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3章 要不你來

第1656章 要不你來?

在董事會擴大會議上,王林分析了資訊產業在當今、未來社會的重要性。

國內的資訊產業只能說剛剛萌芽,但國外已經展得如火如荼。

眾所周知,9o年代,全球只有一個霸權國,那就是米國,而米國這幾十年的強大,離不開資訊產業的革命。

上世紀8o年代到9o年代初期,米國積極推動計算機、網際網路技術進步,實施“資訊高公路”戰略、“因特網—II”、“下一代網際網路”計劃等大型戰略計劃,透過資訊科技革命引領了二戰以來最長的經濟繁榮。

直到21世紀初“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人們對資訊科技革命的熱潮有所降溫,但資訊科技創新仍沿著其內在規律不斷演進展。

經過十多年的曲折展,以移動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資訊科技革命蓬勃興起,對米國經濟社會結構、生產體系組織帶來深刻影響。

就算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泡沫危機,米國也沒有放棄資訊產業的革命。

相反,網際網路泡沫危機的生,對資訊產業的從事者進行了一輪大洗牌,更有良性的促進了這個產業的變革。

新一輪資訊科技革命推動了米國產業深度變革。

在全球網際網路經濟中,無論從技術開、商業創新和收益比重上看,米國無疑都位居領先地位。

二十年後,米國數字經濟增高達6.8%,總量達到11萬億美元,遠其他主要經濟達地區。

王林之前也有想過進入這個行業,但缺少一個契機。

就像當初他創業,也是因為偶然的機會,倒騰起了國庫券一樣。

人做一件事,總會有一個契機,一個機會,或者說一個動力!

王林雖然知道資訊產業好做,將來肯定賺錢,但他不懂這個行業,隔行如隔山,他熟悉的是紡織產業,在這個行業裡,他可以得心應手、如魚得水。他不敢隨便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哪怕他現在很有錢。

其實王林也並非完全不在乎資訊產業。

在紐約,他遇到將來網際網路創業的大佬時,還是毫不猶豫的投了資。

他的行為,給我國的資訊產業展,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火種。

韓清寧的出現,給王林帶來了機會。

一來韓清寧懂技術,二來她有背景。

有技術沒有背景的人難以成功。

有背景不懂技術的人也不一定能成功。

兩者兼備,再來創業,結局也很難預料。

如果再加上王林的預見呢?

再加上王林的投資和指導呢?

天時地利人和全部佔盡,這樣的創業,應該有很大機率可以成功!

這正是王林和韓清寧一拍即合的原因。

在董事會上,王林主要分析了米國資訊產業的展歷程。

王林鏗鏘有力的講話聲,在會議室裡迴響

“百年前,我們完美的錯過了工業革命,這種錯過意味著什麼?我想不必我多言,在座的各位都能從歷史書上看到。一言以蔽之落後就要捱打!”

“現在正是資訊產業革命的非常時期,我們起步晚了一些,但還好趕上了趟!我可以這麼說,誰擁有資訊產業最多的自主產權,將來誰就可以制霸世界!你想掐誰的脖子,你就可以掐住他的脖子,你想制裁哪國的公司伱就可以制裁!”

“當然了,我們是商人,在商言商,我們不需要去掐誰的脖子,也不會去制裁哪家公司,但我們不能被人掐脖子,不能被別人給制裁了!所以,我們只能奮起直追!自主創業!”

王林的話,慷慨激昂。

但大家聽了並沒有多大的反應。

鄧大寶笑道“王董,我們做我們的紡織行業,又不跟資訊產業掛鉤,到時他們也制裁不了我們,更加掐不了我們的脖子。”

王林道“真的沒有關係嗎?現在產業的展趨勢是什麼?是智慧化!是自動化!是物聯網化!以後,別的紡織企業都實現了機器人生產、全自動化生產,我們還能使用最原始的勞動力密集型生產?那遲早會被淘汰。如果我們要實現自動化生產、智慧化生產,那就離不開資訊產業的成果。你說,我們會不會被人家掐脖子?”

鄧大寶愕然。

他當然無法想象,以後的工廠不再需要這麼多的工人,十之七、八的工序,都可以用自動化、智慧化裝置來替代。

而這些先進的裝置,都離不開資訊產業的專權,離不開記憶體條、晶片、底層構架,更離不開軟體!

很多高科技的產品,誰先研出來,誰先註冊專利,誰就能引領一代風潮,甚至可以率先制定行業標準,從而限制其他人的展。

當微軟系統一統天下的時候,誰還想著去搞一套自己的系統?

當國外的晶片便宜又好用的時候,誰還想投巨資去研新的產品?就算能研出來,也難以開啟市場了。

商機,就是先機。

王林一旦確定要搞資訊產業,立馬就雷厲風行。

韓清寧的創業計劃書和長遠規劃還沒有做出來,王林就迫不及待的在公司內部宣揚。

因為他相信,韓清寧肯定能做出像樣的投資計劃來。

就算她做得不好,王林也會同意投資。