可提前確定戰略優勢,到時候再拿下江南,就算一百個嶽鍾琪,也無法改變天下大勢。”

“更何況,嶽鍾琪此番與我等交易,到時候等他迴轉大清,我等便可將此訊息放出,到時候有了那數百八旗兵作證,嶽鍾琪就算不死,恐怕也會失去信任,無法再對我大軍造成影響。”

這一番話說出來,卻是讓眾人對這個平日不聲不響的傢伙,有了一番新的認識。大傢伙只知道這個許明遠是最早投靠復漢軍的清軍將領,卻沒想到戰略思維竟然如此優秀,倒讓人有些小看了。

寧渝微微一笑,擊節讚賞道:“哈哈哈哈,許將軍所言有理,不過一個小小的嶽鍾琪罷了,倒不值得如此看重,再說我復漢軍有許將軍這般人才,對付嶽鍾琪也夠了。”

一番話卻是說得許明遠感激不比,他自知作為降將,一直在復漢軍裡勤勤勉勉,專心做事,也很少出頭說話,這才博得寧渝的賞識,將他提拔到了守備師師長的位置。也正因為如此,許明遠才敢將自己的見解說出來,博得眾人的賞識。

“既然如此,就答應嶽鍾琪,咱們跟他做這個買賣!”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八,嶽鍾琪帶著上百個家丁和數百名八旗兵,直接乘船一路東進,撤往了江南。只是他在離開安慶的時候,絲毫沒有回頭看上一眼安慶,連同裡面的一萬多綠營兵,都已經被他拋之腦後了。

寧渝兵不血刃拿下了安慶之後,也算是徹底將這座長江樞紐給掌握在了手中,有了安慶,長江以南的安徽部分,比如池州府、徽州府,堪稱唾手可得,再也沒有絲毫的反抗餘地。

當然除了安慶城之外,還有一萬多被拋在這裡的綠營兵,這些綠營兵原本構成就十分複雜,大部分都是從九江前線逃回來的潰兵,如今到了也沒能真正跑得了,全都被嶽鍾琪打包賣給了寧渝。

若是放在之前,寧渝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還有可能從裡面補充一部分兵員,可今時不同往日,寧渝也不願意再要這夥兵油子,便安排守備六師的一個團,將他們沿途押解回了武昌,將來也是送去礦場進行改造。

與此同時,沒了李紱在身邊參謀贊畫,寧渝很快便感受到了久違的苦惱,一大堆公文公章堆在了他的行轅裡,等待著他一一處理,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幫本地的鄉紳代表要會面,安定地方人心,因此每日裡都忙活到許久,連一絲的空閒時間都沒有。

正因為如此,寧渝很快又派了人去武昌,一方面是尋機會找老爹報喜和要錢,另一方面則是讓李紱趕緊回來幹活,否則天天這般下去,他寧大公子怕是要累脫了相。

實際上在此時的武昌城內,戰場上一連串的勝利,早已將人們的心拱熱了,他們不用再擔心清軍前來進攻,也不用擔心自家的生命安全受到影響,他們已經習慣了在復漢軍下生活,甚至喜歡上了這樣的生活。

之所以會有這般變化,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在寧忠源的強烈要求下,已經取消了除了稅賦的一切雜派,甚至連徭役都可以用錢來代替——這種舉動看上去不大,可實際上對於老百姓的生活而言,卻是大大減輕了負擔。

可千萬別小看這點負擔,實際上現如今的大清朝,向百姓們身上索要的稅賦,嚴格來說並不算特別重,可是有了雜派以後就完全不一樣了,幾乎能把一個底層家庭徹底給壓垮,家無長物之人,幾乎數不勝數。

原先在武昌城腳下賣人買人的事情可是在尋常不過了,像寧渝起家的本錢雛鷹營,可都是從大和尚手裡買來的,可如今就不一樣了,沒了這些雜派和無止境的徭役,他們當中很多人雖然還處於忍飢挨餓的邊緣,可畢竟能活下去了。

人只要能活下去,就會有了盼頭,有了盼頭就再也不肯讓人改變這種盼頭,哪怕是天王老子來了,那也是照幹不誤。

因此聽到了復漢軍在寧渝的帶領下,走向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時,人們內心的激動其實根本不亞於寧渝自己,他們害怕現如今的這種生活會被打破,也害怕眼前的幸福即將幻滅。

可是在此時的楚王府裡,氣氛卻顯得有幾分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