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7章 周粥相親(三)

徐學才雖然很不甘心,很是不捨,但他還是隻能起身離開。

因為周粥真的憤怒了!

他要是再不走,周粥能端起茶杯潑他一身。

人一走,王林直接笑趴下了。

周粥再也忍不住,張開十指,抓向王林“叫你笑,叫你笑!你來陪我相親,是來幫我的!你幫過忙嗎?”

王林道“我一直在幫你啊!”

周粥咬著嘴唇“這都是什麼人哪!沒一個正常的!”

王林道“其實他們都挺正常的。只不過你和他們不在一個層次。”

周粥道“什麼層次?”

王林道“你知道為什麼當初達摩要把袈裟和鐵衣缽傳給慧能嗎?”

周粥輕輕搖頭“為什麼啊?我不知道。”

王林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緩緩說道“因為慧能明白了諸性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的道理。只有認識了世界本來無一物,才能進一步認識到無一物中物盡藏,有花有月有樓臺。茶學界普遍認為,只有了悟了無的境界,才能創造出禪茶一味的真境。無是茶道藝術創造的源泉。這就是層次,也就是境界。”

周粥道“我還是不懂,你別掉書袋子了!我知道你有本事,說些我能聽懂的人話。”

王林道“人生在世,境界有高下之分。境界高的人,面對的、享受的世界大;境界低的人,面對的、享受的世界小。兩千年前莊子的經典和其中的故事,便隱藏了人的境界大小與格局高低。”

周粥聽得入了神“真的假的?這是名人名言?還是你杜撰的?”

王林道“這是馮友蘭先生在《哲學簡史》中的論述。”

周粥道“是嗎?那你說說看,人有什麼樣的境界?”

王林道“這說起來就是長篇大論了。”

“長話短說!”

“不滯於物,不困於心,不亂於人,不迷本性。”

“啥意思啊?說明白一點。”

“你瞧瞧,我長話短說,你又聽不明白,我要是說得仔細了,你又說我囉嗦。”

“你大概解釋一下總行吧?”

“這就是人的四層境界。人的第一層境界不滯於物而無貪。《道德經》中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人一旦依賴於物質,必然會失去純粹的自我,貪念是一個永遠無法填滿的深溝。桃花仙人唐伯虎曾自嘲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他情願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也不願在車馬前鞠躬奉承。雖在僅有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裡,依舊可以彈素琴,閱經典,怡然自得。不能依賴外物,不沉溺於物質,就到達了人生的第一層境界。”

“嘖嘖,了不得!唐伯虎,四大才子,才達到人生的第一層境界?”

“是啊,絕大多數人,活得蠅營狗苟,活得渾渾噩噩,活得得過且過,完全沒有境界。”

“第二層境界呢?怎麼說?”

“人的第二層境界不困於心而無累。人心是一個有限的容器。裝滿了金瓦紅牆,就裝不下滿眼山河;裝滿了虛名濁利,就裝不下身心自在。莊子裡面有一篇惠子相梁的故事,你應該學過吧?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周粥道“我好像記得一點,惠子是梁國的相,聽說莊子前來拜訪,害怕他奪走了自己的相位。莊子卻自喻為一隻南方的鵷雛鳥,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鵷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莊子又對惠子說道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王林讚許的道“瞧,你的境界多高,是不是?”

周粥道“少廢話,第三層境界呢?”

王林道“人的第三層境界不亂於人而無困。莊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去弔唁,看到莊子正岔開雙腿很散漫地坐在地上,同時敲著瓦盆在唱歌。惠施認為莊子死去的妻子和莊子生活一輩子,莊子不但不悲痛,還敲著瓦盆唱歌,實在太過份了。莊子吟詩世人說我不悲傷,我笑世人空斷腸。人死若還哭得轉,我定千悲淚萬行。”

周粥沉吟起來,似乎有所悟。

王林道“明代書畫家文徵明曾想畫出一副人見人愛的畫,他讓大家在畫中標出不足的地方,結果每個筆墨都被指出不足。同樣的畫,他讓大家標出滿意的地方,結果,一切曾被指責的筆墨,卻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世界上沒有一副人見人愛的畫,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讚歎的人。成熟的人,從不輕易評價別人,也不會活在別人的評價裡。你就是你,獨一無二,不亂於人,是人生的第三層境界。”

周粥認真的點了點頭,表示聽懂了。

王林道“人的第四層境界不失本性則無惘。莊子與弟子走到一座山腳下,看見一株大樹,枝繁葉茂,聳立在大溪旁。莊子問伐木者,這麼高大的樹木,怎麼沒人砍伐。伐木工人回答說這棵樹木一點用處都沒有,用來做船,船就會沉在水底,用來做房屋的柱子,容易受到蟲子的腐蝕,因為它不是一棵成材的樹木,所以並不砍伐它,才能有如此之久的壽命。莊子說樹不成材,方可免禍;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

周粥道“難道說,莊子說的就一定正確?莊子活在農耕社會,他的話,放在現在的工業社會,還有積極意義嗎?”

王林笑道“你能質疑,就已經過大多數讀書人。樹木彎曲,雖不能用,但是卻不能妨礙他自由自在的生長。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不同的標準下,有著不同的價值。莊子的思想或許被許多人拋棄,但同樣也會被許多人奉為圭臬。”

微一沉吟,王林又道“列夫·托爾斯泰說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我們總是問自己,這一輩子到底要怎麼過,才能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模樣?也許莊子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桉不滯於物,不困於心,不亂於人,不迷本性。身體可以帶著鐐銬跳舞,心靈要則插上自由的翅膀。”

周粥渾身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